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风气正”带来环境美!江门江海区铲除黑恶势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风气正”带来环境美!江门江海区铲除黑恶势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0年09月23日 18:30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梁绮桦 高新宣 谭耀广

  在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乌纱村村口,有一个新建的公园。每到傍晚,村民们都会聚集到这里跳舞、乘凉、散步、聊天。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鱼塘烂地。“乌纱村的环境变好了,多亏了扫黑除恶!”提起村里的改变,村民黄女士笑逐颜开。

  包括乌纱村在内,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深入推进,整个江海区人居环境变得更美了。日前,记者走访江海区时观察到,在环境变化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引领下,居民通过各种议事机构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摆脱黑恶势力困扰,将“家门口”建设得越来越漂亮。

乌纱村村民终于盼来了干净整洁的“门面“

  鱼塘烂地 建成党建文化“门面”

  这几年,乌纱村村委会前的鱼塘烂地,成了村民们的“心病”。这块烂地位于村口要道,相当于乌纱的“门面”。记者了解到,鱼塘此前一直出租,烂地上乱搭着木棚违建和一个临时公厕,环境非常脏乱。虽然村民们有心整修,但此前村委不听民意、不作为,让村民们有苦难言。

  2018年,乌纱村打掉了以原村委会干部曾某为首、持村委会的涉恶腐败团伙。新一届“两委”班子走村访户,与村民们聊天,交心。“和我们的交流多了,沟通多了,我们也对村委有了信心,大胆提出问题!”村民付先生说。很快,村委就对村口的鱼塘烂地“动手术”,收回了出租的鱼塘,将它和烂地整体改造成一个党建文化公园,花草树木种起来,烂地上建起了小桥、走廊、凉亭、党员活动中心和新的公厕。同时,其他“三清三拆三整治”工程也在村里大力推进。

  整个村的形象变靓了,村里的风气也在潜移默化变好,“打篮球、赛龙舟的人又多起来,随手扔垃圾的事情越来越少,环境漂亮了,我们的生活也健康起来!”村民黄女士笑着说。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该区外海街道沙津横。江海区委政法委人士告诉记者,在打掉当地在西江边非法经营沙场的黑恶势力后,江海区将沙场改造成西江外滩湿地公园。记者看到,该公园结合自然滨江美景,打造四季有“花海”的生态景观带;设有约2000平方米人工沙滩,并配备了无动力儿童设施、不锈钢滑梯等,是一个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打掉黑恶 党组织发动居民共治

英南村大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环境的改变,源于治理格局的改变。“扫黑除恶后重建的基层组织将居民纳入社会治理格局建设工作当中,让居民成为社会治理的实施主体之一,继而推动建设,这样才能做好扫黑除恶‘后半篇文章’。”江海区委政法委人士介绍。

  据介绍,在礼乐街道的另一条村英南村,当地通过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在全区率先推行党员责任岗制度,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建设;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实施积分管理制,实现了村民自治共建家园的局面。在英南村委会,记者看到,不仅党员的日常工作有积分制度,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有积分管理制度,“每隔一段时间会对积分高的人进行奖励,鼓励村民们自治共建。”英南村委会负责人介绍。

江海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南街道社会治理经验

  在江海区江南街道的江翠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有效应对社区居民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管理服务需求增长等难题,这个社区打造了一个党群服务综合体,推动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与社区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促进各方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选举成立居民“议事委员会”和居民“志愿服务委员会”,开展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的社区自治;建立“群众点菜、社区搭台、组织参与”运行模式,形成多领域、多维度的“N”个社会治理项目。通过“1+2+N”模式,社区自治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据悉,去年“议事委员会”针对文明养犬问题,开展养犬友善社区营造行动,探索社区文明养犬新途径,社区内设立了免费提供拾便袋等的设置,方便养犬人士保持公德,收到了良好效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江门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