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珠桥开封后,“天光墟”经营环境更好了

海珠桥开封后,“天光墟”经营环境更好了
2019年09月06日 08:01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随着9月5日,广州市地标海珠桥因海珠广场施工的临时封闭正式解除。记者了解到,每天凌晨在桥上人行道夜间摆摊经营的“天光墟”附近的环境变得更好了,出摊的摊贩有60家左右。

  

淘书行家吴浩透露,广州的天光墟是构成羊城夜生活的一部分,二手货品通过天光墟的流通,养活了很多底层的摊贩,也给许多前来淘货的人带来不一样的奇遇。

  海珠桥开封后,“天光墟”经营环境更好了

  市民在挑选自己喜好的商品。信息时报记者 许浩程 摄

  凌晨三点 来淘二手货

  据可查史料记载,“天光”在粤语中是“天亮”的意思,“墟”则是市集,广州的天光墟诞生于清末民初,当时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大量的文物流散至广州再出口,天光墟也随之成为了广州古玩的夜间市场,海珠桥天光墟也是其中的一个趁墟点。

  曾经广州有6处天光墟,到了2016年,因为城市管理收紧的原因,市中心仅剩海珠桥南、光塔路、文昌北路等三个墟按点开市。

  摊贩主要在靠解放桥一侧的人行道上摆摊,摆卖的物品从书籍、玩偶到科技产品,包罗万象。

  近日,记者在凌晨4点来到海珠桥天光墟时,见到已有不少摊贩在摆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人流量堪比步行街。

  摊贩们没有划定的摊档位置,却在长期的经营中培养了默契,视为市场规矩,有序地进行交易活动。

  在此经营多年的河南籍摊贩薛大哥告诉记者,在海珠桥封闭期间,有城管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顿,本来许多摊贩在3点就已经来开墟了,后面海珠广场改造的原因,城管夜晚经常来管理,中间有一两天没有出摊。”

  海珠桥开封后,“天光墟”经营环境更好了

  桥上天光墟的热闹与桥下静谧的灯光产生鲜明对比。信息时报记者 许浩程 摄

  相比起广州其他天光墟,海珠桥的二手货物多且杂,充满了烟火气息。

  摊贩一块布铺在地上,穿过的衣服鞋子、带着米粒儿的电饭煲、剩一半的酒瓶等杂物都摆上,最常见的是各类的家常物件茶杯水壶、锅碗瓢盆应有尽有,还有银锭子、白酒洋酒,这其中的真假就要各凭买家本事了。

  该市场的价格也是相对便宜,《孔夫子》、《风波亭》之类的小人书只需要1、2块钱一本,斯伯丁的二手篮球也只需要20块钱,淘客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这里淘过一个正版的AirPods无线耳机,只需要300块钱,转手就赚了翻倍价格。

  逛了三十多年天光墟的浩天书店店主吴浩告诉记者,“天光墟”交易买卖时议价不公开,而有行当中的“暗语”。

  例如“照旧”(按上次交易的价格),“三皮一嘢”(指三十元一件),也许在旁有人听得懂这些暗语,不知规矩的,想抬高价抢购“淘友”手上已经选好的书籍,“淘友”可以拒绝交出书本。

  “广州的天光墟是构成羊城夜生活的一部分,二手货品通过天光墟的市井流通,养活了很多底层的摊贩,也给许多前来淘货的人带来不一样的奇遇。”

  经营规模扩展到南华东路 桥头到桥尾一连300多米

  据了解,摊贩售卖的这些物件,大多来自收废品的或拾荒者。平日里从拆迁的废墟、街边的垃圾桶等不起眼的角落捡来,拿到夜里的海珠桥摆地摊。本意讨个三餐而已,价格自然不会高。

  除了本地人,记者发现有还有旅居于此的国外友人,也会趁墟买一些物廉价美物件。

  来自巴基斯坦的阿巴斯告诉记者,此次出来是为了购买一些便宜的数码产品和衣物,但由于多数摊贩不会说英语,他们一般用手势比划,或者用手机、计算机打数字,跟摊贩商量价格。

  在海珠桥和南华东路的拐弯亮灯处,来自薛大哥在此摆摊了十多年,他每天起得最早来抢占路灯下的位置,破烂多得摆五个摊位,吆喝声也高,他最响亮的口号是“五块五块,给钱就卖”,可下一句就是“这个五十”,让观者哭笑不得。

  “我在这里淘了5年多的东西,以前经常被城管赶,但近年来摊贩的素质都有所改善,经营的规模从往日的30多家,变成日常的60多家,巅峰时甚至有百家小摊贩在这里聚集,从桥头摆到桥尾一连300多米,甚至紧挨着海珠桥的南华东路都成为不少摊贩的选择。”梁先生表示说。(许浩程)

  来源 | 信息时报

  责编 | 崔文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摊贩摆摊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