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双减”后作业少了孩子闲了,家长更焦虑了?名师讲对策

“双减”后作业少了孩子闲了,家长更焦虑了?名师讲对策
2021年10月16日 20:24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双减”不意味着家长可以“躺平”,而是从事真正的家庭教育工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穗教宣

  “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我还怎么‘鸡娃’?”“孩子早早做完作业,回家不知该干啥。”“孩子作业少更多时间玩手机,亲子矛盾升级!”“双减”后,有的家长更焦虑、更迷茫了。

  日前,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请来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家长代表共聚一堂,倾听家长焦虑,直面工作困难,探讨解决方案。

  家长诉焦虑

  家长代表陈女士说:“‘双减’减了作业减不了我的焦虑,而且越减越焦虑,焦虑别人的孩子都在偷偷地跑,就我家孩子在慢慢地走。作业量减了,孩子的练习达不到一定的量,很难达到考试的要求,这不是政策中减少考试次数就能解决的问题;为数不多的考试只评等级不公布具体成绩,同一等级的分数可能跨度多达30分,家长无从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万一孩子掉队了,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呢?”

  作为一名二孩妈妈和有着8年经验的家委,家长代表支女士说,孩子作业少了,回家后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做运动、玩乐器、做家务或者阅读;因为有校内课后托管,家长也不用再做下班就往学校飞奔接娃的“赶路人”;校外学科培训的整治也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初衷。

  但是,支女士说,同样因为校外学科培训不能在周六日排课,有一些孩子放学后就要赶去补课,更有的家庭请来私教,感觉孩子又在另一个赛道上奔跑了,非常辛苦。

  学校谈压力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副校长叶和丽说,“双减”之下,学生身上减轻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来“负重前行”。小范围调查显示,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后给教师会带来一定的影响,86.4%参与者表示工作量有增大,74.4%参与者表示没有更多时间顾及自身家庭,64.2%参与者表示工作压力增大,57.4%参与者表示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学校也面临着教师在校时间延长,职业幸福感有所降低;师资力量配备不能完全满足课后服务的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等实际问题。还有少数老师反映不敢在家长群交流孩子的作业情况,不敢让孩子自行检查和矫正作业,哪怕是原来“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作文自批环节和互批环节。

  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校长赖海虹表示,“双减”之后,家长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关注孩子成长教育的部分家长就比较放松,不再跟进孩子的学习,配合度有所下降,需要老师用更多的方法去沟通,才能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

  相反,特别关注孩子成长教育的部分家长又非常焦虑,认为低年级不能不布置书面作业,担心基础不扎实,他们自行给孩子增添额外的作业,让学生吃不消,有的学生还出现抵触情绪。

  名师讲对策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指出,“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学业压力与作业负担,而不是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减的是孩子被压榨的课余时间与无效的刷题过程,而不是让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自流。

  因此,“双减”不意味着家长可以“躺平”,而是要回归本位,要凝心专注于家庭教育应有的担当,从事真正的家庭教育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

  陈晓指出,希望家长们明白,教育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光砸钱是不够的,还要投入用心陪伴的时间,不能再用简单的经济投入来代替精力投入,在孩子成长中更需要投入的是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互动沟通、共同成长。

  陈晓指出,“双减”政策下,懂得与老师相互配合的家庭、喜爱读书的家庭、热爱运动与劳动的家庭、有爱的家庭,这几类家庭的孩子会吃香,且会越来越优秀。引导和教育孩子由“知识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以“双减”政策为突破口,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正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校长张婥恩介绍,学校会开设祖辈家长学堂,定期邀请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用表演、游戏、故事等生动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向祖辈家长传播科学的教养方法;召开祖辈家长互动会,同龄人比较有共同语言,学校会事先收集祖辈家长感兴趣的出现率高的教育问题,来建立互动话题,引导祖辈家长共同探讨;在学校的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设立“祖辈教育专区”,通过推文帮助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理念。

  教育部门派“定心丸”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华山鹰表示,“双减”政策,凸显了家庭教育的三个价值导向:

  一是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权利,为家庭生活和教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

  二是家庭教育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摆脱“功利化、短视化”等违背教育规律、盲目从众的教育行为;

  三是家庭教育要融入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圈,进一步明晰家校的定位与边界,使家庭不再成为学校的简单延伸,激发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下一步,教育部门将指导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科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评价标准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有效提高作业质量,真正做到减量、提质,有效改变机械重复大量刷题和过度拓展的作业方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生活体验,从真正意义上缓解家长的“焦虑”和老师的“担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家庭教育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