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00多件作品解读一代莞籍大师!容庚个人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300多件作品解读一代莞籍大师!容庚个人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20年10月31日 11:38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晚年的容庚(通讯员供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德钢 通讯员 莞萱

  东莞素有岭南文明发源地、中国近代史开篇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之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莞邑大地孕育出底蕴深厚、交融中西的地域文化,涌现出一大批蜚声中外、闻名遐迩的各界名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协办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将于10月31日—12月5日举行,并定于11月3日(星期二)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也就是说,即日起,市民就可以到北京观展啦!

  本次展览将在中国美术馆3层13-17号展厅展出,聚集300余件容庚先生及其家属历年捐赠国家的文物,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个人捐赠作品大展,涉及历代名家书画、篆刻作品,青铜器、古陶器、拓片等藏品,以及容庚的书画、印章、刻本、书信往来等,全面展示容庚学术、艺术成就和贡献精神。

东莞出借本次展览的容庚《武英殿彝器图录》刻本

  300件文物中读懂莞籍学者容庚

  本次展览分容庚资料展示和藏品展示两部分,后者分“莞邑文脉彰粤乡”“艺心有寄气自芳”“交契名贤称时誉”“纳藏悉尽报国邦”四大块,全面展示莞籍学者容庚的学术、艺术成就和贡献。

  “莞邑文脉彰粤乡”主要是广东省以及东莞历史名人作品,着重展示东莞莞城容氏家族容鹤龄、容祖椿及邓氏家族邓蓉镜、邓尔雅等人的书画印作品,以呈现东莞崇文重教、名士荟萃的文化氛围。

  “艺心有寄气自芳”主要展示容庚在诗文书画篆刻、文字学及书画理论、文物鉴藏等方面成就。

  “交契名贤称时誉”主要展示容庚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等当时学术精英的书信交往、书画篆刻往来等作品,展现展品背后的文人佳话和历史细节。

  “纳藏悉尽报国邦”展示容庚收藏并捐赠国家的青铜器、金石书画作品等。展览特别借展国家博物馆所藏青铜器栾书缶,此外,中山大学所藏的最能代表容庚先生学术成就的《金文编》手稿也将隆重亮相。

晚年容庚与学生们论学(通讯员供图)

  东莞31件(套)展品助力展览

  东莞市委宣传部是本次展览的协办方。作为容庚的家乡,东莞积极参与办展,表达对先贤的敬意。东莞市博物馆和莞城美术馆大力支持,借出馆藏容庚先生相关藏品和展品共31件(套)。其中,8件(套)由东莞市博物馆提供,23件(套)由莞城美术馆提供。

  这些展品主要为容庚生前创作的书画作品,容邓家族名人名作,居廉等大家画作,与顾颉刚等人的书信、交往画作等,重点反映容庚的成长环境及其故里东莞的深厚文化底蕴。

  早前容庚先生后人捐赠予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的“褒奖状”也在其中。该褒奖状于1956年颁发,用以褒奖容庚先生慷慨向国家捐赠众多青铜器所作出的贡献。

莞城美术馆出借本次展览的容庚《临金文颂簋铭152字(赠八妹容媛)》1930年

  “他捐赠东西太多了,而且一切的收藏都建立于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本次展览策展人艺术学博士吴国保表示,容庚先生捐赠物展现出其宽广的胸襟,他的爱国义举对帮助社会大众认识历史以及对大众的审美教育、爱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规格展览展示东莞人文味道

  据悉,此次容庚捐赠展规格高、规模大,展品数量之丰、品类之盛、历史和艺术价值之高,近年来少有。不仅将宣传莞籍名人容庚的学术艺术成就和贡献精神,激励后人传承传统、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也将让人们领略东莞厚重的文化积淀、丰硕的文化成果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位于东莞莞城的容庚故居(通讯员供图)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陈伟武表示,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级艺术殿堂,为容庚先生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展览,是一件大好事,“其影响是全国性的,国际性的。不仅是因为容庚捐赠的大批物品价值连城,更重要的是,此举将会很大程度上推动对容庚及其学术的研究。”

  陈伟武还表示,容庚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其生平交往的都是一流的学者和专家,其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得益于东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邓容两家深厚的家学渊源,这次展览也将有助于展示东莞的文化形象。

  东莞文史专家李炳球也认同该观点,他表示,中国美术馆为容庚举办如此高规格展览,是对容庚学养、成就、人格魅力和爱国精神的肯定。“容庚是东莞人,是从东莞走出去的,其成长离不开东莞的文化底蕴及其家学渊源,反映了东莞不仅是国际制造业名城,更是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广东东莞人。容庚出生于清末书宦世家,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容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家和考古学家。他不仅在收藏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其本身也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艺术大家,亦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皿、甲骨,以及大量的金石书画、拓片、古籍善本,均悉数捐赠给国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