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75后”徐则臣斩获茅奖!《北上》曾登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

“75后”徐则臣斩获茅奖!《北上》曾登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
2019年08月16日 17:36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羊城派记者 吕楠芳

  得知获奖消息时,徐则臣正在上海书展举办新书签售会。今年41岁的他和阿来并列为茅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也是本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唯一的75后作家。

  今年4月,徐则臣凭《北上》获羊城晚报“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新锐文学奖。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他透露,为了写作《北上》,他在四五年的时间里不停地看书,不停地走。“看了六七十本专业书籍,运河沿线从南到北1797公里,走了不止一遍。”

  “75后”徐则臣斩获茅奖!《北上》曾登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

  徐则臣在“2019年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 资料图/羊城派记者 汤铭明

  徐则臣出生于1978年,是当代文坛青年作家的中坚力量。“2019花地文学榜”对他的致敬词中写道,“徐则臣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多年来在长篇小说领域默默耕耘,他的作品定义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他的写作敏锐、精密、丰盈,对现实的观察热诚而冷静。”

  从《耶路撒冷》开始,徐则臣的写作一直关注大命题,亦有大气象,到《北上》则表现出日渐老练的笔法,还有他的现实意识、草根情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问。

  事实上,运河这一形象已经在他的小说中蛰伏了20多年。很多年来,徐则臣一直生活在水边,“虽然我一直在写运河,真正开始写作《北上》时,我才发现自己对运河知之甚少。所以写作《北上》也是我重新认识运河的一个过程。”

  小说的时间线从1900年到2014年,往返于历史与当下,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的百年故事。漫长的历史跨度,经过了运河4个省2个直辖市18个地级市。作家毕飞宇看完《北上》后评价,用30万字解决了100万字的篇幅。

  徐则臣读研时的同班同学、青年作家石一枫说,“70后”“80后”作家总是愿意从身边拾取写作资源,比如个人情感,日常变化,城市生活,小镇生活,很少正面强攻触及历史题材,徐则臣这次的写作难度可谓直接“腾空五周半”。

  不过徐则臣并不希望读者把《北上》当做历史小说来看,他更在乎的是他在作品中对大运河这一精神图腾的刻画。运河对他精神世界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他曾说:“很多年来我一直是靠着这条河想象世界,运河就是我文学意义上的原乡。”

  关于《北上》

  “75后”徐则臣斩获茅奖!《北上》曾登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榜

  《北上》 徐则臣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年12月

  《北上》虚构了一个1901年沿着大运河北上寻找弟弟的意大利人,这名意大利人在途中与随行翻译、水手、脚夫等人建立了紧密的情谊,在抵达大河尽头时,他却不幸离世,但他的弟弟、中国朋友以及他们的后人,却与他北上的这条大运河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说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北”是地理之北,亦是文脉、精神之北。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

  来源 | 羊城派责编 | 吕楠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北上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