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980年老挂历,名家大师云集,视觉盛宴!保存近40年啦,满满回忆

1980年老挂历,名家大师云集,视觉盛宴!保存近40年啦,满满回忆
2019年02月10日 09:45 徐福求长生作者:徐福求长生

  

  这是一本1980年的老挂历,小编我已经保存了近40年了。以前每逢过年前,家里大人都会买来新挂历,换掉墙上去年的旧挂历。已经形成了一种仪式感。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对这些东西越来越不在乎了……也许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家有手机有电脑,觉得这东西可有可无了吧……

  

  先上一张一月的全景吧。因为实物有点长,不得已截掉了一小部分。这张是国画大师刘福芳的作品,画的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刘老1930年生。山东招远人。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这幅工笔人物画的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曲警芳心的故事。宝玉在偷偷携带一本《会真记》在沁芳闸桥边看,恰巧被黛玉看到。遂一同观看。

  

  这是局部图片。

  

  这张我拍摄时把日历隐去了。这张也是刘福芳大师的作品,巾帼英雄花木兰。这是一幅工笔人物,刘老用细腻的笔触很好的描绘出花木兰清秀而坚毅的神情。衣服十分飘逸,颇有吴带当风的手法。

  

  这是局部细节。这幅画,我很喜欢,所以就多拍了一张。请看,盔甲的细节表现的也十分的精细,与披风形成完美的疏密关系。画面十分的和谐。

  

  这张洛神是马龙的作品。我在网上没有查到这位叫马龙的画家的资料,用朋友知道的,可以留言给我,谢谢。这幅画画的是洛神。中国先秦神话中,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曹植人神相恋的千古名篇《洛神赋》,确定洛神作为理想女神的文学典故。

  

  这张是任嫣叔画的汉藏联姻通文修好。任嫣叔曾是中央美院的教授,收藏过连环画小人书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她。任嫣叔算是连环画界的大家了吧,作品很多。这幅画讲的是文成公主和松瓒干布的联姻的故事。结束了当时的吐蕃王朝与唐朝之间的战争和不信任状态,开始了藏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友好相处的历史,使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吐蕃地区在和平中得到了发展。

  

  这幅画是耿莹、王澍、曾瑜、家宝,这四位共同创作的。画的是西厢记中,崔莺莺听琴的故事。这幅画用的是工兼写的画法,衣服局部和五官用的是工笔画法,其他身体部分、头发以及大面积的景物运用的是写意的画法。这可能也是四位画家共同创作的分工吧?

  

  这幅画也是由耿莹、王澍、曾瑜、家宝,这四位共同创作的。画的是游园惊梦。游园惊梦出自汤显祖的昆曲《牡丹亭》第十回。所说的游园就是女主角杜丽娘为了体会老师所教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私自和丫环春香到花园游玩寻春。惊梦是指杜丽娘在花园中休息时,梦到一个手拿柳枝的书生(即柳梦梅),并对其一见倾心,书生将杜丽娘抱到牡丹亭上。杜丽娘因掉落的花瓣儿惊醒后,便

  

  这幅画的国画大师黄均的作品,画的是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黄均(1914-2011年),号懋忱,祖籍台湾淡水,福州候官县台江圣王庙金墩街人,1914年7月6日生于北京。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先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黄老的工笔仕女作品非常多,小编也有幸收藏一些,会陆续给大家分享。

  

  这张是蔡云的作品,献寿图。1943年生于北京,1967年投师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均先生研习工笔人物画。可以看到和上张作品风格挺像的。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世界名人研究会顾问。2006年8月15日蔡云在琉璃厂东街东南园7号楼的家中遇害。可惜可惜……

  

  这是阎子瑛的作品,仕女图。小编对阎子瑛不是很熟悉,有了解的朋友请留言告知。谢谢。

  

  这张是滕再传的作品,吹箫引凤图。这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擅长吹笙。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 从此,弄玉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表达了对

  

  这幅厉害了,是小编非常非常喜欢的画家华三川老先生的作品,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华老是浙江镇海人,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在他的60年艺术生涯中,勤奋耕耘,勇攀高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域里独树一帜,引人注目。小编收藏有华老很多的早期印刷作品,会陆续分享出来。华老的重彩工笔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漂亮!

  

  王定理先生的作品孔雀屏。王定理(1925.4.16——2009.6.26),男,北京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老先生笔下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体态传神、色彩妍丽,用线缠绵有力,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具有浓厚的民间绘画的气息,独具特色。

  

  最后发一张日历部分的局部特写吧。以上所有图片均为小编本人收藏的老挂历,亲自拍摄。几十年的老物件儿,保存不易。喜欢的朋友请转发分享,关注我,我会陆续把藏品拍摄分享给大家。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