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岳阳县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巨大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栓塞微创手术。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是动脉壁部分破裂,血液外溢至血管外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囊性搏动性血肿,多由创伤所致,如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治疗方法主要有压迫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67岁的李老(化名)因突发急性脑梗,头晕、乏力、行走不稳,经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效果好,头晕、乏力消失,可自行下床活动。
术后几日患者诉右腹股沟穿刺处疼痛难忍,皮下可触及一大包块,经B超检查可见54*28mm肿块,考虑为假性动脉瘤,经压迫治疗效果不理想,为防止假性动脉瘤破裂造成大出血休克,决定改变治疗方式。
考虑患者脑梗术后不久,且年龄偏大,经多学科会诊(MDT),决定行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栓塞微创治疗。
术前B超发现肿块持续变大已达72*29mm(似拳头大小),瘤颈处约达9.2mm。手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假性动脉瘤腔,连接装有适量凝血酶溶液的注射器,缓慢匀速向瘤腔内注入凝血酶,B超影像中可见瘤腔内血流信号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右腹股沟疼痛消失,治疗效果明显。

岳阳县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指导主任、副主任医师钟琪华介绍:以往临床治疗假性动脉瘤的常规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瘤体重建血管或内科局部加压,前者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后者局部加压耗时、疼痛剧烈且治疗效果不佳。
超声引导下假性动脉瘤凝血酶栓塞微创手术操作时间短、易耐受、安全、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且经济实惠,已成为治疗假性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已逐步向精准、微创发展。超声医学科也不再只是人们印象中的辅助检查。新的介入超声技术是在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达到不做手术但却具有某些外科手术的效果,成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兴技术。
近年来,岳阳县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持续开展介入超声新技术、新项目,治疗领域涉及到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等。已开展多种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在胸腹水、心包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肝脓肿等穿刺置管引流、肾盂造瘘、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胆囊穿刺造瘘术,减黄效果立竿见影,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建立了“救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