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同为长杆双手刀,斩马刀与苗刀有何区别?

同为长杆双手刀,斩马刀与苗刀有何区别?
2020年11月06日 08:00 新浪网 作者 中华冷兵器

  斩马刀出现于钢铁冶炼及铸造汉技艺飞速发展的汉代,更坚利,更轻便的钢铁逐渐替代了短而软的青铜兵器。在汉代时期汉人经常会爆发和其他民族的战争,那段时期作战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使用冷兵器,而刀类的武器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更多如断马剑(斩马刀)等的“神器”相继出现。《汉书》有载:“王莽使武以斩马挫董忠。”《汉书·朱云传》亦载:“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颜师古注曰:“斩马利可以斩马也。”皆为明证;然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每个时代的斩马刀都略有不同。

  唐代陌刀(断马剑/战马刀)猜想图

  时至唐代,刀制依旧,唯长度、重量皆有增加。《唐六典》卷十六即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新唐书》亦有“刀重十五斤”之记载。清王《兵仗记》中亦云:“斩马刀,一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

图:唐代陌刀(战马刀)

  经过唐代的辉煌,外忧内患,崇文抑武的宋代冷兵器的“声名”要小的多。更有“宋朝以后无好刀”的说法。一说宋朝极弱,财力不足等等,关于这点这些说法早已被历史学家推翻。其实导致宋朝刀剑等不如唐朝的原因,一是内忧外患战事频繁,战争形势多样,导致冷兵器多样化发展,不仅只依靠刀剑,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拐子流行等等“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对刀剑的依赖自然减少。另一些原因则有时代需求不同的演变。斩马刀传至宋代,名将岳飞,智勇双全,曾以行动迟缓之步兵击败快速神勇之金兵铁骑。此事功一直难为兵家以常理解读,实乃因其改良并善用古斩马(钩镰枪)此一疆场利器所奏功。

  钩镰枪

  那么宋代斩马刀是怎样的呢?

  在宋朝时期战争发生频繁,为了能够和金朝、蒙古等外族进行战争的时候,取得在兵器方面的优势,所以国家开始大力的发展武器,而斩马刀在宋朝时期的兵器历史以及战争历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宋代斩马刀基本上都是从唐代时期的横刀演变过来的,这种武器非常的锋利,而且十分难得。在《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斩马刀》中曾经记载过相关的信息,据说在汉成帝时期,大将朱云曾经用斩马刀斩断过张禹的头颅,到了宋代神宗时期,斩马刀再次流行起来,它的锋利程度几乎无可比拟,是其他武器远远比不上的,而刀名也用了汉代流传下来的斩马刀这个旧称。

  斩马刀

  宋代斩马刀主要用于步兵作战的时候使用,那个时期的斩马刀基本上都是长达七尺,刀刃的长度在三尺左右,刀柄的长度则在四尺左右,虽然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但是骑兵在水上作战的时候也会使用到,岳飞就曾经用斩马刀打败了金兀术。据说在宋朝时期大将岳飞还曾经将日本刀和中国传统上的大刀进行了融合,因为很大程度上都继承了斩马刀的特点,所以依旧使用斩马刀这个旧称呼。遗憾的是历史上却并没有介绍这种斩马刀的长度。如今历史学界还没有完全的发掘出宋代斩马刀的全部历史。

  岳飞刀(战马刀)

  另外在清王《兵仗记》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斩马刀的信息,在这本书中将斩马刀形容的和砍刀十分相似,据说总体长度大约在七尺左右,而刀刃的长度在三尺多一些,刀柄的长度则达到了四尺,在刀柄的下方还有铁钻,非常适合步兵作战的时候使用。

  清代战马刀

  苗刀和战马刀有何区别?

  在所有刀类武器中苗刀和斩马刀的威力都是非常巨大的,经过长时间的流传,这两种武器都有了一些细微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二者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苗刀和斩马刀的区别还是存在的,那么苗刀和斩马刀的区别是什么呢?

  1501年日本武士刀、【16世纪明朝斩马刀】、1570年西藏风格明代宝剑

  苗刀

  苗刀和斩马刀的区别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说起,首先苗刀是从西汉时期的长刀类演变过来的,明朝时期戚继光将日本刀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长刀进行了融合,创造出了威力更加巨大的苗刀和一套与之相配的刀法。后因为这种刀看上去非常的修长,和禾苗非常的相像,因此民国时期为与其他刀类区分才被定名为苗刀。

  苗刀

  不管是汉代还是宋代,苗刀的造型基本上都是长达五尺左右,看上去刀身修长窄细,可以说是将刀和枪这两种兵器的特点融合在了一起。在面对敌人使用的时候,不仅可以非常的灵活,而且还具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苗刀

  然而不同的是,斩马刀则是一种比苗刀更宽更长的砍刀,总体长度达到了七尺,其中刀刃长度在三尺左右,而刀柄的长度在四尺左右,主要用于步兵作战。表面看起来斩马刀要更为粗重一些,不仅剑身比苗刀宽厚,而且并没有苗刀那样的灵活,主要还是依靠挥动时的砍力来制敌,这就是苗刀和斩马刀的区别。

  斩马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