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个新人编剧的10年

一个新人编剧的10年
2020年09月27日 23:05 新浪网 作者 娱理

  豆瓣上有一部封神的网剧——《毛骗》,最终季评分9.7,是大多数人对于网剧的最初记忆。

  该剧导演李洪绸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他当年是我们学校的骄傲。”甄福群半开玩笑的说,“我是我们全校第一个考上带国字头学校研究生的人,当时还给我大肆宣传了一番,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

  甄福群是《在劫难逃》的原创故事作者,也参与了这部剧的编剧工作。今年播出的悬疑短剧颇多,这其中,新人编剧、导演的涌现和原创力量的异军突起最为惹眼。

  编剧是影视行业最为稀缺的资源,在“剧作新势力”系列专题的最后一期中,娱理工作室与甄福群展开对谈。对谈之后,我们发现他的经历正暗合了网络影视的发展,也是一个“学院派”编剧逐渐走向市场的典型案例。

  为了生活,我什么都做过。当了两年的摄影助理、跟焦员,写过剧本,也自己做过导演。

  2009年,我考上了河北传媒学院,正式开启我的大学生活。说实话,我的学校比较一般,前几届毕业的师兄、师姐,他们的毕业工作方向不是去电视台,就是去广告公司、宣传公司,大多数都在拍宣传片、广告片、电视节目等等,但是我不想做这个。

  大一的时候,浑浑噩噩就过去了,我知道自己不想在电视行业工作,而是对电影感兴趣的,但具体要做什么,我一无所知。李洪绸是我们的师哥,我刚一上大学就听说他们在拍片子,而且拍得不错。后来去网上看了一些评论,可以说在当年的网剧里,《毛骗》几乎封神。这部剧也是我对网剧的最初印象。

  看了他们拍的片子之后,我才觉得我自己也要拍,而且是不能只拍那种像宣传片一样的东西,而是要往影视创作方向来做。

  2010那一年,我大二,开始有了想要往上走一走的想法,想去更好的学校或者更好的城市发展一下。当时我是在石家庄读的大学,那里的创作氛围确实没有那么好,然后我就想着,要不要去北京试试?反正离老家也不远,还能让自己拼一把。

  我老家是河北高碑店的,和北京高碑店一字不差,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分吧。

  2013年,我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当时我是我们全校第一个考上带国字头学校研究生的人,当时还大肆宣传了一番,我挺不好意思的。

  甄福群

  在本科毕业,准备去中国传媒大学报到之间的那几个月里,我在石家庄的一家小传媒公司实习,平常也就是拍拍企业宣传片、广告片之类的,算是给自己赚了一些外快。

  考上研究生,来了北京,我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就是——不想坐班,不想在一个一眼望得到头的地方工作。循规蹈矩真的不太适合我,有创造性的,或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我才会更感兴趣。而我的专业方向是电影创作,比较偏实操。

  读研究生的时候,除学业之外,我也没闲着,我研究生时候的室友是段春宇,《沉默的真相》《十日游戏》的摄影就是他。他当年学得就是摄影,他接到什么活儿都是我俩一起出去拍,他做摄影,我做他的跟焦员,一干就是两三年。

  这两三年,我一直在剧组里,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做,还是要先积累一些经验的。除了这份工作,我日常还会写写剧本。从大二我选定这个方向之后,就开始了不停地写东西,因为我当时就知道,新人如果想要出来的话,肯定是要练好笔头功夫的,多写多练,也是我给自己的要求。

  根据甄福群原创作品改编的《在劫难逃》

  大概是2015~2016年左右,我身边就开始有人做网大了。那个时候拍一部网大成本很低,10~30万的成本,拍摄个4~7天,也就能做出来一部了,大家都在做这个体量的东西。

  说实话,我当时看完那些作品,还挺不屑一顾的,可能这就是“学院派”心里的一些高傲吧。最开始我也不太想做网络电影,但你知道的,生活有压力,工作有压力,老是不做、不拍、不练手,很多学会的东西就相当于白费了,而且拍片子是一个技术工种,是需要不断地实操和练习的。

  一方面能挣点钱,另一方面能练练手,何乐而不为呢?《校花隔壁的流川枫》是当年我参与的第一部网大,我是编剧,这部网大的制片人就是我刚说的,我那个研究生室友的媳妇,导演也是我的另一个研究生同学。

  再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我在泰国拍了一部丧尸片《末路还生》,依旧是本着锻炼自己和赚钱的心态,毕竟只有挣钱了,才能在自己独处的时间里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编剧、导演,说白了也是一份工作,理想和纯真是要有的,但也不必过于纠结。

  网络电影对于新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如果没有它,可能很多新人要经历的蛰伏期会更久。我现在有很多研究生的师哥、师姐仍在网大行业,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就业方向。

  但我总是留着一点私心,还是想做一些能够表达我自己的内容。马上要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写了一部电影剧本,是长篇的那种,开始自己出去找资方,最后还真的找到了。结果,在临开机前7天,资金出现了问题,就被迫停止了。当时是2016年,我已经在学校里很长时间了。

  我身边的朋友、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了,老家的发小甚至孩子都有一两个了,当时真的压力挺大的,一直想做一个东西出来,但一直投路无门。我身边真正开始工作的朋友、同学,离影视创作都稍微有点远,所以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或者自己再努力一把,写点什么东西出来?我想再尝试一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行业。

  甄福群

  我的最后一次尝试就是《在劫难逃》。

  这个故事的源头其实是一次车祸——有一次我开车回老家,在回去的路上,导航在一个路口提示我,让我左转,但我对我老家的路太熟悉了,我就是不想往他推荐的路上走,心里还想着导航怎么那么傻,怎么总让我往另一边走?结果我一过去,在下一个路口就被一辆闯红灯的车给撞了,那个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

  我一直在琢磨这段经历,慢慢就形成了《在劫难逃》故事的雏形,那次车祸好像让我找到了杂乱毛线团中的一个线头,揪着它,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理顺了。

  根据甄福群原创作品改编的《在劫难逃》

  剧本写了3集之后,我把剧本给我的大学同学看,每一集的剧本中都会有事件的推动,也都有各自的发展,在想着剧情怎么往下进行的时候,我们也会想,再往上翻一翻,再找一找,怎么能把这3集的剧本做得更好。当时我的尝试就是,把这个故事再重新讲一遍,慢慢地就形成了几个时空闭环。

  每一次循环,都会有对这个案件的再一次推动,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向。

  可是,在写到5、6集的时候,我就卡住了。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是具体被什么点卡住,但是那次,我大概15~20天都没有写剧本,就是突然写不下去了,那大半个月,我每天就在小区周围溜达,一天2~3公里,大概走1小时左右,每天的路线也都差不多。

  剧本也就好像一道数学题,除非题目是错误的,不然一定会有正确答案,悬疑推理也是,我们也想在答案中找到解法更好的。

  根据甄福群原创作品改编的《在劫难逃》

  现在回想起那个创作过程,真的很自由,没有任何资本操控,我不是给别人写,也不是给公司写,更不是被定制的作品,只是出于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当时真的是纯粹为了故事好看而努力的。

  我当时的创作状态特别好,富有激情,会尽量把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能够拥有的视野,全部融入到这个故事中,每想到一个题,或者每创造一个新的议题、新的走向,我就会非常开心,那种喜悦很难以形容,就好像是完成了一个美梦一样。

  剧本写完之后,我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去找资方,但真的不知道应该往哪里投,我找过一些人、投过其他公司,也投过平台,但都是邮箱投递的,没有任何反馈,直到我的一位师哥遇见了五百导演。

  当时我师哥正在另一家传媒公司做文学策划,我就把前3集的剧本大纲发给了他,他看完之后,又问我要了几集剧本,本来说是要推荐给他们公司的,但是几次对接之后,并没有太大进展。后来,这位师哥在一次编剧大赛上认识了五百导演,当时我师哥参赛,五百导演是评审之一。

  比赛结束之后,他把我的剧本推荐给了五百导演,师哥和我说,导演还在诧异,为什么师哥没有推荐自己的剧本。再后来,五百导演通过师哥加了我的微信,我们约好了隔一天在公司见面。

  《心理罪》《白夜追凶》等作品导演五百

  那天也就聊了十来分钟,我就决定把剧本交给五元文化来做,导演也是比较果断的那种人,挺有气魄的。随后,我也把自己交给了五元文化,成为了弧光联盟中的一员。

  2016年9月份我开始写《在劫难逃》的剧本,半年之后成型,这期间一直在不停地寻找资方,直到遇到五百导演,确认合作后,剧本又在公司打磨了一年半。

  最开始《在劫难逃》的剧本是14集,每3集会完成一次时空转换,在公司打磨剧本的时候,我们把剧本整体的体量缩减到12集,全剧时空穿越了3次,在这个过程中,也把一些元素不断地做了更好的融合。

  根据甄福群原创作品改编的《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开机那天,是2019年5月1日。

  拍摄期间,我去剧组跟了一个半月,每天都在调整剧本中的一些细节,工作到深夜。杀青之后,又到了后期制作阶段,就这样,时间又过了一年半。

  《在劫难逃》播出那天是2020年9月2日,回忆一下,距离我开始坚定自己想要从事影视行业,想要写剧本、拍片子的那一刻,已经整整10年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