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惕信贷风险!三道防线做好银行资产“防护门”

警惕信贷风险!三道防线做好银行资产“防护门”
2020年06月16日 10:31 新浪网 作者 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

  警惕信贷风险!三道防线做好银行资产“防护门”

  信贷风险历来是商业银行运营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当中最常见、也最易造成大额损失的风险。管控信贷风险涉及到商业银行的多个环节:客户经理的贷前调查,信贷分析师的信息整理和风险预判,信贷审批人员的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以及由操作部、业务部、风控部共同参与完成的贷后管理。

  那么如果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呢?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01

  贷前调查

  贷前调查是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火墙,建立在市场拓展和风险防控的双重基础上,从而获取风险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通过前期掌握的贷款申请人相关信息来全面审查承贷主体的合规、合法和有效性,可利用“本行信贷系统”、“人行征信系统”、“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法院被执行人查询系统”、“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查询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和与之相关的APP软件等一切信息透明系统和网络渠道,查询申贷人是否涉及民间融资、法律诉讼、集团关联、担保圈、担保链、多行业经营、主业不清等显性、隐性和潜在风险信息,对申贷人做出一个明确判断。

  其次,对收集的申贷人基础材料,进行风险审查。由于近两年国家企业注册随着全球市场变化,做出了适当调整,对经济形势做出史无前例的宏观调控。很多企业注册资本均为认缴制下的产物,应加大对申贷人财务系统的审查,通过查询进项和销项增值税发票、水电费、发货单和订货单、各银行交易明细等辅助资料进行推断,从而大致估算出申贷人合理区段销售收入,是否与财务报表、纳税报表存在异常信息,并收集与注册资本相关的会计资料,佐证财务财务报表财务数据是否真实。

  最后,撰写“调查报告”以合规为主题,上下贯穿,从审核风险的角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过申贷人提交的基本信息、关键信息、融资担保、各项财务信息、贷款合理用途、担保措施等资料,全面揭示存在何种风险。通过政策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种类风险,剖析申贷人是否符合准入条件,并对风险做出主观和乐观判断,为贷中审查提供准确、充分和全面的可供采用信息和依据。

  警惕信贷风险!三道防线做好银行资产“防护门”

  02

  贷中审查

  从风险意义来讲,贷中审查是风险准入第一道防火墙,也是防范风险的第二道防火线。

  从近两年产生的不良贷款来看,由于“贷前调查”岗位职责失守,或受一些因素影响,导致上报的信贷资料和调查报告,可供采用信息寥寥无几,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比比皆是,导致贷中审查或多或少存在审理误区。

  作为风险管控重要一环,贷中审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不完善的信贷资料,要根据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规章制度要求客户经理及时补充并对“贷前调查”所获取信息,进行排查、核查和审查,保障信贷资料、财务数据、调查报告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并对风险揭示、披露、判断和处置不利的报告,应进行现场调查逐项核对,获取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客户经理补充的资料进行对比,在“审查报告”中予以体现,为“贷审会”、“有权签批人”提供有力支撑。

  警惕信贷风险!三道防线做好银行资产“防护门”

  03

  风险审批与贷后管理

  风险审批在信贷分析师提交的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对本行业信贷政策的把握,以及对不同行业风险敞口的总体控制做出决策。

  一个优秀的信贷分析师或风险审批人员需要做足功课,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商业银行信贷的终极目的是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贷后管理是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有人曾这样定义:贷后管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审会+有权人签批,正面讲是四个环节的总和,侧面讲是四个环节工作量的总和,集“天降大任”于一身。

  贷后管理,大致分为五种:跟踪检查、定期检查、五级分类、风险预警、债权核对。五级分类认定结果的准确性,是衡量贷款风险状态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借贷人财务指标发生变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两者之间相互矛盾,将能够直接判断借贷人近期风险状况,为采取风险预警提供判断依据。

  此外,贷后用途的监控通过设置贷款限制性条件来实现,常见监测手法包括定期收集对应款项支出的对账单、合同、发票和出库单等。除跟踪贷款流向外,客户经理和信贷分析师还应定期通过收集财务数据、电话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变化,对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风险审批,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