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2020年03月11日 21:30 新浪网 作者 科学育儿创新社
来源 |  新妈妈图鉴(ID:newmomstyle )

  前段时间老公给娃买了一个恐龙模型,本以为小新会喜欢,结果娃看到时一个劲儿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哭腔说:“妈妈,我怕。”

  老公一脸不解又不耐烦地让孩子别怕:

  “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啊?”

  “你可是男孩子,胆子大一点嘛!”

  “这只是个恐龙模型,假的,别怕别怕!”

  但最后,娃还是怕得不行,很长时间都没有玩那个模型。

  很多孩子都说过“妈妈,我怕”,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要想知道在孩子“说怕”的时候怎么处理,首先要知道孩子怕的是什么,毕竟“对症下药”,才能更快地得到答案。

01

  怕天然的事物

  一般突发的,变化快的事情,都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大的声音、从高处降落、突然的变化、突然的接近、疼痛、孤独等都是引起恐惧的天然线索,这些天然线索会派生出来天然的恐惧,比如怕黑、怕打雷、怕动物、怕陌生人等。3岁前孩子的恐惧,多数都是来自于天然线索。

02

  怕想象中的事物

  随着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孩子的头脑中会出现想象中的妖魔鬼怪、幽灵、死亡,以及看到书籍或影视中恐怖的画面、大人讲的恐怖故事、或者由于宗教信仰对神灵的敬畏而产生的恐惧。

  大部分孩子会在四五岁左右,早一点的孩子会在三岁左右,进入到一个想象力迅速激增的阶段,喜欢自己吓唬自己,害怕床底下躲着大怪兽,害怕抽水马桶把自己也卷进去等。

  虽然有些事物对成年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还没有全面认识世界,一切都在摸索阶段的孩子来说,却充满了很多未知的恐惧。更何况,仍然有很多大人怕黑、怕打雷等,孩子对这些事物说怕,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要想知道在孩子“说怕”的时候怎么处理,其次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只有了解孩子产生害怕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害怕。

01

  生理因素

  有些孩子天生“胆小”,容易害怕。

  心理学家罗杰母·卡根认为:有一类孩子一生下来,他们的神经化学物质就使神经中枢易于兴奋,进而产生了过多的恐惧,导致他们畏缩不前。

  卡根的论据来自于对猫的观察,大约有七分之一的家猫就像胆小的孩子一样,它们不敢去新的领地,只敢抓个头最小的老鼠,老鼠稍微大一点,它们就先被吓跑,而那些胆大的猫却可以勇敢地抓大老鼠。卡根对猫的大脑进行研究后发现,胆小猫的神经非常容易受到刺激,特别是当它们听到其它猫的威胁性叫声时,神经立刻就进入高度兴奋状态。

  而猫的胆怯性在它出生后约1个月时间里便已形成,此时杏仁核正好发育成熟到能控制大脑中枢作出接近还是退避开的反应,猫生长1个月类似于婴儿长到8个月。卡根指出,婴儿正好是在八九个月大时开始害怕陌生人,这时如果妈妈离开房间,陌生人出现,婴儿就会啼哭。由此,卡根推测,胆怯孩子可能一生下来,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就较高,从而激活杏仁核反应。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02

  大人的反应让孩子害怕

  当孩子遇到陌生的情境时,如果大人表现出紧张、恐惧的表情和行为,孩子就会紧张焦虑、畏缩不前,逐渐形成胆小怯懦的个性。

  如果看到狗时,大人由于自己的恐惧一把把孩子拽过来,甚至大声嚷嚷,这样就会让孩子逐渐形成对狗的恐惧。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吓到他们的并不是狗,而是大人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教育专家都很强调:家里有孩子的大人不要一惊一乍的,平和的父母能才能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03

  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有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会用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比如:“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来吃你了!”这样做虽然有短暂的效果,但长期来看,会让孩子的情绪中有过多的恐惧;长此以往,孩子还会形成保守、胆小怯懦的性格。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当知道了孩子怕的是什么、为什么害怕时,就能帮助孩子一起面对了,当孩子说“我怕”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接纳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说“我怕”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说:“别怕!”“这有什么好怕的!”“别那么胆小!勇敢一点!”表面上看起来是接纳了孩子恐惧的心理,在安慰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接纳”。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里,这种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的“这有什么可怕的”做法,叫做“负强化”,通过否定,间接地把恐惧情绪强化了,这样说不仅不能消除孩子的恐惧,反而会让孩子感觉更加焦虑和担忧。

  所以,当孩子说“我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无所谓、甚至指责说“这有什么可怕的”。比如孩子怕黑,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说:“妈妈也会害怕黑夜,因为没有光亮,我们有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但是天黑了是让我们好好休息,这样才有精力迎接新的一天;如果你睡不着想妈妈,你可以叫我,妈妈一直陪着你。” 这样,孩子会觉得妈妈是了解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害怕的心理也得到了安慰。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02

  试试“反条件作用法”

  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时,家长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既然害怕就干脆避开,不让孩子面对;另一种是相信胆量是锻炼出来的,怕黑就关小黑屋,以为孩子怕着怕着就不怕了。

  其实这两种方法都非常不可取,尽管恐惧是可以通过努力克服的,但胆量绝不是在恐惧中练出来的。只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够克服恐惧,他才有可能真的成功。

  “反条件作用法”便是如此,它的核心是:给孩子接触恐惧的机会,并循序渐进地练习面对恐惧。

  还拿孩子怕黑举例,你可以在孩子睡觉前打开门,然后每天晚上关上一点点,或者把卧室的灯光调暗一点点,可以逐渐帮助他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03

  给害怕的事物“贴标签”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一个东西,是源于自己的想象,只不过他想象的并不是美好的事物,因此,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给他们眼中不美好的事物贴上美好的标签。

  拿我家孩子害怕恐龙模型这件事来说,当他情绪稳定的时候,我把模型放得远远地的,但保证孩子能看到,紧接着,我跟孩子说:“你看,你跟小熊、小白兔、小汽车……这么多好朋友玩了,那只身上背着小山的恐龙(剑龙)还在那里孤单地等你呢。它知道宝宝爱爬高高,特意给你带来了小山峰,你要不要去和它拉拉手呢?”这样解释之后,我家孩子开始去接受这只恐龙模型了。

  后来,我又假扮成了恐龙的样子,跟娃说:“妈妈变成一只恐龙来和你玩咯。”尽管一开始他还有些犹豫,但听到是妈妈的声音,又跟我开心地玩了起来。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04

  用绘本或者游戏帮孩子走出恐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令他害怕的事情,我们没办法一直守护在他身边,但可以教会他们面对的勇气。

  在这一点上,绘本或者游戏是非常好的选择。《床底下的怪物》《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谁怕这只大坏兔》《珍妮好害怕》等绘本,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恐惧。

  没有孩子不喜欢做游戏,当孩子害怕时候,也不妨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他。比如,给孩子一根魔棒(长条状气球等),家长假装自己是怪兽,并戴上怪兽面具,张牙舞爪地准备扑向孩子。为了更有气氛,可以把房间的灯调暗。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只要挥动魔棒,怪兽就会被吓到退到墙边或躲起来。通过游戏中的心理暗示告诉孩子不要怕,比直接说“不要怕”管用得多。

当孩子说“我怕”时,你的回答可能影响他一生

  容易恐惧的情绪可能是天生的,但勇敢的品质并不是天生的。学会勇敢是孩子的必修课,这其中少不了家长的帮助,希望每一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都能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恐龙模型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