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跟3岁内宝宝聊天?依据0-3岁语言发育规律,越聊表达能力越强

如何跟3岁内宝宝聊天?依据0-3岁语言发育规律,越聊表达能力越强
2020年02月25日 23:10 新浪网 作者 福林妈咪

  你偶尔跟宝宝说话的时候,看到宝宝眼睛盯着你一直看,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也很纳闷宝宝到底有没有听懂?

  其实宝宝一开始是听不懂的,但是他盯着你看,是因为宝宝最喜欢妈妈的脸了,说话时嘴巴动也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因此当妈妈说话的时候,宝宝喜欢盯着看。

  那么宝宝多大的时候才能听懂话?才能在爸妈喊自己名字的时候做出反应呢?怎么样才能让宝宝变成一个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呢?

  其实了解一下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就知道了。

  1-6个月:学习发音阶段

  新生儿:用哭声传达自己的需求,饿了、疼了、不舒服了,宝宝的哭声是不一样的,通常不出满月,宝妈就能基本掌握规律。

  2个月的宝宝:

  •能发出喉音,如:啊、咦、唔等。

  3个月的宝宝:

  •能发出咿呀的声音。

  4个月的宝宝:

  •会模仿一些声音,最开始模仿的通常是笑声,通常会发出比较尖且声音比较大的“哈哈”笑声。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微笑。

  5个月的宝宝:

  •能发出单音节的声音,例如:a、o、e……这些拼音的单音节。

  6个月的宝宝:

  •可以发出单音,偶尔能发出“妈”和“爸”的音,但是他还不知道真正的含义。但是,这个月龄的宝宝听到爸爸妈妈喊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了,而且也能听懂“不”,知道这是不允许和否定了。

  7-12个月:咿呀学语阶段

  会经常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想说话的欲望很强烈。

  7个月的宝宝:

  •偶尔会发出重复音节,比如“爸爸”“妈妈”,但是也还不知道意思;

  •会通过音调来辨认情感,爸妈生气还是喜悦可以听出了;

  •自己会用声音表达高兴与不高兴;可以一连串的“咿呀”发音,这时候就是“咿呀学语”的时期了。

  8个月的宝宝:

  •会重复大人说话时的某一个结尾音,比如你说“吃饭饭”,他会两眼放光重复“饭”。

  9个月的宝宝:

  •能听懂简单指令,比如让宝宝伸手,他都可以做到了。

  10-11个月的宝宝:

  •会用词语表达礼仪,比如“谢谢”他知道表示感谢,“再见”他也知道是要离开。

  12个月的宝宝:

  •能认识一些物品,但多是单字名字的,比如灯、碗、眼、牙等;

  •有需求时会喊爸爸、妈妈了,明白爸爸、妈妈的身份,以及这两个词语的应用;

  •可以听懂大人的要求,比如你让宝宝说再见,他会说再见;用自己肢体动作表示情感,会用摇头表示不。

  12-36个月:单词短句爆发时期

  15个月的宝宝:

  •会说自己的名字。

  18个月的宝宝:

  •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还能指出;

  •能说出2-3字组成的词;

  •说话会用你、我这样的代词;

  •喜欢反复用自己熟悉的单词说话;

  24个月的宝宝:

  •会说一些简短的句子;

  •会指认物体,看到认识的也会主动说是什么;

  •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执行。

  36个月的宝宝:

  •几乎可以辨认出所有的常见物品;

  •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和性别;

  •对空间有一定的认识,可以说出在哪里,比如在里面、在外面;

  •从这个时期开始,宝宝的说的句子更长更复杂,发音也更清晰,陌生人也能跟宝宝聊天了;

  •会唱歌;

  •会用形容词和副词、名词。

  以上是宝宝3岁前的语言发育规律。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节奏,开口时间会有早晚之分,但是也会跟爸爸妈妈们如何教有关。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一个3岁小女孩儿,识字4000多,懂英语也会背诗,大多数的小朋友这时候刚踏入幼儿园,还在为每天需要上幼儿园而忧心忡忡,而这个小女孩儿却已经成长为大众眼里的“神童”

  但是仔细观察这个报道里的照片可以发现,小女孩儿身后的墙上,密密麻麻都是字,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有爸爸为了让他识字而写的纸片,这样的教育让小女孩儿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并不提倡都像这位爸爸一样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因为就像我们上小学之前背的那些唐诗,并不懂什么意思,真正上了小学,听老师讲解之后才明白诗人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但是我们从这位“小神童”爸爸身上知道一个事实,孩子开口说话,你得教。

  只有亲自教,孩子才能学好说话。

  教的方法有两个原则:

  ①遵照孩子的步调教;

  ②坚持,坚持持续、大量地对宝宝进行语言输入,这个输入的过程,其实就是跟宝宝聊天。

  0-6个月的宝宝。

  和宝宝多做眼神交流,温柔说话

  宝宝睡醒睁眼时,温柔地说:“宝宝睡醒了?睡得好不好呀?”(宝宝用孩子的名字代替)

  对于一些新手妈妈或者从来没怎么接触过孩子的妈妈来说,跟小婴儿交流会让宝妈觉得不知所措,总觉得你说什么他都听不懂,所以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毫无交流的“喂奶机器”。其实不是的,就算宝宝小,多说一说也可以为宝宝加深印象,让宝宝多听听你的声音,记住你的声音,这只是第一步。

  这适用于任何时候,喂奶时、穿衣服时等等,只要你愿意轻轻地说,宝宝就原因睁着眼睛痴痴地看着你的脸。

  说多了,宝宝也就抓紧想要跟你交流了。

  7-12个月的宝宝

  聊天时,多强调自己的身份

  可以从“爸爸”、“妈妈”开始,把这样的名称放在句子里。

  平时说话注意强调自己的身份。

  孩子哭了,你可以这样去询问:“饿了?妈妈喂奶哦”或者“拉臭臭了?妈妈给你换个尿布。”再或者“妈妈抱、妈妈抱啊。”

  说了这些再配合动作,强调自己的身份。

  孩子之所以会哭,是因为有需求,哭声可以吸引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身边,但是爸爸妈妈多强调自己的身份,久而久之让宝宝知道你可以为他做什么,让孩子学会用呼唤“爸爸”“妈妈”来代替哭。

  教孩子识别物体

  可以教孩子识别物体了,耐心、不断地说,让孩子开口重复。这个阶段,你跟宝宝的聊天内容就变成了看到物体指给他,并告诉他是什么,反复多次强调。

  12-36个月的宝宝

  坚持亲子阅读

  跟宝宝读绘本,是让宝宝识物以及好好说话的助力方式,如果有条件,越早开始越好。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位宝妈为宝宝读一本通篇没有故事情节,只有象声词的书,都“噗、哗啦啦、咻咻”这样的,配合一些会发出这种声音的画面,还没1岁的宝宝就特别喜欢,每天让宝宝给自己读,可以早一些开始。

  但是1岁左右的绘本大多要是识物、教小朋友打招呼的,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之后按照宝宝的发展规律,为宝宝准备绘本并坚持阅读。

  这是教宝宝识物、与现实联系、好好说话的另一种方式。

  男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不要心急

  男孩开口说话比女孩晚,是有科学依据的。

  孩子说话早晚跟爸爸妈妈平日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要记住,大多数男孩确实开口说话要比女孩迟一些。

  因为有研究发现,男孩子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左脑发育比右脑慢,而女孩相反,女孩左脑发育早于右脑。

  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思维等,而右脑负责图像、好奇、想象力等。所以,大多数男孩说话是会晚于女孩的,但是男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会优于女孩,所以比较皮。

  当3岁以内的孩子乱发脾气,他可能是因为词语匮乏不会表达,抓住机会,提高宝宝表达能力。

  有些孩子发脾气的理由让爸爸妈妈琢磨不透。尤其2岁的孩子,他们很复杂,一方面是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个体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想让爸爸妈妈远离自己,所以经常表现的很纠结,你让他干嘛,他不干嘛。

  不是他讲不听,而是他很纠结,有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气到摔玩具,其实他这时候可能只是想要看看玩具小车里面是什么样的,但是怎么也打不开车门,自己明明可以说话喊爸妈过来帮忙,可是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一气之下把玩具车摔了,这其实也是孩子词语匮乏的表现。

  利用这个,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问问:“怎么了呀?是这个玩具车门打不开吗?要不要妈妈帮帮你?”

  这样说,他可能就知道下次遇到一样的问题就知道怎么表述自己的困难了。

  其实,教育宝宝都是有联系的,就像一句网络名言“百因必有果”,你跟宝宝沟通得越多,他的表达能力就越强,所以多说、好好说、慢慢说,是培养一个孩子表达能力的根本原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语言发育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