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收藏】名家旧藏释出,佳作重器回流——2020年国内秋拍大招频出

【收藏】名家旧藏释出,佳作重器回流——2020年国内秋拍大招频出
2020年10月19日 18:34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金秋十月,尽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收藏市场风起云涌,热度回升,10月起在中国香港、北京举行的一连串重头拍卖,拉开了年末收藏拍卖大戏的序幕。

  纽约时间10月6日晚,佳士得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于纽约举行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同时实时连线位于香港和伦敦的分会场。当晚成交总额高达3.41亿美元。其中亚洲买家购藏占成交总额22%。全球藏家对名师大作的需求炽热,多件顶级拍品由亚洲藏家入藏。当晚拍卖由赛·托姆布雷作品领衔,压轴登场的霸王龙化石“史丹”以超过3000万美元的成交价打破世界纪录。

  而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将于11月20日揭幕,部分精彩拍品将在本月20日起在北京、上海进行预展。此次亮相的有赵无极估价超亿元的油画三联作《15.01.82》、张晓刚油画《血缘—大家庭2号》、朱德群油画《白色森林之一》等重量级拍品。

  一周前结束的苏富比2020香港秋季拍卖会,也斩获了总成交额33.5亿港元的佳绩,7日共16场拍卖,共1837件拍品成交,成交率为87%,拍品平均成交价为过去五年最高,较上季增长40%,共6件亿元作品诞生,两件最高成交价拍品均由亚洲区内美术馆投得。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成交价逾3亿元,是香港苏富比历年来最高成交价之中国书画拍品。现代艺术专场中,常玉与吴冠中作品联袂破亿元。

  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认为,秋拍战绩“足证亚洲在疫情之下坚韧依然,市场对顶级藏品的渴求从未减退”。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是,据统计今年苏富比秋拍25%买家为40岁以下,显示了年轻藏家在顶级拍卖市场的强势介入。

  香港苏富比2020秋拍现场

  中国嘉德香港秋拍也于10月8日举槌,北京香港两地委托实时联机。六个专场总成交3.61亿港元,共刷新3项世界拍卖纪录。其中“壁光盈袖——居易书屋珍藏玉器”专场,总成交额近5000万港元,全场179件古玉,皆为中国台湾重要藏家“居易书屋”主人花费四十余年心血的珍藏,涵盖高古、中古至明清全线。

  另一个秋拍主战场北京,近日更是阵容华丽,高潮迭起。

  华艺国际作为进军北京的新生代表初次亮相,气势逼人。10月16日晚间,华艺国际北京首拍收官,最终斩获20.1亿元,其中2件拍品过亿元,7个专场百分百成交收获白手套,并诞生了3项成交纪录。

  重头戏“大美之夜”专场中,40多位画家的75件作品全数成交,潘天寿巨制《耕罢》上拍引发关注,8000万元起拍之后,最终以1.555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78825亿元成交。“亚东遗珍”专场中,学术界关注的民国五大日记之一——《胡适日记》更是以1.3915亿元的高价成交,被称为“史上最贵日记”,创造了名人手稿文献的世界纪录。

  而北京秋拍的高潮部分,无疑是10月18日举槌的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15年来,北京保利的近现代书画创造了一系列市场传奇,如9.3亿元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2.9亿元的李可染《万山红遍》、2.668亿元的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3亿元的傅抱石《云中君与大司命》等等,而本场保利拍卖,更汇集了如齐白石家属、李可染家属、张大千最著名的收藏梅云堂等等重要来源的名家名作,堪称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书画收藏盛宴。书画阵容中七大专场总共700多件精品将陆续拍出。18日首日率先开拍的现当代艺术夜场,已斩获3.5亿元,刷新王兴伟、毛焰、赵半狄的拍卖纪录。

明代吴彬《十面灵璧图卷》
明代吴彬《十面灵璧图卷》(局部)

  今年保利秋拍称得上是全球顶尖古董拍场,众所瞩目的明代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亮相10月18日晚的古代书画夜场,图卷以一亿元起拍,三分钟内竞价升至3亿,十分钟内突破4亿,最终以4.46亿元落槌,含佣成交价5.129亿元,截至目前为止,成为本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同时创造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世界最高纪录。十面灵璧山居主人所藏中国书画、陶瓷等珍品也成为重要看点,禹贡系列专场更带来康熙、雍正两朝御瓷豪华阵容及诸多清宫秘翫。

  有业界人士认为,今年是全球拍卖深度变革、新模式层出不穷的一年,随着名家旧藏陆续释出、重量级乃至国宝级藏品从海外回流,香港、北京秋拍的鼎盛人气,显示出中国高端收藏市场的巨大潜力。

  【更多秋拍亮点】

  千金良驹,传承显赫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拍出3.06551亿港元高价

  逾100口叫价,历时逾75分钟,是香港苏富比有史以来最漫长的竞投战——一幅700多年前的名画,最终以估价的3倍、3.06551亿港元高价成交,成为2020年亚洲拍卖最高成交价之拍品。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设色纸本手卷

  在香港苏富比10月8日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秋拍中,这幅备受关注的元代画坛绘马巨匠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最后落入上海龙美术馆囊中。

  中国书画中,专门钻研画马技艺的画家寥寥可数,唐有韩干,宋有李公麟,而元代以任仁发为代表。任仁发绘画用笔遒劲,线条简练,设色典雅,形象生动,他绘画的马匹,大多是当时进贡朝廷的雄健肥硕的外国良驹,画法上采用匀细圆劲的铁线勾勒, 淡彩晕染,在绘画风格上取自唐人的笔法与用色。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局部)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为宋纸本,设色绘制,纵35.5厘米,横 212.5厘米,气势不凡。《五王醉归图》描绘唐明皇李隆基与兄弟夜宴饮归,“五王”为唐睿宗的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宋王李宪、次子申王李撝、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四子岐王李范、五子薛王李业。据载,这五位皇室亲兄弟,情融意洽,相处甚睦,被后人视为兄弟敦爱之典范。任氏这幅长卷,表现的便是“五王”在花萼楼欢饮后乘马醉归于途的情景。

  《五王醉归图》曾为历代多位顶尖鉴赏家或藏家所藏,早于明代已被视为珍稀杰作。明朝中期大臣、诗人、画家张宁提诗写道:“青黄赤白紫驳卢——尽是千金驹。”此卷经元明清三代大官员和文物鉴赏家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耿嘉祚的递藏,清代被收入宫中,乾隆、嘉庆、宣统三帝钤印累累,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这次《五王醉归图》重归著名收藏家刘益谦创立的上海龙美术馆,其拍卖经历也有一段曲折故事。2009年10月,《五王醉归图》在香港佳士得从500万港元起拍,经多人反复竞争最后到达4658万港元的“天价”。7年后的2016年底,《五王醉归图》再度亮相香港苏富比拍场,最终以3.036亿元被国内一客户竞得,并创下2016年中国艺术品在全球的最高成交纪录。据传收藏家刘益谦当时出价到前一口,抱憾而回,而这第二次拍卖,买家最终并没有付款交割,所以才有了4年后的第三次拍卖。

  花开刹那,器纳千年

  中国内地首现完美成套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窑五彩颇具代表性的佳作,依月令之数为一套,大小相同。十二只杯分别以迎春花、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花为主题,一花一月,并配以相应诗文装饰,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

  十二月令花神杯素被称为康熙官窑的超级名品。它打破器物组合以对为单位的传统设计观念,而依月令之数为一套,纹样装饰佳妙,取十二月令花神为之,在清代官窑中首次将诗、书、画、印结合,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由于杯体轻薄,花神杯的烧制极其困难,成品率极低,容易破损,故此后的各朝均只见有个别月份的杯子零星出现,成套完整保存者堪称奇珍。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10月16日-20日举槌的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作为保利古董板块的精华专场,“禹贡”系列的“康熙大帝之几暇格物”、“雍正御窑十三绝”、“五福五代清宫秘翫”三大专场重器频现,令人印象深刻。前两大专场,更被行内称为20年来阵容最为豪华的康熙、雍正两朝御瓷专场。这当中,便包括了这一领衔之作——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

  这套“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为十面灵璧山居主人珍藏,据资料显示,它曾是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1997年在纽约苏富比以70.65万美金高价成交,此后二十余年秘藏于十面灵璧山居主人手中。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杯

  现身保利拍场的这套十二月花神杯,被誉为近20年来全球艺术市场上出现的唯一一套品相完美、款识、造型、画风皆一致的原套五彩花神杯,值得期待。据悉,成套的十二花神仅在大英博物馆大威德基金会、北京故宫等有保存,在收藏市场难得一见。2017年,北京保利同样上拍过一套玫茵堂旧藏的康熙五彩花神杯,但其中有一只款识与其他有别,尽管如此,当年玫茵堂的这一套总成交仍达到了2600万元。

  除此,本次拍场还出现了珍罕的一套10只的青花十二花神杯,几乎每一件都来源有序。市场流通的成套青花花神杯极为少见,目前仅见两套,包括曾现身于2016年北京匡时春拍、成交价为人民币3335万元的一套,现入藏于上海龙美术馆,以及2018年佳士得香港秋拍出现的一套,成交价为3610万港元。

  宋椠精善,镇库之宝

  拍卖市场首次出现该书整套宋刻全本

  古籍收藏,须具备文学、史学、版本学等知识,学问浩如烟海,向来给人曲高和寡的感觉,但论及历史、文化、艺术意义,古籍善本丝毫不逊于抢尽风头的书画、陶瓷收藏。今季,一套珍贵的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现身北京保利拍卖,堪称古籍拍卖的重器。

  令学术界关注的这套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为宋宝祐五年(1257)赵刻全本,保存完整,共10函84册,也是拍卖市场第一次出现该书的整套宋刻全本、目前已知的民间所藏唯一一套。

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宋宝祐五年(1257)赵氏刻本

  这次上拍的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虽然经元明递修,但仍然保存有宋版约2251页,超过全书一半。至今保存四十二卷全本,历经跨越八百年的故事,品相难得。早在明清两代,宋刻本已广受学者推崇,善本一页千金,用以校正古籍讹误。流传到今天的宋刻本愈来愈少,加上后世多有翻刻、作伪,传世宋刻本愈显珍贵。

  此书在保利拍场上出现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李致忠、赵前、翁连溪、宋平生、孟宪钧等几位版本学界领军人物特为此撰文。

  据古籍学者、研究馆员赵前撰文介绍:《通鉴纪事本末》作者是南宋史学家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详记其始末,开创了史书新体裁。在此之前,史书的总纂通行的是纪传体和编年体,但这两种体裁都有一定的不足。袁枢创立纪事本末体,材料集中,按年记述,弥补了以上两种体裁的缺陷,使一事始末一阅了然。后世有不少人沿循这一体裁,写成不少史学新作。

  这部《通鉴纪事本末》,为宋宝祐五年(1257)赵德渊刻本,保存完整。当时尚有严陵郡庠刻本《通鉴纪事本末》,赵德渊认为“严陵本”小且讹误较多,便出资重新校刻。后世称赵德渊刻本为“大字本”,全书四十二卷;严陵郡庠刻本,称“小字本”。自从赵刻《通鉴纪事本末》问世后,因其字大如钱,行格疏朗,受到世人追捧,争相购藏,故严陵本日渐不显。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翁连溪评价:“是书雕版之阔、保存时间之长、修补校刊之精、刷印流传之广、使之在中国出版史、印刷史、传播史方面成为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之一。自成书以来,经元明两朝修补刷印,集三朝刻书风格于一身,且体量之大、书品之完整在世界古代雕版印刷史上亦稀如星凤。其中很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是一部极为难得的、研究宋元明时期版刻风格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籍学者宋平生则认为:“(是书)即使是单页零册,偶现于拍卖场上,也是群雄逐鹿,竞争激烈。此全84册。虽为明嘉靖递修本,但其中宋版部分多达2700页,十分难得,当为今年古籍拍卖场上之顶级重器。书全帙本,尚属拍场首现。”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邓伟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