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南长沙的杨奶奶,清晨起床时突然感觉右手发麻,吃早饭的时候连筷子都握不住,讲话也含糊不清。家人以为睡迷糊了,过了半小时症状消失后就没当回事。结果三天后,杨奶奶在菜市场买菜时再次出现讲话讲不清,手发麻等中风症状,杨奶奶被家人紧急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
接诊的何平医生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完善了头颅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此前的症状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就是大脑给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遗憾的是,患者没有引起警惕,及时就医治疗,导致病情进展。”
一、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主任向光红解释道,TIA就好比我们大脑的“停电警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脑就像一座24小时运转的发电厂,每天需要大量血液输送“燃料”。
如果某条血管突然被“泥沙”(血栓或斑块)堵住,就会导致局部“停电”,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这种“小偷”作案时间短(通常不超过24小时),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却是中风最危险的预警信号!数据显示:约1/3的TIA患者会在3个月内遭遇致命性中风,90%的中风患者曾经历过TIA!
二、如何识别“小偷”作案痕迹?出现以下这些症状千万别忽视!
TIA症状多样,但记住FAST原则就能快速识别及判断:
• Face(面部):一侧嘴角歪斜,笑起来像“歪嘴笑”;
• Arm(手臂):单侧手臂无力下垂,举不起杯子;
• Speech(语言):说话含糊不清,像“外语障碍”;
• Time(时间):立即就医!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
其他常见信号:突发视力模糊(如看东西重影,变形等);头晕目眩像坐过山车一样;走路不稳像踩棉花;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等这些症状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向光红主任还特别提醒到:症状可能反复发作,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容易被误认为是“疲劳”“感冒”!
三、谁才是“小偷”的同伙呢?——危险因素
1. “血管老化”三兄弟
• 高血压:让血管壁变薄易破裂;
• 高血糖:糖分黏附血管加速斑块形成;
• 高血脂:胆固醇堆积成“血管垃圾”。
2. 生活方式刺客,有研究表明:
• 吸烟:每吸1支烟,中风风险增加2倍;
• 肥胖:腰围超标者风险高4倍;
• 缺运动:每周运动
3. 隐形杀手
• 心房颤动(房颤):心脏“乱跳”导致血栓脱落;
• 睡眠呼吸暂停:夜间缺氧使血管损伤加重。

四、与时间赛跑——抓住黄金救援期
出现上面说的症状后,立即就医是唯一正确选择!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应该前往急诊科绿色通道:优先做CT/MRI排除中风,在超早期溶栓治疗也就是:发病4.5小时内效果最佳。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 何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