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孩子不喜欢阅读?五个维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孕期就开始了

孩子不喜欢阅读?五个维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孕期就开始了
2020年09月26日 09:40 新浪网 作者 IF枕边育儿经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简单来说就是,阅读能够让人变得聪慧。这种聪慧如果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孩子在做题时能够轻松审题解题,上课时更加容易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然而这个能力不是那些培训机构能够培训出来的。

  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而题海训练是大部分培训机构的固定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只适用于学生在遇到与辅导内容差不多的题目时,才能快速解题,如果遇到更加灵活的题目,学生无法快速想到解题思路,非常容易丢分。这就是理解能力不好所带来的后果。

  重复做题就能提升阅读能力吗?

  这个理论在当时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很多人认为这是属于“理想化”的观点。同时,由于当时没有可以支撑起这个论点的科学依据,这句话也随之消逝在岁月中。

  但直至今日,在补习潮下,仍有家长不能够理解,可能也有家长能够理解,但是大多数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然后转身拥抱补习班。其实我也能理解大家,现在语文在中考、高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大多数家长心中,做题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事情,尤其是紧张而又有压力的高中三年,多做几道题就能增加一丝上重点大学的希望。我想大部分家长还这样想,阅读是好事情,如果自己孩子课外还有空余时间再去读会比较好,大部分时间要留给做题。

  五个维度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简单的靠重复做题就能够有所提升,解决办法也非常多,而且也很简单,但是家长好像对此存在误解。我曾经做过一些调查,80%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多读些课外书根本就是做无用功,他们认为做练习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更快。

  有大智慧的家长不妨调查一下,在一个班级里,是不是拥有优秀的阅读能力的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从下面五个维度入手,孕期就开始了。

  1、胎教和阅读氛围

  我在怀孕时害怕电子辐射会伤害宝宝,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经常去书店买书回家看,选择一些儿童读物读给肚子里宝宝听,给宝宝做胎教。直到现在,我也经常买不少书,有时间我和俩孩子就坐在一起看书。大宝比班级其他同学的阅读能力要稍好一些,这点我很骄傲。

  2、陪伴孩子一起读书

  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在家里的时候,家长应该抽空陪伴孩子一起看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让孩子复述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故事情节,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这种做法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3、学习国学经典

  姐姐家孩子上三年级了,姐姐说,儿子遇到一个很好的启蒙班主任。他教语文,从一年级开始就推崇阅读,每个学期都会推荐孩子看一些优秀的书籍,然后在班会课上组织阅读分享等活动,效果极佳。

  老师特别要求学生要背诵国学经典,比如《弟子规》、《论语》等。长时间的积累对孩子的文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现在常常有国学知识考试,考到国学知识孩子们也不担心。有些家庭的孩子不喜欢阅读,也不愿意看书,但是他喜欢玩游戏。然而家长管不住孩子,也控制不住自己,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不喜欢阅读。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台学习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学习知识上,继而改掉孩子玩手机不爱学习的情况。

  4、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对于阅读这件事情来说,家长不能压迫孩子一定要阅读以及阅读什么内容的书籍,这样会让孩子对阅读这件事失去兴趣。阅读本该是一种求知行为,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因此,家长除了防止孩子阅读那些有害的书籍之外,不要对孩子阅读书籍的内容、类型进行特别要求。孩子所读书籍内容范围越广,其知识面也会越广。

  5、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阅读过程

  好奇、缺乏专注力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一会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是他们喜欢的阅读模式,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强制要求孩子要看多久。在这一阶段,只要孩子愿意拿一本书在手上津津有味地阅读,家长就应该感到欣慰。

  Tips: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早期的阅读心理,家长不用过多担心,只要孩子开始接触阅读,他就会慢慢有所改变。

  枕边育儿寄语:

著名教育家张桂莉提出:“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甚至是学习兴趣;所以妈妈和孩子越累,孩子成绩越差,这种现象很普遍。”

  因此,越早让孩子接触阅读,越早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效果越好。一本好书会影响人的一生,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让他终生受用。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