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民警一句“行话”,揪出了吸贩毒的外国人......

中国民警一句“行话”,揪出了吸贩毒的外国人......
2020年11月23日 23:3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禁毒在线

  “我不是要考试的学生,而是赶赴现场的警察”

  “要按照英语级别来说,我们的英语并不好。”胡辛坦言,“我说的很多英语,英语老师一定会给我零分,但我不是要考试的学生,而是赶赴现场的警察。”

  入警之初,由于工作中经常要与外国人交流沟通,涉及许多专业术语的运用,胡辛就感受到曾经学过的“考场英语”与日常警务工作中所需要的“现场英语”截然不同。“有时我们白天在桌前学到的外语,自己认为是对的,但到底有没有用一定要经过三更半夜去出现场用过之后才知道。” 

  为了把自己的"英语专业"升级为"专业英语",胡辛下了一番苦功夫。

  一次去饭馆吃饭的过程中,胡辛发现,餐厅服务员的外语水平并不高,可他们却能借助菜单,顺利的为外国人完成点单。胡辛豁然开朗,立刻开始着手准备外事民警的“菜单”。

  为此,在外国人信息核录和其他电子翻译工具尚无法满足现场需求的当时,他制作了“多国语言接警服务卡”。

  针对日常涉外警务经常遇到的问题,他设计了许多的问题和选项,并想办法做成了七个语种的对照翻译,这样即使双方不懂对方的语言,民警只要在卡片相关内容上打“√”,就能完成最基本的交流。

  再后来,胡辛发现大多数警务英语书籍或教材,只是依托于生活英语,难以契合涉外执法的现场,一个新的想法在他的心里产生:根据现场情景总结能满足需要的警务英语!

  在胡辛的各类总结中,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很多语法错误,胡辛也明白,“这是situational English(情景英语)——不合于语法,但合乎现场的需要。

  在他看来,一个词根词缀、一个号码数位、一个特殊字符转换……正是这些构成了涉外治安管理的基础。

  “用外语执行、贯彻好中国的法律”

  对中国民警来说,外语是做什么呢?

  胡辛说,做翻译?不是,翻译手机就可以完成。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完成执法和服务。

  调解纠纷中,有些话,在中国文化下是拉进了距离,就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老先生您看您70多岁了,您身体真硬朗!”“老先生您慢走!”但在外国的文化中,就会出现差异。

  胡辛也许算不上北京英语说得最好的警察,但他的“奇”在于那些外国俚语——甚至是一些犯罪分子的暗语,他烂熟于胸。

  8年前的一天,胡辛配合禁毒部门办理一起涉外涉毒案件。

  在现场,他要同时查验三个外国人,当时并不知道具体有问题的是哪一个。怎么办?

  当时没有移动核查工具,胡辛便要了三人的护照号码,出去待了一会儿。回来之后,他用英语跟这三个人就说了一句,就立刻有了判断。

  这句话是“You guys got no prior-lilywhite”(你们几个都没“科儿”)。

  胡辛解释说,他说的那句话意思是“你们很干净,没有犯罪前科”,在英语里是俚语,而且不友好、不礼貌,如果不在坏人圈子里,不太可能说到或者听到这种乱七八糟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快的反应。

  现场也果然如此,其中两个人没听明白,面面相觑。而另一个人却兴奋地问,自己是不是可以走了?

  胡辛悄然一笑……随后禁毒民警把那人扣了下来,并进行重点盘查。

  其实胡辛坦言,自己一开始也根本听不懂嫌疑人说的话,“语音很含糊、吃音也严重。” 

  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后,胡辛发现,有些外籍涉毒违法人员谈及毒品时说的,并非正常翻译的词汇而是特定的“黑话”,比如“big h”、“brown sugar”指的是海洛因,“crystal”、“ice”指冰毒。中学就会学到的英文词“fix”也不再是“修理”的意思,而是指静脉注射。

  胡辛说,在涉及出入境法律或其他警务类外语表述中,如果我们说的是嫌疑人的“行话”,就能让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不是那种只知道考试外语的人,既然语言不是障碍,用“我听不懂”就逃避不了了。在涉外警务工作中,无论执法还是服务,了解对方的语言文化,知己知彼,非常重要。

  “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在涉外执法和服务的一线,执行、贯彻好我国的法律。”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英语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