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太赚了!韩国男白领辞职来千岛湖定居,年入400万:我在中国做农民很安心!

太赚了!韩国男白领辞职来千岛湖定居,年入400万:我在中国做农民很安心!
2019年10月21日 12:16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琴舟泽,韩国人,这是他的中文名。

  读书上学、大学毕业,然后是工作——离开首尔之前,琴舟泽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财务主管,330万韩元/月(约合人民币2万元)。很偶然的机会,他到了广州;十年后又是一个机缘巧合,他来到了浙江千岛湖。

  “以前怎么会想到会这样呆在千岛湖,做农民。”琴舟泽的中文很好,很少有不准发音,如果不特别留意,很难知道他不是千岛湖本地人。

  “每一年好像都不一样,每一次变化多让我这个‘农民’更加安定。”到千岛湖边做农民已经9年:从一腔热情到内心安定,他认为他赶上了在中国做农民的最好时候,感受到了中国农业政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变化。

  初入浙江:

  因为好山水决定做农民

  汾口镇,很远,在淳安千岛湖西南,到县城约80分钟车程,县城距离杭州170公里。

  寺下村更远,汾口镇还要继续往西,村后的大山和开化、安徽相连。琴舟泽就住在寺下村。

  在武强溪边的一栋小房子里,琴舟泽双手端一杯茶给钱报记者——在千岛湖边,他学到了很多的中国传统礼仪。

  “缘分”始于2010年初的一场大病。当时,琴舟泽已经在体检中发现了心脏问题,为了缓解病情,他和中国妻子杨芳来到千岛湖休养。“周边走了好几个乡村,太美了。”他看到千岛湖边耕作在青山绿水间的农民,辛苦却和美,他心动了,他想留下来,留在浙江、留在千岛湖做农民。

  妻子杨芳有些意见,但琴舟泽还是下定了决心。

  “问了很多田间地头的村民,想法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现在的农业政策非常好,只要肯干,就一定能够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农民。”大方向有了,但具体怎么办呢,他一开始也没想好。

  最先,他想养猪;深入了解后,他觉得在深山可以养牛;又多方调查同时也在朋友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选择了种猕猴桃。“我妻子很爱吃猕猴桃,湖边山区昼夜温差大、雨水多,土壤的矿物质很丰富,适合猕猴桃生长。”于是,琴舟泽在汾口镇寺下村租下了120亩地,打算“要种一片金色果园,里面全是猕猴桃”。

  一个韩国人放着城里人不做却要做中国农民的事情,在附近几个村庄变成了话题:锄头都不会拿怎么做农民?河滩荒地能种猕猴桃吗?即使结果了卖给谁去?

  别说,农业专家的说法证实了人们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河边的风景很好,但都是沙砾碎石,肥力不行,一锄挖下去,锄头弹起来。两条路:要么放弃,要么培土。

  “藤架、排水方面已经花了100多万,为了租用这块地,村里、镇里的党员干部帮我协调了好多好多次,怎么能说放就放?”琴舟泽说,但如果要继续,那可能需要花3年以上的时间来培育土壤。

  琴舟泽,两难。

  初见花开:

  因为不放弃,地里终于结出质量上乘的猕猴桃

  就在这个时候,妻子辞去广州的工作来到寺下村:既然不能拉他回来,那就和他一起走去。

  几乎每天,夫妻俩的主要“农活”都是种草和割草:把平整的地种满杂草,再把长好的草割了放入大池沤肥;然后再种草、割草……

  三年间,日复一日。

  2013年的一天,杨芳正在家做饭,琴舟泽快跑回家,像个孩子喊:“土样合格了,合格了!” 果苗终于下地。

  又是几个接连而来的五月梅雨、夏日酷暑等考验,一半的果苗死亡,琴舟泽本来未完全康复的身体更让妻子担心。“我三番五次劝,他都说‘今年再不成就回城里’,可每年都这样说。”

  守得云开见日月。2016年,琴舟泽迎来了转机:当年产出的3万斤猕猴桃还没上市便以35元/斤的价格预定一空;之后,以有机肥种出的猕猴桃卖到了杭州、上海,还出口销到了韩国、日本、新加坡等。

  2018年,琴舟泽的果园产果30多万斤,销售收入近400万元。

  2019年的十月正是猕猴桃季节,尽管今年相比同期雨水偏少,但依然有20多万斤的产量,预计有近300万元的销售额。

  从“韩国人”到“琴先生”: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农民是什么感觉

  如今,汾口本地人都知道,要买好吃的猕猴桃,应该去找韩国人琴先生。“他是庄稼好把式,因为他用了心。”附近的村民不再叫这个50岁的韩国男人为 “嘿”或者“韩国人”,而改口叫了“琴先生”。

  村民尊琴舟泽为“先生”一是因为佩服人家种好了猕猴桃;二是因为书——几乎每天晚上,如果走进琴先生的屋子,他一定捧着一本有关猕猴挑种植的书,每一个章节,他都有标注和思考——当然,这原本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一块田、一本书、一个家。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个好消息:琴先生和妻子的女儿今年在千岛湖出生,非常可爱,取名“杨亚兰”。

  再有人问琴舟泽“为什么来中国做农民”,他会说“我喜欢种这里的地,因为山水不同”。

  这不是一句台面话。将近十年的“中国农民”经历的确让琴先生感受到了中国的“山水不同”。

  “开始不理解,后来才明白,原来很多事情跟韩国很多不同。”他说最先是租地——120亩地有一半以上是村民的,是村集体和汾口镇政府的干部不论日夜的协调、沟通,才使得自己在三四个月里就办好了手续,然后租金也让他满意。

  琴舟泽知道的有关中国的农业政策都是后来在千岛湖才知道的:比如农业用电价格要相对工业供电价格低;比如农业不再需要交税;再比如一些农业产业还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补助。

  “前几年我陆续在猕猴桃种植方面投进了很多钱,压力很大,后来是中国的政策帮了我——按照规定,相关部门根据我的投入给了我一定的扶持补助。”他说这里的政策很公平,符合条件的填了材料就行,不用托关系,不是本地人也没关系。

  在采访中,偶尔会有人来找琴先生,有村民,也有村里、镇里、农业局的干部。“我要特别感谢,他们是真心在给我们服务。”他记得2016年,是政府部门帮他改建了跨河大桥,大货车才能拉着有机肥进来、装着猕猴桃出去;他也记得经过立项、审批、施工后建成的堤岸马路保障了他在汛期有路可走……“他们几乎每个月要来两三趟,一直到现在。正是他们上门很频繁,所以针对我们的具体情况专门设计了路宽和堤高。”他心里曾经算过,从2010年至今,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询问困难的次数超过了200次。

  琴舟泽就这样融入了中国的乡村:走在路上,遇到相识的人他会主动地打招呼;猕猴桃结果的时候,他会拿出来跟村民分享;农忙时也去人家里帮忙干农活;逢年过节给小孩压岁钱、去朋友家里“蹭饭”……

  近年来,“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让不少村子都打破了“次元壁”,琴舟泽仅仅是“外来中国农民”种的一个样本。

  “我呆在中国做农民,很安心,很充实,生活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他说,就这短短十年经历让他看到了中国不一样的农业,不一样的农村,正是很多的“不一样”,让他这个“中国农民”觉得心温暖。“我喜欢种地,我喜欢每天都在变化的新的中国乡村。”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鲍亚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白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