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峰爆》鉴定:朱一龙大银幕转型之作成功了吗?

《峰爆》鉴定:朱一龙大银幕转型之作成功了吗?
2021年09月19日 21:33 新浪网 作者 娱理

  朱一龙主演的中国式救援大片《峰爆》目前正在热映中。

  这是朱一龙转战大银幕的男一号首秀,在这部戏的拍摄过程中,他试过在寒冷的人工降雨中拍了一个月戏、试过每天坐着安全篮被吊到溶洞底部的片场。

  这可能是朱一龙从影以来拍得最辛苦的一部戏,但看到成片后,他说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峰爆》是一部元素丰富的灾难片,呈现了不错的视觉奇观、传承了中国铁道兵的精神、讲了一个中国文化内核的故事。

  演员的表现也为《峰爆》加分不少,朱一龙在《峰爆》中出演了一个平凡的英雄,用硬汉形象改变了一些观众过去对他的刻板印象。

  《峰爆》主演朱一龙、黄志忠

  《峰爆》中陈数有一句台词,大意是说,西方人面对灾难时,想的是诺亚方舟,而中国人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中西方的文化内核不同,面对灾难时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就像《流浪地球》带着地球去流浪,是很浪漫也很中国式的想象力。而《峰爆》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一部灾难片能找准这个精神内核,已经找到了和观众共情的密码。

  《峰爆》的整个文本,都非常“中国式”——

  在灾难片这一类型里,《峰爆》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救援的精神。就像朱一龙所说,“中国式救援就是不管面对什么灾情,永远是人民至上,英雄其实都是平凡的英雄,都是各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的人。

  黄志忠饰演的洪赟兵为了救车里剩下的几个人而跌入溶洞、焦俊艳饰演的卢小靳带领十多个被困的孩子脱离险境、朱一龙饰演的洪翼舟为了整个县城的生死存亡而只身犯险……不管救的是几个人、面对的危险有多大,他们都冲到了第一线。

  一个平凡的英雄,因为有人性的弱点而更显伟大。在朱一龙看来,洪翼舟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生活、又非常执着的人,但他的内心一直有一道隐秘的伤疤。洪翼舟的弱点就是他和父亲之间的隔阂、他对母亲的愧疚自责,这成为他的心魔。

  《峰爆》塑造了一对很典型的中国式父子。

  洪翼舟对母亲之死自责愧疚,也对父亲工作狂不顾家而抱怨责怪,父子之间缺乏沟通,他们不能坦诚地把自己心里柔软的那一面拿出来给彼此看,所以父子的关系一直不太好。

  这样的父子情不仅典型,其实也是有蓝本的。在拍摄前期体验生活的阶段,朱一龙在贵州的中铁建就认识了一对陈氏父子,老陈面对所有人说话都很和蔼健谈,但小陈在场时,老陈会立刻摆出自己是父亲这样的派头,而小陈也不敢跟父亲过多交谈和亲近。

  电影中有一场父子俩在溶洞里情绪爆发、继而和解的关键戏份。最初拿到剧本时,朱一龙有过担心,因为电影不像电视剧一样,可以用大量篇幅去铺垫感情、建立人物,是老陈父子的故事,帮朱一龙找到了表演的感觉。

  正式开拍前一天,朱一龙和黄志忠尝试了大概的调度和走位,回去之后又仔细设计了镜头。第二天只拍了两条,保证了情绪的真实性。

  在困境中矛盾爆发,也在困境中对彼此坦诚、解开心魔,这是很经典的剧作处理手法,朱一龙和黄志忠也给出了优秀的表演。

  作为一部灾难片,《峰爆》的每个灾难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连环嵌套,从隧道渗水到地陷引发的溶洞探险,再到县城存亡关头的爆破救援,一次地质灾害引发了灾难的不断升级,这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在连环发生的灾难中,故事又融合了父子情、家国情、对铁建工作者专业性的展现等等丰富的文戏元素,故事的血肉更加丰满。

  灾难片最大的看点是视觉和场面,《峰爆》中有火车脱轨、地陷、溶洞求生、雨天攀岩、直升机救援、爆破等多个大场面,元素丰富且节奏感紧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对大场面和视效镜头要求颇高的灾难片,《峰爆》采用了大量的实拍,这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但也给拍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比如,戏中黄志忠领衔的那条溶洞探险的主线剧情,演员们需要每天乘坐安全篮,被吊下洞穴底部。另一段溶洞里的戏,则需要演员蹲着行走,才能进入拍摄地。每天开拍前的过程已经是长途跋涉,相当于做好了热身。

  开机前,朱一龙上了一个多月的攀岩课,每周练习三至四次,每次练到爬不动为止。到了实际拍摄时,朱一龙被吊在二三十米高的真实的山体上,完成影片最后的攀岩戏份,还要加上巨大的人工降雨。朱一龙在冬天的雨中拍摄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每次拍完都要靠喝姜汤,来保证自己不感冒。

  在拍摄中,朱一龙还见识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拍摄工具,比如他需要穿戴上一个类似救生圈的装备,自拍自己从山体上摔下的过程。

  可以说,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峰爆》在技术手段和演员的表演上,都做到了最大努力。

  《峰爆》最扣人心弦的段落,是洪翼舟在暴雨中徒手攀登近乎笔直的山峰,在他攀岩陷入绝地时,其父洪赟兵出现在他的身旁,最后上阵父子兵,老洪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小洪的成功登山。

  暴雨天徒手攀山,之后又扒直升飞机获救,这段略显夸张的情节是很多观众观影后对《峰爆》产生的质疑。

  朱一龙透露,他在拍摄时也跟导演探讨过这个设定,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徒手攀岩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有一定概率可以完成的。而最后的扒飞机,在朱一龙看来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表现的是面对灾难时,永远是生命至上、不会放弃每一个人、并不是付出就一定要牺牲。

  在灾难片的范式里,主人公是阻挡一场巨大灾难的关键人物,看似是蚍蜉撼大树般的力量差距,最后为什么主人公可以成功?

  很多好莱坞影片用科幻的、近未来的设定来消解观众对真实性的质疑,而《峰爆》全片打造的都是一种植根于中国土壤、很接地气的气质,我们要如何理解洪翼舟看似超级英雄式的表现?

  影片最末,附上的是中国铁道兵的真实影像,这是在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兵种,看到影像的一刹那,观众能感受到一种甘为垫脚石的精神,正如同影片中老洪做出的选择。铁道兵们曾用血肉之躯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洪翼舟也是无数铁道兵先烈的传承者,这个人物的身上也汇集了铁道兵这只队伍的光荣传统:不怕牺牲、人民至上。

  作为一部讲述铁道兵故事的电影,《峰爆》当然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归根结底,电影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了铁道兵的精神。

  《峰爆》中陈数等演员领衔的铁建工作者十年修隧道的这条故事主线,则反映了和平年代里,铁建工作者们的精神。

  影片呈现了保卫县城和炸毁隧道这一剧烈的矛盾冲突。故事里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十年修建隧道,把隧道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珍惜,但在灾难面前,他们最终都选择了保卫人民。戏中陈数在雨中和工人们喊话的那场戏,是很多观众的泪点所在。影片不仅展现了铁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还呈现了他们的专业美。

  总体而言,作为一部讲述某个特定职业和工种的影片,《峰爆》不仅让观众了解了铁道兵和铁道兵精神,也在商业元素上做了诸多尝试,在演员表演和视觉效果上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