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2020年05月24日 00:13 新浪网 作者 阅读悦读之写乎

  作者:玉山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武松来到景阳冈,走入酒家坐下,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店家“满满筛一碗酒来”,武松一饮而尽,又要买些“饱肚的”,于是,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随即再筛一碗酒”,“又筛下一碗”。

  这样的场景,在《水浒传》里比比皆是。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几乎是行走江湖的好汉们标准配置的工作餐,又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特定的符号,具有标志身份的功能。

  这里面颇有些值得把玩的道道。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一)酒为什么要“筛”来吃?

  什么叫“筛”?用细密的网状编织物过滤掉杂质,就是筛。酒要

  筛来吃,说明有杂质。不便于直接喝,先行过滤,可以改善口感。

  古人说,“一壶浊酒喜相逢”(明,杨慎),又说“浊酒一杯家万里”(宋,范仲淹),“莫嫌农家腊酒浑”(宋,陆游),说明他们喝的酒都是浑浊的,并不像我们今天的酒那么纯净、匀和,虽然不免塑化剂的功劳。

  考古发现,商代青铜器里,就有一种饮酒的器皿,叫酒爵。三足,两耳或一耳,爵口有两柱。这两个柱状物有什么作用呢?一种解释,说就是挂个网,用来滤去酒中杂质。

  这样看来,一者,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古人喝的都是浑浊、有杂质,需要过滤的酒。二者,水浒世界里,店家先行筛过,顾客不必自己一边过滤一边喝,消费体验大大改进,服务品质大大提升了。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古人的酒为什么是浑浊的?因为酿酒工艺不行啊。规模生产纯净无杂质的酒,那有待蒸馏技术普遍应用于制酒业。这个历史并不长,大概是明朝中晚期的事情。《水浒传》故事的背景是北宋,当然作者也并没有考证北宋的风俗制度,而是以当时——元末明初的社会生活为参照,所以,喝酒,要先筛一筛。

  虽然有云唐朝时蒸馏制酒的技术已自西域传入,所谓“葡萄美酒夜光杯”(唐,王翰),用夜光杯盛着美酒,以欣赏其光泽,可知酒质确实非常纯净了,可是那毕竟是奢侈品,不是寻常可见的,你看那酒杯有多值钱就知道了。

  所以民间普遍不是蒸馏酒,而是发酵酒。使用发酵工艺制酒要使用酒曲,杂质是难免的。而且,酒的度数不高。大抵就如同今天的黄酒。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所以我们看古人说起喝酒,酒量一个个都吓死人,“会须一饮三百杯”(唐,李白),“少年豪饮似长鲸”(宋,陆游),当然是夸张,但是牛皮也没有吹到哪里去。度数低,本来多喝点也无妨。武松喝了三碗不过瘾,不顾店家劝阻,一口气喝了十八碗,也不妨事,照样赶路,照样打老虎。如果换作今天的高度白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的酒,喝个十八碗,海量归海量,却也不是如何罕见。好比今天,有的人能喝啤酒,一顿也可以喝上十几瓶甚至更多,这是夏天晚间路边大排档上常见之景象,大抵还要把汗衫拉起来,卷至腋下,以挺出肚皮。只是喝过之后要不要打虎去,这个不好说。

  酒浑,有杂质,先筛一筛,这是个好办法。而另一个解决之道是,把它审美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多么动人的场景:冬天寒冷的傍晚,一位老朋友,备好了美酒,煮得热热乎乎的,呼唤你去。想一想,满腔子就都暖洋洋的,有点不饮自醉的意思了。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新酿成的米酒,煮热了喝,跟欲雪的冬夜最配。你看那酒,煮得滚热,咕嘟咕嘟地一个劲直冒泡。怎么有那么多泡,还是绿色的?——就是杂质多嘛。刚刚酿成,诗人就迫不及待地召唤朋友,筛不筛的,先不管他了。白居易对人这一番真情,一片热肠,真比美酒还要香醇。你看那酒里翻滚的杂质,不美吗?不迷人吗?

  这是骚客的玩法。行走江湖,还是先筛为敬。

  我倒有一个小小的创意,厂家不妨以古法,酿造浊酒,再配上筛子、酒爵一类,给酒桌上添上一点玩意,岂不好玩哉。譬如小日本,把从我们这儿抄去的茶道,弄得非常繁琐,但是很多人喜欢。为什么呢?玩嘛。玩,谁还嫌麻烦呢?我们喝酒,何不弄得麻烦一点,好玩一点?我这个创意,厂家可以免费用。我只图好玩。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二)牛肉到底有没有得吃?

  网上有很多科普文,说像《水浒传》里,好汉动辄要切几斤熟

  牛肉来吃,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农耕时代,牛是重要的生产物资,法律有所保护,不可以随便宰杀。

  这个意见呢,也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保护耕牛,不许随意宰杀,此类法律,确实存在。其实不仅对牛,还有骡马之类,能出苦力的,大多数朝代,都有法律保护。

  如《大清律例·兵律》规定,“凡私宰自己马牛者,杖一百;驼、骡、驴,杖八十”;“若故杀他人马牛者,杖七十、徒一年半;驼、骡、驴,杖一百”。

  牛马之类,可以用于耕作、运输,牛皮、牛筋还是制造甲胄、弓弦的材料,都属于特种物质,不可能不管束。即使法律不管,老百姓也不会随意把自家的耕牛杀了吃肉,除非不想过了。而且,情感因素也会起作用,如正一教就明确禁食牛肉,因为狗、乌鱼、鸿雁、牛四禽代表忠、孝、节、义四种品质,食之不祥。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牛确实不能随意宰杀。但是,是不是就说,古人就无法,或者很难吃到牛肉呢?

  那也未必。

  因为法律禁止的,是“私宰”,不是宰杀,食用。不符合法定规定,不经报批,私自宰杀,是违法行为;反之,符合规定,履行法定程序,是可以宰杀,可以买卖,食用的。

  被淘汰的牛,如老、病、伤等情况,报官勘验后,就可以合法屠宰售卖。这里面名堂就大了去了,我们都明白的。

  《太平广记》里有一个故事,说武则天颁布禁杀令,严禁一切宰杀。这无疑是脑子坏的了,辛辛苦苦进化到食物链的最高端,谁是为了吃素来的。

  “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娄)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厨人进肉,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事豺(这只豺真懂事)。’乃食之。又进鲙,复问何为有此。厨人复曰:‘豺咬杀鱼。’师德因大叱之:‘智短汉,何不道是獭(笨蛋,怎么不说是水獭咬死的)?’”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古人这方面的智慧丝毫不比我们逊色。所以,什么时候,都不愁没有肉吃的,牛肉也一样。说因为法律禁止私宰,民间就吃不上牛肉,肯定是不对的。这里面的道道,连李逵都能看懂:“条例,条例?依得条例,天下不乱了!”

  其实我们吃牛肉的历史很悠久了。毕竟牛肉那么好吃,我们号称饮食文化冠绝世界,还能是假的不成。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要备齐牛、羊、豕三牲,叫“太牢”;没有牛,叫“少牢”。可知牛很早就成为食材了,而且是非常高档的食材。《礼记》是记述先秦礼制的,里面记载了,“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天子日食大牢,则诸侯日食少牢,大夫日食特牲,士日食特豚”。大牢即太牢。先秦时代,能天天吃牛肉,是天子的特权。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有,“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写日暮牛羊归圈的场景,可见民间已经普遍饲养牛羊。老百姓有没有机会吃牛肉呢,估计没有,成本太高了。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左传》里有一个“弦高救郑”的故事,秦军意图偷袭郑国,途中被一个郑国商人叫弦高的看到了,他本往成周贩牛,为了拯救祖国,他冒充郑国使者到秦军那里“犒军”,送了四张牛皮、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秦军见郑国已经知晓,偷袭不成,就回师了。弦高真是爱国的典范,做出贡献才叫爱国,骂人不叫爱国。而一出手就是四张牛皮、十二头牛,可知他的贩牛生意规模不小,也说明此时牛肉早就不是贵族阶层所垄断的食物了。这不就成为军粮了吗?

  饲养、贩运上了规模,牛肉逐步走向民间,走上普通餐桌,也是自然之理。

  《水浒传》的故事背景是北宋,和大多数朝代一样,严禁私宰,但不禁止食用。牛肉是吃得到的,而且肯定不困难,因为宋代有牛肉税。国家为此专门设置了一个税种,你就可以想到牛肉生意的规模有多大了。开饭店,还能没有牛肉?

  当时牛羊肉比较贵,猪肉便宜,苏东坡谪居黄州的时候,只好委屈一点,吃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猪肉颂》)。猪肉便宜是因为腥臭之气难以去除,而苏东坡经过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成功去除猪肉的腥臭,并开发了新的菜品,留下东坡肘子传世。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好汉行走江湖,吃的喝的,有贵有贱,你说他们是选贵的还是贱的?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像我们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的人,往往是选贱的,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委屈自己,不能委屈钱。但是江湖好汉,出来混,是要讲面子的。武二哥如果说,来一碟猪头肉,再拍两小黄瓜,那么武二哥面子没有了。

  当然我前面说过,作者应该没有考虑北宋的生活背景,但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人,当时受蒙元影响,中原地区也盛行食用牛羊肉。施耐庵可不是三家村的老学究,他也参加过元末义军,闯荡江湖多年,所写梁山好汉的生活场景,其实是他自己的经验。“店家,切几斤牛肉来下酒”,还真不是向壁虚构。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江湖儿女,豪情岁月,令人神往啊。

《水浒传》里江湖人士正餐标配:筛几碗酒,切几斤牛肉

  作者:玉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