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年《中国好声音》,值得我们怎样去定义?

十年《中国好声音》,值得我们怎样去定义?
2021年07月31日 23:08 新浪网 作者 看-电-视

  文 | 夕姐

  2012年那个夏天的夜晚,《中国好声音》在彼时依旧处于社交媒体中心位置的微博上所造就的刷屏之势,似乎还历历在目。转眼,节目已经走入了它生命周期的第一个十年,7月30日的首播之晚,在笔者的朋友圈,也形成了一股小小的刷屏景象,怀旧和感慨的情绪弥漫,节目的初创者、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和旁观者们都从自己不同的经历和角度,一起品评和回味着这档节目过去和现在的种种。

  如果为中国的综艺节目绘制一张发展的版图,《中国好声音》是绝对不能被错过的一个高点,行业中的人们,习惯将那些在内容形态、商业模式等维度上具有绝对创新引领姿态的节目冠以“现象级”的头衔,而《中国好声音》则无疑也其中已经被书写和铭记过了的代表作品。

  尽管,这档“现象级”的节目在如今的媒介发展语境下,多少看上去有些巅峰不再,但如果联想到与它同时代的现象级节目都已经先后停制的时候,这档能够连续上演十年的季播类音综就更显示出其难能可贵之处。然而,十年之于《中国好声音》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历程,辉煌和灿烂有之,争议和坎坷亦有之,在如今的十年之际,我们还应该如何去定义它?

  一档现象级节目的十年历程

  2012年在中国的综艺发展史上,是一个堪称得上是拐点的年份,中国的综艺节目市场化进阶在这一年被正式激活,模式样态和商业价值得到极大释放,过往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逐渐被工业化和市场化所取代。综艺节目进入大片时代,是对这一时期行业发展的一个最直观的总结。

  而造就这一切的《中国好声音》是绕不开的一个地标。诞生于2012年,引发近乎全民的关注之余,节目背后所开创的制播分离、工业化制作、大投入和大产出等话题,也被行业所广泛探讨和热议。像一个原点一样,引爆了整个综艺行业从生产方式到商业模式再到品类样态的全面革新,《中国好声音》的现象级,也自然担得无愧。

  过去十年,中国综艺行业走过了自己最繁盛的一段光景,也在野蛮生长和肆意盛放之后,面临着如何去理性发展和转型变革的命题。《中国好声音》作为一个代表性的个体,身处其中,也同样走过了一个不乏曲折发展的历程,从最初的引爆,到中间经历的来自不同维度的数次风波,再到如今,当电视综艺普遍式微、音乐综艺形态几经更迭之后,仍在坚守的《中国好声音》所附着的意义和价值本身,就足以获得足够多的尊重。

  十年历程,并不全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困难往往要大于便利,而纵观国内外综艺市场,一档季播节目能够连续制作十年,放置在任何语境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好声音》的十年坚守,背后其实倾注了大量创制层面的功夫和心血,这一点,在昨晚开播的《2021中国好声音》上,也得到了印证和体现。

  创新是一种底色

  《中国好声音》的初创,就是以创新的姿态而展现的,尽管众所周知,它是一档引进节目被本土化改造的经典样本,但如今,节目作为引进节目的要素却鲜少被人所提及,而它在十年中的创新面向似乎留给行业的经验和启示却更为明显。

  无论是最初的本土化改造,还是十年中每一季面对观众和市场所作出的调整,创新都是伴随《中国好声音》的一种基本底色,也是其能够持续十年的根本动力。今年的《2021中国好声音》在表达方式和形态面貌上同样进行了幅度不小的创新,那英、汪峰、李克勤、李荣浩所组成的全新的导师阵容,集结除了十年“好声音”的经典导师力量。

  同时节目也加入了由吉克隽逸、吴莫愁、张碧晨、黄云霄组成的助教,构成了“4+4”的组合态势,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力量。在第一期节目中,导师李荣浩和助教吉克隽逸之间一动一静的组合,就带来了很多新的火花,而李荣浩与周杰伦隔空演唱的《默》,也构成了多年来节目导师之间跨时空对话的经典场景。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有着十年品牌的《中国好声音》来说,每一次的创新都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既保持节目的经典要素和逻辑贯通,也要用新的元素来刷新认知、吸引看点,无论如何《中国好声音》的每一年,都在进行着这样或多或少的创新化探索。

  叙事路径和方式的创新背后,是节目对于变迁之中的中国社会里,每个普通人鲜活故事的最本真的观照,十年“好声音”台是属于每个热爱音乐的普通歌唱者们走向大众的最值得信任的舞台,如果说歌唱本就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抒发的方式,那么《中国好声音》则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里的普通人如何用音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身上所附着的梦想故事,是音乐本身之外吸引普通观众达成共鸣的最基本要点,他们的人生故事也构成了这个时代里最好的中国故事,这种质朴和真诚的叙事模式,也是《中国好声音》十年一直贯穿的底色。

  今年的“好声音”也同样如此,无论是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维族R&B歌手step.jed依加,还是爆火短视频平台的黑龙江哈尔滨的网络歌手王靖雯,亦或是为了参赛卖掉原创歌曲版权的陕西西安的唱作人任媚爽,还是四川凉山的音乐人沙楠杰,和湖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张露馨,他们是新一代年轻音乐人的代表,他们的故事也是新一代年轻人不断逐梦历程上的缩影。

  从未放弃的音乐品质

  品质,是《中国好声音》身上被镌刻得最深刻的标签,无论是节目制作层面还是音乐表达层面,品质之上,是十年《中国好声音》带给人们的基本观感。十年前,工业化大片式制作方式的引入,让节目在彼时以精品的姿态收获观众和行业的赞誉,如今,在中国综艺行业几经变迁,生产力得到普遍提升的境况下,《中国好声音》对于品质的追求始终没有动摇。

  对于一档音乐类综艺来说,音乐品质是首先被评判的一个维度,在开创之初,对音乐品质的全力保障,让《中国好声音》将中国音乐综艺的视听呈现拉到了一个在现有条件下能够达到的顶级标准,并带动了整个音乐综艺在音乐品质上配置底线的提升。而如今,当中国的观众们见识过足够多的品质音乐节目之后,对《中国好声音》所创造的品质音乐的表达场景依旧表现出足够的钦佩。

  “好声音”依旧是好听的,这是很多观众的普遍观感,尽管节目的整体关注度与它最鼎盛时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十年时间里,节目依旧在持续为华语乐坛输出着新鲜力量和新鲜的品质音乐。

  坐上助教席位的四位歌手,便全部来自《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以吉克隽逸和张碧晨等为代表,他们已经成为了当今华语乐坛的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一档节目能够持续为一个行业输出力量,这本身就证明着其能量和价值所在,或许即便在如今的环境状态下,我们依旧有底气说,华语乐坛和综艺行业,都依旧需要《中国好声音》这样一档节目的存在。

  据说在节目还在鼎盛时期的一次行业聚会上,彼时的灿星领袖田明曾经说过,《中国好声音》至少可以做二十年。如今十年已过,《中国好声音》依旧还在路上,至少已经印证了二十年的豪言壮语并不是不堪一击的虚张声势,而能否坚持下一个十年?在任何行业都被加速推进的中国,没有人能够打出保票,但对于这样一档“现象级”的《中国好声音》来说,我们能说和要说的,永远只有祝福和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好声音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