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元持续崩塌,新一轮危机或将到来...

美元持续崩塌,新一轮危机或将到来...
2021年02月26日 11:32 新浪网 作者 功夫财经

  作者:如松,独立经济学家

  01

  历史上的美国就是一个习惯于进行贸易保护的国家,或者说美国本身就是“建立在关税上的”国家,美国国父华盛顿、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和林肯总统都支持这种说法。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1789年4月29日就任第一届总统)最早签署的法案之一就是1789年7月签署的关税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大多数进入美国的商品都要缴纳5%的关税,在个别情况下,税率高达50%。

  

  这是此后一个半世纪里美国国会通过的众多关税中的第一项关税。

  关税创造了联邦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绝大部分,支撑了美国政府的运作,由此可见关税对美国政府的重要性——美国就是“建立在关税上的”,直到1913年美国普遍实行了所得税,关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才开始明显下降。

  当然,美国建立关税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政府提供运作资金,还有保护自身产业的目的。

  

  在建国伊始时期,美国北方各州都倾向于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新兴产业,如纺织品等行业希望不受英国老牌制造商的影响。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甚至担心:除非美国通过关税措施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在经济上独立于英国,否则美国仍将是一个弱国。

  所以,美国建立关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让自己的工业体系得以建立并发展壮大。

  美国执行的关税政策也是引发南北战争的原因之一。

  02

  1847年,一位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年轻政治家曾说过:“给我们一个保护性的关税,我们将拥有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后来,这位年轻的政治家成了美国总统并带领北方打赢了南北战争。

  在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各州反对征收高关税,相反,他们希望降低关税,因为他们每年都需要为自己的家庭、农场和个人生活购买很多的欧洲商品,他们对通过关税将社会财富从南方向北方的转移(保护北方的工业,实际是一种补贴)感到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地区在关税税率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剧,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最后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作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坚决拒绝自由贸易并屡次提高关税。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才彻底转变了对关税问题的看法,更倾向于取消关税推动自由贸易。

  背后真正的逻辑是,曾经弱小的美国经济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巨人,美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许多欧亚国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之后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工业产能和基础设施都遭到了摧毁性的破坏,这给美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企业在全球的扩张,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20世纪60年代末期。

  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部分欧亚国家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完成了重建、经济竞争力提升,美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这说明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相对欧亚国家已经不占优势,再加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带来的短期债务问题,终于引爆了美元危机。

  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无奈地放弃了金本位——这实际是全球美元货币体系的一次空中解体。

  03

  美元放弃金本位,本质上就是需要释放贬值的压力,是美元价值重置的过程。结果就导致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了十多年的滞胀。这是一轮大宗商品牛市时期,黄金价格的最高涨幅达到24倍,这是美元价值重置所带来的结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元的价值开始逐渐稳定下来,这主要是缘于以下因素:

  第一,当美元剧烈贬值之后,相对欧亚各经济体来说,美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出现了重置,经济竞争力得到提升,有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

  第二,在互联网、生物、电子等领域,美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美元经济增长和美元价值的稳定。

  第三点或许是最重要的。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直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时期,美元资本流向世界各地,价格低廉的商品再次回流美国,压制了美国的通胀,而通胀温和本身就意味着美元的价值稳定。

  (在此之所以说“价格低廉的商品再次回流美国”,是基于二战结束之后,欧亚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处于地位,也生产价格低廉的商品,当这些商品出口到美国的时候也一样可以起到压制美国通胀的作用,这与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之后所形成的贸易局势类似。)

  1971年美元放弃金本位标志着全球美元体系的解体,在上述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当美元经历大幅贬值并再次稳定下来之后,基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又具有最强的军事实力,让全球的美元货币体系再次稳定了下来。

  美元货币体系可以再次稳定下来,上述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04

  1971年美元放弃金本位、全球美元体系解体,而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当美元价值开启重置过程之后,欧美所有货币都必然出现加速贬值的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当纸币加速贬值时,作为真正货币的金银价格只能暴涨,而大宗商品在这一时期的价格也出现了暴涨,内在的含义是它们也承担了部分货币的职能。

  

  今天,我们正再次面临新一轮美元货币体系空中解体的过程,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过程类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美元价值可以再次稳定下来,主要是美元价值在七十年代实现了重置以及美国经济在八九十年代发现了新增长点的原因,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美元价值的相对稳定主要还是由于苏联解体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2000年之后,美国经济一直在低速增长而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加速发展,也支撑这个论点。

  21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进入了高潮,美元资本流向世界各地,价格低廉的商品倾销回美国,帮助美国实现了低通胀的经济环境,这其中的核心含义是什么?

  当美国资本不断外流之后,贸易逆差就会不断扩大,产业就会出现空心化,美国的铁锈带地区就出现了,这就会导致美国本身的财政收入增长受限。

  但同时,铁锈带地区的出现意味着贫困人口的比例增加,而美国为了维持世界霸权也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这都会推动美国的财政支出快速增长,最终的结果就让美国政府的负债率不断上升。

  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不足40%上升到现在的接近140%!尤其是次贷危机之后这一趋势更为严重,美国政府的负债率从次贷危机前的不足70%上升到了现在,仅仅十多年间就实现了翻翻。

  也就是说,最近四十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美国通胀率的稳定(如下图所示,1990年美国的通胀率是5.4%,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从此后美国就进入了长期的温和通胀)是靠透支美元的信用实现的!

  

  在政府负债率已经逼近140%的情形下,如果美国继续维持二战之后所推动的零关税(低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资本(产业)就会继续外流,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国财政就将破产,所以到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被迫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并开始重建关税壁垒。

  过去四年美国关于关税问题的纷争与亚伯拉罕·林肯时期在关税问题上的纷争在本质上没有差别,林肯时期也因战争的需要面临严峻的财政问题、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工业体系,都需要竖起关税壁垒避免美国陷入深刻的财政危机之中。

  因此,美国关税政策的转向,与特朗普毫无关系,是产业趋势和财政要求下的必然,即便没有特朗普也会有别人开启这样的进程!

  背后的含义是,美国已经无法继续通过透支美元的信用来维持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必须重建自己的产业体系以整固财政和债务体系。

  另外还需要警惕,即便拜登上台之后,也不可能再次实行低关税政策,甚至还会继续提高关税,这是美国的债务和财政问题决定的,与拜登和耶伦无关。

  这必然在短期内带来一轮又一轮的危机!

  05

  提高关税意味着通过经济全球化继续压制通胀的作用不在了,再加上政府的高债务率导致的美元信用下降,就会不断刺激通胀水平,而通胀水平的不断上升又会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水平,巨额的国债利息的支出就会让美国债务率进入螺旋式上升的轨道,此时,美联储和美国政府还有什么手段应对这种险恶的危局?

  此时依旧只有一条道路可走——美元价值重置。只有如此才能重置债务,让政府可以继续运行下去。

  比如,在一定的年份内进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既可以压低国债收益率、控制政府的债务利息支出,又可以提升美国经济的名义增长率、提升财政收入增速,最终缓解债务问题。

  

  虽然美国的金融家们最后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我们不得而知,但货币价值重置是必然的,是基础。无论未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这都是美元货币体系再次解体的过程,与当初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内在含义是一致的。

  目前的美元体系正处在新一轮解体的前夜,像20世纪70年代前后一样,未来金银的货币本质会在经济生活中更明显地体现出来,大宗商品也承担更多的信用职责,这就是它们价格上涨的动力所在,这就是大宗商品牛市。

  每一个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一般不会短于十年。

  上一次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中,原油是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10.3美元/桶起步,到2008年的147美元/桶结束。

  本次的大宗牛市是从2020年二季度国际原油近月期货价格跌成负数(主力合约价格为6.5美元/桶)之后再启征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