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2020年07月26日 19:00 新浪网 作者 历史随笔谈

  孔子和少正卯都是春秋时期的名人,在鲁国,两人都是出名的教育家。孔子教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治国以仁德;少正卯教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治国需严法;两人在鲁国并立,最后孔子成为圣人,而少正的资料几乎毫无记载。

  那么,作为能和孔子在教育界平分秋色的少正卯是何人?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淮南子》曰:“少正,官名,卯其名也。”也就是说少正是一个官职,而卯是此人名字,这样以官为姓的多半都是世袭家族,而且少正一职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

  黄帝的父亲曾是部落少典,负责教化百姓,刑狱执法,维护社会秩序,这就是少正的雏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从禅让制到了家天下,少典的权力不断缩小,在西周时期主管教育和司法,同时下听民意,上谏诸侯。

  而少正卯作为鲁国就是主管教育和司法,在朝堂地位崇高门生遍地,在民间,他被称为“闻人”,他的话语权可能比鲁国国主还管用。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那么他和孔子存在学术之争,谁更受欢迎呢?

  当时孔子在鲁国开设学堂,主张有教无类,只要能拿出10块腊肉就能充当学费,以后还包吃住,这个待遇可以说是非常好,逐渐就把队伍扩充到了3000人,在当时的民间课堂,孔子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可惜后来遇到了对手,那就是少正卯。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论衡》

  在高光时期,孔子讲课的时候,学生纷纷而至,准备好各种小本本记述老师的话语,但是有一次,早上上课,孔子看着下面做的端正得学生们,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得讲课,说着知乎所以,头头是道,忽然之间,所有的学生都抄起小课本夺门而出,只剩一个颜渊站那里不动,就问他:怎么回事?

  原来其他人都被少正卯吸引过去,这完全是断了孔子的路,比杀父夺妻还狠,仇恨的小拳头逐渐在心中攥起来。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相比于孔子一板一眼的教学,少正卯的讲课更加吸引人。如果说孔子是一个研究学术的教授,少正卯就是一位高明的演讲家,他上课得时候手舞足蹈,吐沫横飞,讲的天花乱坠,很是吸引人,而他主张的观点也和孔子不同,他教人如何成功,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是当时典型的纵横家学派,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教人要成功先发疯。

  孔子虽然有教无类,但是多数门徒都是寒门子弟,孔子希望“学而优则仕",但是大家来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当大官发大财?

  再看第二点,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都讲述自己的理念,看到各国征战,他认为是礼崩乐坏,只有恢复周朝时期的礼才能挽救百姓水火之中,但是各国的态度都是敬而不用,一直到40岁那年,最终回到鲁国。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经过几十年的磨难,孔子对人生有了明确的见解,自称四十不惑,而他的名气也在各国传开,到鲁国不久就被封为大司寇,相当于宰相,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异己。

“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孔子家语》

  面对一向仁慈的老师突然的痛下杀手,而且还是有名之士,就连他的徒弟也忍不住问道:“少正卯犯了什么错,他是鲁国名人,您这样杀他恐怕不合适啊”。

“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孔子家语》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孔子认为天下大恶之人有5类:

  1,心逆而险。懂很多知识却不用在正路,就怕流氓有文化;

  2,行僻而坚。做事古怪无礼,不是正人君子的行径,没有遵守礼制;

  3,言伪而辩。说话巧言善辩,一些不符合正统的歪理还说的那么圆润;

  4,记丑而博。将社会中的丑事传了出去,不关注真善美;

  5,顺非而泽。四处传播的歪理邪说,对正统思想打击太大;

  再说的简单点,就是我认为你有罪,只能行君子之诛,一场“莫须有”的指控罢了。

  那么,少正卯的死只是一次学术之争吗,仅仅因为开培训班失利而铲除对手吗?

  这还需提到少正这一官职了,少正之上则是大正,他们都有负责教育司法的职责,在周朝时期,司法独立,这两个官职之人就是掌握司法的权力,而最后一位大正则是老子,在少正卯死前,老子的官职也刚被罢免。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老子》74章

  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人民不怕死亡,又如何用死亡让他们恐惧?我将作恶之人杀了,以后谁敢?一般都由司法机构杀人,如果有人代替司法机构,就如木匠砍木头,难免会伤了手。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物极必反”无不体现了要顺应民心,而孔子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是封建统治者愚民的利器。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而孔子终其一生宣传的就是周公之礼,鲁国是是当年周公旦的封地,也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游列国以后,孔子认为礼崩乐坏,这天下的礼不就全在自己身上了吗?

  最终他选择回到这周礼发源之地,一心恢复礼制,鲁国贵族显然也希望有这样的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并且达到一些目的,比如除掉少正一职,将司法之权收于己,如果没有鲁国默许,谁又能将少正卯暴尸三日?

  孔子开堂授课,3000子弟仅剩颜渊,得知去向后他被暴尸三日

  没有了大正,少正之后,代表民意的发言人消失在历史,贵族阶层更加贪婪,而这些恶习是仁德无法根治的,人民反抗的越来越激烈,于是就把矛盾向外,战争难以避免,战国时期逐渐到来,从此各国比的不是谁更高尚,而是谁的拳头更硬。

  作为提倡仁德的孔子,对此又将作何感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