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2020年08月05日 21:59 新浪网 作者 影艺独舌

  来源:电视剧鹰眼

  8月4日下午,由电视剧鹰眼主办,恒星引力、完美世界影视刘宁工作室、金色传媒、鲲池影业联合主办的“鹰眼论坛·2020上海电视节特别场”,于上海新锦江大酒店顺利举行。

  针对目前行业现状,本次鹰眼论坛邀请到著名导演、监制毛卫宁,腾讯影业副总裁陈英杰,耀客传媒副总裁、总编审孙昊,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工作室总经理刘宁,《爱情公寓》系列导演韦正,闲工夫文化传媒创始人、总经理常犇,夏逸文化创始人黄伟,恒星引力创始人、CEO王一栩,新湃传媒首席内容官杨夏,金色传媒总裁、猫片创始人王裕仁,鲲池影业创始人兼CEO李鲲,与鹰眼创始人蒋云峰一起,分别就“现实主义剧集的新探索”、“剧集系列化的新走向”、“IP运营新时代”三个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知名影视公司、视频平台、电视台及权威媒体等到场,并有数千名观众线上观看直播。鹰眼总顾问李志恒先生也携团队参会。

  以下为三场论坛的实录:

  百花齐放,现实主义剧集打开新局面

  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影视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电总局大力提倡的剧集类型。

  在谈到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著名导演、监制毛卫宁表示“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创作的方法,而在于开掘人类生活经验和心灵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现实主义是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现实主义题材在不同的时代也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具体到近两年来说,则表现在剧集体量和题材两方面的变化。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从剧集体量上来说,12集到24集的短剧成为了现实主义题材青睐的模式。

  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时代兴起,观众的观剧习惯正在逐渐从卫视频道向移动端的视频平台转移;另一方面则是视频平台不断加码的自制剧解放了以往卫视频道排播在单集时常和集数上的限制,由此诞生了如《隐秘的角落》这样无论是在剧集内容还是单集时常上都有所突破的作品。

  腾讯影业副总裁陈英杰提到,大量的自制剧出现,或将成为短剧时代兴起的契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短剧将和长剧共同存在于市场中。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从题材上来看,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都深耕于当下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当下年轻人生活的日趋丰富,作为映照的现实主义剧集也极大的拓宽的了题材的类型和外延,出现了诸如讲述“毕婚族”的《第二次也很美》,表达年轻人电竞梦想的《穿越火线》等等,与此同时,如《安家》这样深刻切中普通人痛点的行业剧也在悄悄崛起。

  针对行业剧应该如何打磨,耀客传媒副总裁孙昊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方法论:“耀客在现实题材的打造上一般有以下四要素:一是以话题为牵引;二是行业为切入;三是以情绪为推手;最终以情感为归宿。我们想要倡导的是温暖而明亮的现实主义,也希望通过剧集给观众带去更多的鼓励和正能量。”

  在内容创作的层面,尽管当下的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的现实主义短剧,但毛卫宁导演强调,剧集的长短并不能决定一部剧的质量,关键是要看故事本身要讲什么,用怎样的方式去讲。

  国外盛行的短剧模式有其长期排播方式的成因,而对于国内的创作者而言,在面对一个故事时,更重要的是去考虑应该用多长的体量来讲述它,而不是盲目追求集数的减少,仅仅依靠剧集的变短,很难带来质的变化。

  陈英杰对这一观点表示了认同。他提到,长剧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比如《庆余年》这样400万字的长篇巨制,其本身体量就决定了它更适合以长剧的方式娓娓道来。

  “当前的剧集在时长和内容上都体现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甚至每一集的长度都不相同,前一集90分钟,后一集可以60分钟,而观众对此也大多能够欣然接受,让我觉得很惊喜。作为创作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因为观众对我们很宽容。”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同时,孙昊也表达了他对于短剧前景的担忧:“如果目前短剧集的探索,在视频网站内部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能够获得利润的模式,那么像我们这样的内容公司就很难会主动选择做短剧集。成本如何控制?利润怎么体现?平台会不会买单?这些都是我们要去承担的风险。

  短剧热潮的持续需要形成一个成熟的获利机制,来使创作者和平台愿意为它买单。目前来看,24或30集的体量,是我们比较能接受的方式。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会跟平台在创作前期就合作,去尝试一些十来集体量的剧集,这个要看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才能够做这个决定。

  随着现实主义题材的再度成为焦点,剧中情节所引发的争议也成为了爆款的“标配”,作为创作者和管理者如何处理话题和争议之间的矛盾?

  毛卫宁表示,单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当你真的对这个社会和时代有表达的时候,你就要按照你的艺术良心去创作和表达,唯有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够纯粹。如果束缚太多,就会干扰创作。

  孙昊对这一观点表示的赞同。“现实主义的魅力就在于直击心灵,会有话题是因为打到了人们的痛点。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就是希望把对社会的理解反应在作品中。观众认为的社会真实和戏剧作品中的社会真实是有距离的,创作者要做的就是直面社会生活痛点,在还原真实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美和艺术。”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陈英杰则从管理者的角度给出了他的处理方法:“在创作的初期,我们会让编剧尽情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写,不做太多干预,这样才能发现这个作品的精华所在。

  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做的毕竟是产品,需要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所以我们在创作后期会和导演、编剧一起研究怎样在适应市场规律的范围内把作品的优势放大。内容为王,播出为大,该妥协时还是要做适当的妥协。”

  冰火两重天,系列剧如何走得更好更远?

  自2020年以来,《冰糖炖雪梨》《爱情公寓5》《河神2》《重生》《龙岭迷窟》等剧集先后热播,而这些收获热度和口碑的作品有着一个共通点——都属于系列化剧集。

  事实上,系列化剧集的开发已经成为行业常态,多部系列剧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系列剧如何走得更好更远呢?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完美世界影视副总裁、刘宁工作室总经理、“蜜糖三部曲”的总制片人刘宁首先分享道,“‘蜜糖三部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系列剧,而是采用同样的制作班底去做几部内容风格和品控标准一致的作品。

  事实上,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让同一个制作团队连续打造几部作品并不容易,第一部作品做得不好,团队不会再合作,做得好,演员,包括其他主创的身价也随之提升,档期也随之被填满,再合作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爱情公寓》系列导演韦正对此表示认同,“国产剧的制作流程、行业构架都不是特别支持一部系列剧的诞生,我们整部剧的创作过程很难,可以说是一个一直掉坑然后爬坑的过程,真的很痛。但仍然有快乐在,一是我们确实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改变了一些行业现状;二是我们收到很多观众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得以坚持下来。”

  闲工夫文化传媒创始人、总经理、《河神》系列制片人常犇也深有感触,“坦率地说,我们刚开始并没有想拍《河神2》,后来是团队的同事都说‘拍’,那就‘拍’吧,大家才又重新聚到一起,连助理都是《河神1》的。”

  他还透露,“我们在准备《河神2》的剧本时萌发了一些新思路,未来我们希望把东方神秘的传统文化作为抓手,在基于《河神》IP的基础上,去塑造新的人物、去发展新的故事,打造一系列的作品。”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成功系列剧的幕后主创,几位嘉宾也谈到了自身关于剧集系列化开发的心得。

  刘宁认为,“国内系列剧之所以推进困难,一部分是受到市场变动、媒体环境变化、主创更换等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源上来看,其实是因为缺乏最初的规划。

  大家做系列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降低风险,但现实情况是,国内一个IP的授权基本是6年,而一个项目从拿到授权到策划、开发剧本、拍摄、播出,快点的话也要至少三年,这意味着第二部还没拍IP授权就到期了,如若继续拿版权,可能就得拿出更高的价格。

  系列剧一定要从源头做好规划,尽量自己去搭建一个IP的体系。就比如说《香蜜沉沉烬如霜》,如果真的拍第二部,但是没有杨紫、邓伦,观众其实不一定愿意看。”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在韦正看来,“对于系列剧而言,市场变动、媒体环境变化、主创更换等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系列剧就像一艘要跨越太平洋的船,在远航的过程,会遇到各种未知的风浪,只有构架足够灵活、坚固,才有抗压的能力,即便遇到各种变动,也能继续推进下去。”

  常犇补充道,“制度的完善、市场环境变好都是迟早的事情,一部系列剧能走‘多远’,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创作的内功修炼到什么水平。”

  夏逸文化创始人黄伟则围绕产品和品牌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孙子·计篇》:‘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家出品方也好,一部剧也好,一定要争取品类定位的机会,才能吃到红利,吃到流量,形成长尾效应。

  系列剧更是如此,在给《宸汐缘》做定位时,我们就提出了‘品类’的概念,为他们打造了‘东方极美爱情故事’的品类,令《宸汐缘》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相互共振,创作立体、持续的价值。”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近几年,剧集市场集数缩短、单集利润下降,外界普遍认为“做系列剧容易获得更高的利润”才使得影视公司和平台趋之如鹜,对此,几位嘉宾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刘宁坦言,”作为一名做电视人,我选择项目的思路有两点,首先是追求安全,其次才是追求利润。系列剧确实有优势,但仅限于承受着观众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韦正也强调称,“我选择一部剧的首要原因肯定是喜欢它,想把它做好。身为创作者,不能冲着什么最挣钱,就去做什么,尤其是做系列剧,其实是跟观众交朋友的过程,所以一定不能让观众感觉到你在伤害他。再说,系列剧也不一定就能保证更高的利润。”

  常犇则表示,“从议价能力来看,系列剧的利润确实更高。首先,相较于单部剧,观众、投资方对系列剧的预期更高,这也是系列剧利润高于单部剧的最大原因;其次,目前国内虽然对系列剧的认知还不完整,尚未形成成熟的创作体系,但这毕竟是一个商业化的东西,未来一定会有非常正向的回报。”

  长线开发,IP运营的“产品经理”思维

  于影视产业而言,IP一直被视作“双刃剑”,相较于前两年如“过山车”般的处境,如今的IP生产因为更具前瞻性的创作理念、更有全局观的打造思维而迎来新的生机。

  细究其背后原因,既归结于市场环境的巨变,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从业者对在IP生产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IP的买家,而是IP的运营者,甚至是IP反向输出的推手。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作为一家新锐的影视公司,恒星引力IP改编佳作备出,前段时间热播的现实主义行业剧《怪你过分美丽》就以“写实、专业”深入人心,受到广泛观众的一致认可,热度、口碑双双收入囊中。

  虽成立不久,但恒星引力深知,“人才”是打通任何深耕领域的最强武器,由其创始人兼CEO王一栩发起的“恒星计划”汇聚了IP原著作者,影视策划、编剧、导演等创作核心人才,采用“内外兼修”的方式,打造出独具色彩的IP运作模式。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恒星引力旗下的IP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影视制作业务外,包括各类创作者经纪业务,另一种就是外部合作的IP,我们有专门的团队去挖掘IP项目,并根据其风格特点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最后寻找更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王一栩如此分享道。

  而作为去年最成功的IP改编剧之一——《陈情令》开发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打通C向市场、拓宽变现渠道、拉长生命周期。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鹰眼曾统计,《陈情令》收官一个多月后,其单月仅衍生商品收益就已超过1200万,而这一数字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值。

  作为该剧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总编剧,杨夏将IP的孵化设定为“量身打造”。“我们会根据IP内容的不同,人设的不同,量身设计运营方式。”

  同时,她将新湃传媒定位为“一家具有IP思维的互联网公司”,影视创作并非其主业,IP运营才是,而IP的生命力在于“内容”,“我们非常注重不同领域的C端赛道上的观众判断,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还是更专注于内容端。”

  作为该议题资历最深的老牌影视公司,金色传媒被业内认作转型作为成功的公司之一,而IP就是他们转型路上的“敲门砖”。

  其首部IP改编剧《将夜》不仅实现了网播量和口碑的双丰收,更在男频式微的种种质疑声中逆风翻盘,而“男频IP专业户”也成为这家公司的标签,更是其总裁、猫片创始人王裕仁对公司明确的定位。

  “男频有很多可以创新的点。我们看好的是后期具有强大的世界观的作品,不光在内容上,包括开发的多元化,包括制作上面都会有很好的回馈。”

  与金色传媒不同,鲲池影业在女频IP市场闯出了一番天地,《香蜜沉沉烬如霜》《冰糖炖雪梨》等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

  鲲池影业创始人兼CEO李鲲认为“合理开发”、“高效开发”、“长线思维”是IP运营的三大杀手锏,在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时,聚焦“点”远远不够,必须把IP的前端、后端,包括系列化全都规划好。

  “拿IP讲故事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要落到实处,一个项目要真正开发在剧集端,即IP的转化端。”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面对日新月异的影视市场,IP顶层的搭建成为每一位运营者需要深思熟虑的话题。“以作者为中心,由接触读者反馈最多的人主导项目开发,并辅以专业团队”是恒星引力的IP加固器。

  新湃传媒则将自己定义为“IP的设计者”,通过为每一个优质IP设置“产品经理”,挖掘出了IP独特的品牌价值和审美风格。

  “一部优秀的作品会把某种属性人群的热情给激活,对IP的开发运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吃准用户群的喜好。”王裕仁认为,IP运营开发思路都要围绕用户展开,这也是金色传媒开发IP的重要方向。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有海外求学的背景的鲲池影业无论在组织架构还是运营上,都寻求更加扁平化,“我们会在作品的海外发行、以及海外IP的筛选上提供更多视角,倒逼我们进行内容的变革”,李鲲如此说道。

  论坛上,四位“IP舵手”、影视从业者,就“现实主义题材在IP领域中难出彩,却又是大众刚需”的矛盾处境,进行了集中探讨。

  王一栩认为“找到相互信任,且具有丰富经验的合作者”是矛盾突破的关键。以《怪你过分美丽》为例,行业剧并非恒星引力擅长的题材打造范围,却因其作者未再的亲身经历,完成了大部分的剧本改编以及策划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这部剧的品质。

  长久深耕于现实主义原创作品的金色传媒则将“反其道而行之”,对于好的编剧和导演,先把他们的作品出版,而后再进行开发,王裕仁表示,无论IP改编还是原创,创作思路是一致的——用高于生活的创作手法去表现来源于生活的情绪,“都是为了推出优质的作品,殊途同归。”

关于现实主义、系列剧、IP,这些大咖都谈了什么?

  李鲲则认为,是否选择IP作为影视作品的“地基”,要依托IP的内容是否扎实,,对于现实主义的理解是否恰当,以及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当下审查环境的要求。“为了IP而IP”的思路俨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