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侗族乡村脱贫翻身,芦笙歌舞泪别亲人

侗族乡村脱贫翻身,芦笙歌舞泪别亲人
2021年09月04日 15:29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禁毒在线

  9月3日上午9时多,当记者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循着阵阵芦笙声,走进大山深处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垌镇唐朝村时,村里是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村中间的小广场上,村委会的那套音响播放着欢快的音乐,村芦笙队员们早早就聚在一起调试芦笙,那极具雄性力量和强劲节奏感的芦笙声把整个广场都震得颤动起来;一身节日盛装打扮的妇女们则在一边调试和弹唱侗族琵琶。唐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永庆告诉记者,驻村第一书记朱振任职期满今天要返回北京,村民们决定用吹芦笙、弹侗族琵琶这种具有侗族特色的方式,隆重地欢送他。

  朱振是公安部禁毒局的干部,2019年1月由公安部派驻唐朝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8个月间,他以唐朝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利益。原先,共3011人口的唐朝村,贫困户就有290户1313人。他到任后,千方百计引进项目,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产业,又将侗族刺绣由家庭妇女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产业。到2020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里的经济、文化及村容村貌、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逐渐成为村民们信任的知心人。

  听说他要返回北京了,村民们都很舍不得。从村民疫情防控微信群得知要欢送朱振书记后,全村村民都主动放下手中的活,来到小广场跟他见面。

  上午10时,欢送仪式开始。村民们用琵琶弹唱歌曲《颂党恩,跟党走》、芦笙踩堂和侗族传统的集体舞——多耶舞等节目来歌颂脱贫攻坚战、感谢共产党,表达对朱书记的敬意。

  坐在观众席的朱振一刻没有闲下来。那些没有上场表演的村民们,纷纷走上前来,跟他说些感谢和道别的话。很多年老的村民们不会说普通话,村委会副主任杨新科就在一旁帮翻译。朱振一边跟村民交流,一边把自己的继任者——国家移民管理局干部李岩介绍给村民们,并把每家每户的情况告诉给李岩,以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留意。

  70多岁的村民吴甫秀明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他去年做了脑部手术,现在还在康复中。他要给朱书记送一个红包。他说如果不是朱书记帮联系医院治疗,他就没有今天了。除了送红包,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朱书记的恩情了。

  刚成功婉拒了吴甫秀明的红包,80岁的杨兴荣老人又挤上来,塞一个信封在朱振手上。朱振马上紧张起来,连连拒绝。杨兴荣老人解释说:“我送给您的不是红包,是感谢信,你一定要收下!”朱振打开信封一看,两张浅色的红纸上,是老人工工整整写的一封信。信中列举了朱振为村里办的10件大好事,代表村民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尽管有些语句文理不通,但感情真挚、纯朴,每个字都溢满了真情。

  村里从事刺绣的绣娘们专门绣了一幅“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执法公正 纪律严明”的锦旗送给公安部,她们每个人还分别给朱振绣了一个作品。她们说,有了朱书记的引导,唐朝村的刺绣才走出深闺,走进市场,变成产业。去年村里的刺绣获利60多万元。现在,作为绣娘她们只能用刺绣回馈朱书记。

  文艺活动结束前,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庆邀请朱振跟村民说几句话。拿起话筒后,想到马上就要与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村民们告别,千言万语竟不知该如何表述。刚开了头,朱振几次哽咽,泪湿满面。当说到“今天跟大家告别了……”时,整个广场顿时鸦雀无声,很多村民擦着眼泪,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感情。

  分别的时候终于来到了!芦笙队芦笙齐鸣,高低音交相呼应,欢快中带着忧伤。芦笙队在前面带路,村民们自觉排成长长的队伍,送朱振出村。一路上,村民们紧紧拉住他的手,反复叮嘱他要经常回来看看。一些村民经过自己家门口时,还忘不了跑回家拿了一瓶山茶油,或是一瓶蜂蜜,或是一袋自产的花生,偷偷地塞到朱振的车上。

  在村门口,朱振向村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两手捂着流满泪水的脸,头也不回地上了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公安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