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亿育龄妇女想生孩子吗?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开始大规模调研

3亿育龄妇女想生孩子吗?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开始大规模调研
2021年06月20日 21:55 新浪网 作者 蓝白爱吃方便面

  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开始摸底了。

  据澎湃6月19日报道,18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发布之前,多地已部署全面了解育龄妇女及生育意愿,有单位已展开问卷调查。

  从实施情况来看,河北、山东、广东、浙江都已经开始了大规模调研。

  比如,河北石家庄提出“抓好三孩生育政策落实,全面了解石家庄市育龄妇女及生育意愿,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在山东,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在全市随机抽取适龄家庭366户,开展“放开三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意愿专项调研”。

  

  在广东,汕头金平区提出要“全面了解全区育龄妇女及生育意愿”。

  此外,重庆市人口学会、国家统计局瑞安调查队、国家统计局浙江金华调查队等单位也开展了生育三孩意愿问卷调查。

  为什么调研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

  答案大家都明白,三胎政策刚放开,是否决定要生三胎,取决于育龄妇女的意愿,有必要对未来生育率的变化做好准备。

  统计局局长5月上旬说,我国人口的基数大,目前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

  一般来说,育龄妇女是指年龄为15-49岁女性,尽管20岁以下、45岁以上生孩子的人非常少,把低龄、高龄段的女性统计进去,依然只有3亿人。

  要知道,目前全国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总共有8.9亿人,人户分离人口也高达4.9亿,可育龄妇女只3亿,这个数字占比已经很低了。

  更重要的是,我国育龄妇女人数还在逐年减少。

  

  从2011年起,育龄妇女数量达到峰值后就已经开始减少,2015年15—49岁育龄妇女数量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0至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减少约150万人。

  过去5年,我国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约500万人。

  所以,想知道三胎政策是不是有效果,要先了解这3亿育龄妇女想不想生孩子。

  那么,在不清楚生育意愿的情况下,三胎到底会生多少?

  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以2019年为基期,对三孩的生育率进行四种情况下的假设,分别是三孩生育率比 2019年提升 10%、30%、50%和80%。

  根据二孩放开的历史经验以及目前的生育意愿,报告认为:三孩生育率提升30%的假设,会更贴近实际。

  结果显示,由于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和孕期等因素,政策实施当年生育率上升幅度不大,预计政策落地后一年左右,也就是2023年,三孩出生将达到高峰,三孩生育率有望达到9.8‰,出生人数约297万,较2022年(估计值)增多120万,较2019年(实际值)增多144万人。

  在2023年之后,三孩出生数逐渐下降,预计在2024年出生268万三孩,而这一数字在2025年则减少至247万。

  按这个报告的预测,一年多增200多万的三胎,实际上不会对生育形势有多大改观。

  毕竟,2016-2017年刚放开二胎的时候高峰曾达到过1700多万,现在已经降到了1200万,新生儿数量下滑之快,远不是定量模型所能测算的。

  已生二孩的育龄女性人数远低于放开二孩后已生一孩的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基数减少,加之二孩家庭生三孩的意愿远远低于独生子女家庭生二孩的意愿。

  因此,全面三孩的政策效果将大幅弱于全面二孩,放开三胎对总人口增长的贡献很有限。

  

  不管怎么说,调研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为人口政策下一步调整做“铺垫”,让全社会做到“心中有数”,都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调研结果显示生育意愿依旧低迷,后续的生育扶持政策一定会加速出台。

  事实上,各地已经行动起来了。

  延长产假的规定开始在一些地方执行;在3岁以下儿童的照顾上,原本已经消失的托儿所,也开始陆续出现。

  此外,前年高层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出台以后,国家卫健委马上出台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两个文件。从托幼机构的设置区域、设施的设置、人员的规模、人员的要求以及功能的职责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

  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也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对于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大病医疗等六大原因给予一定标准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当然,提振生育意愿,让大家愿意生、敢生孩子,降房价、租售同权、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推广社会化抚养这几个方向缺一不可。

  

  不谈教育成本和高房价的影响,我们来看女性就业数据,1990-2018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15岁及以上)从73.2%降至61.3%,下降11.9个百分点,虽在全球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但与男性女劳动参与率的差距从11.6个百分点扩大到14.6个百分点。

  这种趋势只能说明,职场性别歧视加大,使得女性越来越不愿,或者说“不敢”生育。

  一个社会的共识,需要每个人一点一点努力,逐渐去改变,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迟早都要去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