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再读《骆驼祥子》:越是身处社会底层,越要避免三个“思维怪圈”

再读《骆驼祥子》:越是身处社会底层,越要避免三个“思维怪圈”
2024年01月27日 12:51 新浪网 作者 博书文化

  很多人在读过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后,将祥子的悲剧归结为黑暗社会对一个身心健全之人的残害和荼毒。但是读过这本书后,我认为不能简单将祥子的悲剧归为黑暗统治的压迫、社会阶级的对立,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哪一种环境是健全的。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信仰“勤劳致富”的乡下人进城奋斗,最终却在社会的折磨下体无完肤,失去信仰并走向堕落的故事。在小说中,主人公祥子本是一身朝气、满怀理想的青年,却在生活的接连打压下彻底失去理想与希望,不再奋起反抗。

  在这本小说中,老舍在广义上是为了批判旧社会的黑暗,在狭义上却道出了一个鲜活的底层人物一步步在社会“阉割”之下变得麻木的残忍规律。这些规律就像符咒一样附在底层百姓身上,让他们失去所有对抗命运的可能。如果一个人不想永远混迹底层,想要把握人生的主动权,一定要试图摆脱这三个“怪圈”。

  视野狭窄,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割裂,沉迷于个人主义的奋斗

  在小说开篇,祥子虽然是一个正直善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强健劳动力。他虽然是个农村人,但是只有十八岁,年轻力壮,这些品质让他在城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力车夫。那时的祥子自尊、自信、信仰个人奋斗的力量,他觉得用力气拉车去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在祥子的人生规划中,他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就是一心一意拉车,在一年半之内买上一辆新车,再干上两三年,又买一辆……到后来,自己便能开个车厂子了。如此单纯想法也许读来可笑,但是对于质朴的农村人祥子来说,此时的他初入城市,还未曾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以往单纯的生活经历让他对“勤劳致富”的信条深信不疑。

  但是从中我们还是能看出祥子看待未来的眼光还是相对单一、狭窄的。他只知道拉车能赚到快钱,于是一门心思地拉车,从未考虑过年龄、疾病、车子的损坏问题以及这份职业的前景。

  一方面,拉车其实吃的是青春饭,祥子不可能永远靠拉车养活自己,他虽然也想象过办一家车厂,但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可能允许他这样一个没有地位背景的人开办车厂。另一方面,祥子一直埋首苦干,不见天地,没有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上,电车已经普及,拉洋车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夕阳产业。

  除此之外,祥子的局限性还在于他将个人的努力奋斗和社会的发展完全割裂开来。书中其实不止一次提及祥子因迷信个人奋斗,忽视社会现状而吃尽苦头的现实。在祥子的车子第一次被大兵抢去之前,老舍先生就做过暗示性的铺垫:

  外面的谣言他不大往心里听,什么西苑又来了兵,什么长辛店又打上了仗,什么西直门外又在拉伕,什么齐化门已经关了半天,他都不大注意。

  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的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有无,他只关心他的车……因为缺雨,因为战争的消息,粮食都涨了价钱……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

  小说中的祥子把生活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挣钱上,忽略了对社会形势的关注,从他很少与同在一个圈子中交流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对于一个车夫来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只有保持消息灵通,该收车时果断收车,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这一点老道些的同行们都懂,可是平时跟他们缺乏交流的祥子就显得稚嫩。

  在固步自封的思维下,祥子在一次无人敢出车的情况下,为了多挣点钱,鬼使神差地揽了一桩危险的生意,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连辛苦攒钱买下的爱车也被大兵给抢了去。从这个层面上讲,祥子的第一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对于祥子这种“孤军奋战”的奋斗方式,小说中老马头儿曾一针见血地提醒祥子:“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可惜祥子一直未能领悟这个道理。

  思想顽固保守,空有逆天改命的愿望,面对机遇却不愿顺势而为

  在小说中,祥子的人生前期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挫折:一次是他千辛万苦攒钱买下的洋车被大兵抢去了,另一次是他准备用来买第二辆车的三十块钱被孙侦探给讹诈了。这两次不幸的遭遇皆是因为拉洋车这个活计而起,足以说明这项活计的风险系数不低。

  其实祥子在经历了这两次“风波”之后,完全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尝试去做其他更有前景、风险更小的工作,再不济还可以回到农村干点别的,毕竟他还年轻力壮,但是祥子对拉车、对城市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执念”。老舍在书中这样形容他的这种渴望:

  “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

  其实从祥子对城市的向往就可以看出,他十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跳出原来的生活圈。然而,祥子的悲剧就在于,他只看见了城市如天堂般的美好,却没有看到繁华粉饰之下,城市黑暗而苍凉的一面。因此,当他试图顽固地将农村那一套单纯的生存法则带进城市生存时,注定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在祥子的“小农视野”下,用双手创造财富就是无上的光荣,贪图享乐便是可耻。因此,祥子在心里其实看不起刘四爷和虎妞这一类资本家,厌恶他们的这种敛财方式和生活作风,也因此将人生中最大的机遇拒之门外。

  在小说中,祥子在受到虎妞的诱骗后,一直耿耿于怀,不肯接受她,也顺带拒绝了虎妞的一切好意。在这种木已成舟,形式无法逆转的情况下,祥子如果顺势而为,其实可以有更好的出路。

  小说中的虎妞虽然粗俗泼辣,行为可鄙,但是在对待祥子的感情上却是真挚的,她为了祥子不惜离家出走,与父亲翻脸,甘做 “下灶婢”,可见她动了真情。并且,虎妞一直在精心在替祥子规划未来。

  在精明的虎妞看来,祥子想要在北京城找到出路,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门道,其中最便宜的就是让自己的父亲接受这个女婿。虎妞也曾暗示祥子可以去讨好自己的父亲,将来也能混个前途无忧,但是祥子却直接与刘四爷闹翻,断了后路。

  后来虎妞又表示愿意拿出自己的体己给祥子做生意,但是祥子参不透虎妞的用心,虎妞最后只好用这笔钱给他买车。虎妞试图将祥子拉到上层社会的尝试就此宣告失败,随着她与父亲决裂,她自己也沦为了底层的一员,从此难以翻身。

  祥子一心想要留在城市,通过奋斗过上美好生活的决心纵然勇气可嘉,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方式的劳动尚存偏见,他愿意吃苦耐劳,却不能明白顺势而为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将个人命运的曲折完全归因于环境,在这种自我暗示下走向庸俗堕落

  在小说中,随着虎妞难产死去,祥子卖掉了牺牲自己婚姻所换来的车子,安葬了虎妞,这也意味着他曾经的努力全部作废,人生一下子又回到了最初捉襟见肘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祥子的性格开始逐渐向世俗化靠拢。

  祥子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看不起的样子,他抽烟喝酒,四处赌钱,交些狐朋狗友,学着别人随份子……但是事实上,祥子的这一系列行为都经历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前,他只是在劳动之余,偶尔羡慕这些轻松、放纵的世俗生活,但是他的理想会马上勒令他回到正轨,成为那个有理想、有信仰的祥子。

  遗憾的是,祥子的命运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一样,永远处在悲剧的循环之中,他一次次奋力将巨石推上山,却要一次次承受它滚下来的失落。生活一记又一记的重锤逐渐“阉割”了这个曾经生猛的硬汉。

  祥子原本劳作的所有动力源于对“勤劳致富”的信仰,然而,随着这一信仰在一次次挫折中消磨殆尽,祥子劳作的意义就成了机械的养家。在虎妞死后,祥子卖掉了车,也没了希望,他唯一的感情寄托就成了赚钱照顾他唯一爱过的小福子。然而,最后小福子也自杀了,祥子在混沌生活中的唯一支柱也垮了,祥子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了。

  在整个过程中,祥子的精神在巨大的重压下已经难以理性地去思考,他本身那种存在偏见的奋斗价值观也决定了他不会照见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将这种对生活不如意的苦闷转嫁到对社会的怨恨上。

  除此之外,祥子那强烈的“报复性”心理一直在暗示他:老实人在这个社会并无出路,与其如此,他不如彻底变坏,于是,一个贪图便宜,吃喝嫖赌,偷懒耍滑,使坏打架的祥子诞生了。他开始像一具 “行尸走肉”一样活着,还时常出入“白房子”之中,其实这里暗示了祥子已经彻底向生活屈服,而他的灵魂已死。

  《骆驼祥子》是一篇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哪怕脱离那个特定的时代,祥子的故事都能触动许多读者的情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像祥子一样,属于这个社会的大部分,生于平凡又不甘平凡。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幻想过凭借一己之力,逆天改命。但是随着长大后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曾经鲜活的理想尽数蒙尘,于是开始怨天尤人,最终承认了自己的平庸。

  当我们真正放弃挣扎,舍弃理想,向生活低头的那一刻开始,这个世界上便又多了一个祥子。《骆驼祥子》其实是一个关于信仰与希望的故事,愿你读懂这本书,重拾信仰,不灭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重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