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说文解字》536课:与烹饪相关的10个生僻字,“羹”到底是啥?

《说文解字》536课:与烹饪相关的10个生僻字,“羹”到底是啥?
2022年03月09日 21:37 新浪网 作者 谈艺录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䰜”部的十个汉字,这十个汉字在现代汉语都是生僻字,分别是:“[古+䰜]、[羔+䰜]、[速+䰜]、[毓+䰜]、[米+蔑+䰜]、[耳+䰜]、[芻+䰜]、[翟+䰜]、[者+䰜]、[孛+䰜]”。因为都是生僻字,GB字库已不收录这些字,我们只能描述字形,十个字的详情如下:

  1、[古+䰜]。读hú。《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古+䰜],䭈也。从䰜,古声。形声字。本义是糜糊。粥类。现代汉语多写作“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䰜],《释言》:‘餬,饘也。’当作此字。今江苏俗粉米麦为粥曰糊。”

  (黑芝麻糊)

  “[古+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古+䰜]的小篆写法)

  2、[羔+䰜]。读gē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羔+䰜],五味盉羹也。从䰜,从羔。《诗》曰‘亦有和[羔+䰜]。’羹,小篆从羔从美。”形声字。本义是五味调和的羹。实际就是现代汉语的“羹”。《说文》没有设“羹”字字头,但却提到了“羹”,关于“羹”的准确意义,历来争论较多,王力先生曾有论断:

  “羹就是带汁的肉,所以其字从羔。旧《辞海》云:‘羹,羹汤之和以五味者。’新《辞源》云:‘羹,和味的汤。’新《辞海》云:‘羹,本指五味调和的浓汤,亦泛指煮成沈液的食品。’都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把羹说成一种汤,其实应该说羹是一种肉。《尔雅·释器》:‘肉谓之羹。’古人用来就饭的菜肴往往只有一碗肉,那碗肉就叫做‘羹’。《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前面说‘肉’,后面说‘羹’,可见‘羹’就是肉。《后汉书·陆续传》:“续系狱,见饷羹,知母所作。葱必寸断,肉方正,以此知之。”可见羹就是肉,这里是加葱调味的肉。……‘羹’由于是带汁的肉,所以词义转移为汤。那是中古后的事情了。……时代不同,羹的意义也就不同了。”(王力《研究古代汉语要建立历史发展观点》,《语言与语文教学》,安徽教育学院编印,1983年)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可靠。因此,“羹”本义应是带汁的肉。后来才发展成了有肉的汤。

  (带汁的牛肉)

  这里提到的《诗》指《商颂·烈祖》:“亦有和[羔+䰜]。”今本都写作“羹”了。意思是再把肉羹调制好。

  [羔+䰜]还指煮。《玉篇·䰜部》:“[羔+䰜],煮也。”

  “[羔+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羔+䰜]的小篆写法)

  3、[速+䰜]。读s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鼎食,惟苇及蒲。陈留谓䭈为[速+䰜],从䰜,速声。”形声字。本义是鼎中的食物。后面被充说:包括苇筍和蒲草一类的蔬菜。陈留地方叫䭈糜作[速+䰜]。它有异体字“餗”,现代汉语基本写作餗。这里的鼎中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鼎中有肉、有菜、有米。以米和羹曰糜,糜者䭈之类。故古训,或举菜为言,或举米为言。”所以,[速+䰜]可以代指所有的美味佳肴。

  ([速+䰜])

  《诗·大雅·韩奕》:“其[速+䰜]若何?维筍及蒲。”用的菜肴是什么?嫩笋嫩蒲香喷喷。

  “[速+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速+䰜]的小篆写法)

  4、[毓+䰜]。读y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毓+䰜],粥也。从䰜,毓声。”形声字。本义是粥。从它的异体字看,这个[毓+䰜]多指米粥。

  ([毓+䰜])

  “[毓+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毓+䰜]的小篆写法)

  5、[米+蔑+䰜]。读mi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米+蔑+䰜],凉州谓粥为[米+蔑+䰜]。”形声字。本义是粥类。桂馥《札朴·乡里旧闻·麦糊》:“沂州南境,以大豆大麦细屑为粥,谓之麦糊。”显然,这是方言用法。但亦指麦豆之类制成的粥类。

  (麦糊粥)

  “[米+蔑+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米+蔑+䰜]的小篆写法)

  6、[耳+䰜]。读ěr。《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耳+䰜],粉饼也。饵,[耳+䰜]或从食耳声。”形声字。本义是糕饼。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周礼》:‘糗饵粉餈。’《食部》曰:‘餈、稻饼也。’此曰:‘盖谓餈者。不粉之稻米为饼。饵者,稻米粉之为饼,文互相足。”

  (饼)

  “[耳+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耳+䰜]的小篆写法)

  7、[芻+䰜]。读chǎ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芻+䰜],熬也,从䰜,芻声。”形声字。本义是炒,即把东西放在锅里翻拨使熟或使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芻+䰜],《尔雅音义》引《三苍》:‘熬也。’《说文》:‘火干物也。’与今本异。”《广韵·巧韵》:“[芻+䰜],同‘炒’。”

  (炒菜)

  [芻+䰜]在方言里还指一种炒干的饼饵。桂馥《札朴·乡里旧闻·麨》:“吾乡(曲阜)和蜜或盐作饼,切小方块,[芻+䰜]吃,谓之[芻+䰜],即麨也。”

  “[芻+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芻+䰜]的小篆写法)

  8、[翟+䰜]。读yu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翟+䰜],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从鬲,翟声。”形声字。本义是把肉和菜放在沸汤中稍煮取出。实际上就同于现代的“焯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纳肉及菜于沸汤中而迫出之,今俗所谓煠也。段玉裁所说的”煠“其实是现在的“炸”,与“焯”并不相同。

  (青菜焯水)

  “[翟+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翟+䰜]的小篆写法)

  9、[者+䰜]。读zhǔ。《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翟+䰜],孚也。煑,[翟+䰜]或从火。”形声字。本义是烹煮。孚,徐锴《说文系传》作“烹”。“煑”是“煮”的异体。

  (煮玉米)

  “[者+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者+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10、[孛+䰜]。读bó。《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孛+䰜],吹声沸也。从䰜,孛声。”形声字。本义是釜中沸水溢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炊,各本作吹,今从《类篇》。釜沸溢,各本作釜溢,宋本作声沸,今参合定为釜沸溢。今江苏俗谓火盛水沸溢出为铺出,[孛+䰜]之转语也,正当作[孛+䰜]字。”河南方言叫淤锅,江苏方言叫铺锅。

  (溢锅)

  “[孛+䰜]”的小篆写法如图:

  ([孛+䰜]的小篆写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