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2019年05月21日 20:04 新浪网 作者 放飞的季节510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可谓十余年磨一剑,其诞生非常不容易,从1970年开始研发,直到1985年才设计定型,型号为H/PJ33。

  此炮主要装备在053H系列护卫舰上,改进型也用在052型驱逐舰112舰和113舰上,与343炮瞄雷达相配套,装备有两个供弹系统,储弹52发,可实施全自动和半自动射击。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当然,必要时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也可实施人工射击,因此属于具备了三种射击模式,主要就是考虑到了战时的战损,雷达等观瞄系统失效时,可以实施人工应急操炮,让舰载火炮射击,提供持续的对海或对岸火力。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的技术参数,全炮总重量34吨,射高15公里,最大射程22.5公里,初速每秒916米,射程单管每分钟25发,双管共50发。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海军就开始论证新型100毫米舰炮项目,计划安装在053K型防空护卫舰上,作为载舰对海对岸主要攻击手段,同时兼具对空打击能力,解决当时人民海军护卫舰级别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防空火力薄弱的问题。

  由于H/PJ33型双管100毫米舰炮,是从原100毫米单管大口径高射炮的基础上研发而来,因此其对空打击能力较强,就不足为奇了,对空弹道性能优异,尤其是射高达到了15000米,对中高空来袭的战机都有致命伤。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采用了全封闭结构,配备有自动供弹机,炮身长为60倍口径,因此具有较好的弹道性能。

  舰炮全系统由供弹、发射、瞄准随动、引信随动、监控、总体与炮架、防护装置、辅助设备等八个部分组成。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当然,早期的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较低,整座炮采用了后敞开式的棚式结构,全炮编制人员共有15人,其中仅炮位就有9人。

  炮长、电工、闩手、装填手、运弹手等一个都不少,显然受当时研发时国内的工业基础限制,导致该炮的早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可靠性也不是太高。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为加强南海舰队的实力,应对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南海主权纠纷之态势,海军唯一的一艘装备HQ-61B防空导弹的护卫舰531号湘潭舰,由东海舰队调之南海舰队。

  1988年3·14海战中,531舰和556舰两艘护卫舰装备的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表现尚可,击沉了某国的武装舰船,但在海战中也发生了10余次故障,实战证明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性能并非十分出色。

  早期双管100毫米舰炮自动化程度低

  此后,79式双管100毫米舰炮就被国产化的法制100毫米紧凑型单管舰炮,以及引进自俄罗斯AK-176型国产化的76毫米舰炮所取代。

  现在,国产化的法制100毫米紧凑型单管舰炮也已停止量产,让位于国内产新单管130毫米舰炮,形成了驱逐舰装备新130毫米舰炮,护卫舰76毫米舰炮的局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