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两个杨浩涌

  文丨方浩

两个杨浩涌

  到今年,杨浩涌回国创业整整15年。其中赶集网10年,瓜子(车好多)5年。这15年,其实分为“两个杨浩涌”:一个是消费互联网的杨浩涌,一个是产业互联网的杨浩涌。

  消费互联网的重点是争夺流量,对于交易平台来说,用户最大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则是打通服务,对于交易平台来说,如何吃透产业链是关键,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是推动用户创造内生流量的前提。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是两个时代的转换,很多人掉沟里了。杨浩涌凭什么?

  变局

  当下的杨浩涌和他的同行们正在面对一种新变化。

  过去一年,二手车交易平台进入寒冬。先是去年人人车大规模裁员,甚至爆出破产传闻;然后是上市公司优信继把金融业务转手给58同城之后,近期又准备把二手车拍卖业务下嫁对方;就连行业内体量最大的车好多集团在疫情爆发之后也宣布了人员优化、降薪等举措。

  这是一条疯狂的赛道。仅以四家头部公司为例,车好多、优信、大搜车、人人车历史融资总额就接近80亿美金。

  2019年,中国二手车销量近1500万辆,成交均价为6.16万元,这是一个规模接近1万亿元的市场,是网约车市场的三倍。至于新车交易,去年更是达到3万亿元。

  美国已经有4家二手车上市公司。仅仅是二手车赛道。

  但中国只诞生了一家二手车上市公司(优信),且市值已从最高点的近30亿美金缩水至不到5亿美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赛道正在洗牌。

  但杨浩涌和他的车好多集团(包括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及车后业务等)似乎并不担心。

  第三方数据显示,瓜子二手车平台月活用户数是行业第二名的3倍以上,聚焦下沉市场的毛豆新车用户渗透率是第二名的3倍以上。更重要的是,车好多集团去年第四季度实现整体盈利。换句话说,自我造血能力显现出来了。

  车好多到目前为止获得发展资金总计38亿美金,不仅远远大于赶集网+58同城上市前的融资之和,也大于二手车行业主要竞争对手优信+人人车的融资之和。

  有意思的是,车好多完成15亿美金融资的时候,二手车行业的广告大战却基本结束了。当仍有媒体讨论二手车赛道成不成立的时候,车好多的几个新业务已经都跑起来了,比如已经实现盈利的毛豆新车,成立两年半了。

  但是至此,杨浩涌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如果你还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句著名的广告语和杨浩涌联系起来,说明你是个怀旧的人。杨浩涌的车好多,早已进入了这一赛道的下一阶段。

  二手车电商是条赛道,但也是一条整合难度极大的赛道。以中国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北京旧车市场(即“花乡二手车市场”)为例,车商数量500多家,占全国比例仅约0.5%。国内汽车后市场也高度分散,以汽修领域为例,全国汽修门店数量约44万家,养车平台途虎旗下工场店500家,仅占市场约0.1%。

  当年团购风口起来的时候,吃喝玩乐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万亿市场,但事实证明仅仅靠着一条业务赛道支撑不起整个风口,这就有了美团进军外卖、酒旅、电影票等其它赛道的故事。

  二手车很像团购,但却比团购更加复杂。它点燃了一个尚待互联网化的庞大市场,但这个市场不可能只靠二手车这一个业务去教育、去催化。吃喝玩乐是一个人的综合需求,二手车、新车、汽车金融、汽车后服务更是一个车主的综合需求。

  而且不同于美团对于衣食住行不同需求人群的散点投入,车主的业务需求更加集中、更加长线,但也更加低频,对平台的全面性、协同性和抗压性要求也更高。

  很多公司在二手车赛道遇到问题,不是这个赛道本身错了,而是被竞争的表象带沟里去了:光打广告是远远不够的。

  进化

  这要从杨浩涌的上半场说起。从2005年到2017年,是消费互联网时期的杨浩涌,即赶集网的十年+瓜子的前三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消费互联网本质就是流量争夺战。杨浩涌与姚劲波在分类信息领域相爱相杀十年,瓜子在最初三年疯狂的广告投放,目的只有一个:在最合适的时间点获取尽可能多的用户心智。

  赶集网前后投入20亿人民币做广告、获取流量,但杨浩涌却反思说,在一些关键节点还是不够激进。在2015年之前,无论是PC互联网时期还是移动互联网初期,流量价格并不像后来那么贵。

  这种经历让杨浩涌在瓜子创立之初就对二手车赛道的流量竞争有了更本质的认知。尽管流量价格在涨,但行业竞争格局完全不同于分类信息网站时期了,当年除了赶集网、58同城、百姓网,这条赛道几乎没有第四名。

  二手车赛道就不同了,一上来就有近百家公司,而且都有资本加持。这个时候就看谁跑得快了。

  其次,谁跑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融资能力。从2010年到2015年与58合并之前,赶集网几乎每年都有千万美金级别的融资,其中最后三次融资金额分别是7000万、9000万和2亿美金,最后能与姚劲波成为赛道最后的玩家,杨浩涌的融资能力至为关键。某种程度上,资本弹药就是生存发展的基石之一。

  当杨浩涌进入在二手车赛道的时候,消费互联网正好迎来流量价格疯长的时期。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电商平台的用户获取成本翻了几倍,而二手车交易平台的用户成本更高。

  根据艾瑞的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二手车电商的广告投放总额是8亿人民币,2016年变成12亿,2017年突破50亿,2018年第一季度就达到20亿。

  毫无疑问,瓜子是二手车这条赛道广告投放力度最大的公司。但当很多人以为杨浩涌仍在用流量+资本的打法的时候,从2016年到2018年,即整个行业最疯狂的三年里,他还做了三件没有那么抢眼,却至关重要的大事:2016年推出瓜子金融业务,2017年推出毛豆新车,2018年推出车好多车后业务。

  2019年初拿到D轮15亿美金融资的时候,杨浩涌其实早已不是二手车赛道的杨浩涌。布局全产业链,是杨浩涌在消费互联网红利期的尾声做出的关键选择,曾经作为低频交易典型的二手车用户,消费服务生命周期被大幅拉长和拓宽。

  同样,瓜子金融、车好多车后服务业务,都大幅受益于瓜子二手车积累的用户规模,因而不愁流量与用户资源。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在广告端厮杀的瓜子二手车,却忽略了在产业端布局的车好多。

  不难发现,杨浩涌二次创业的路径依次是汽车交易、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维修保养,业务之间前后紧密耦合、相互协同拉动,较传统平行业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效果有着本质的升级。

  车好多的业务协同效应正是来自二手车、新车、车后三大板块的联动,从低频的交易业务开始,到车后中高频业务不断延伸叠加,直至再次产生置换、消费需求,培养起汽车消费的高粘性用户群,搭建起了用户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

  对于杨浩涌来说,这个路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年的分类信息平台,就是基本的低频业务组合变高频需求的典型代表。

  招聘、找房、汽车在整个大消费市场里都属于低频需求,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成了分类信息网站的核心业务。因为这些低频需求背后的用户具有一定同一性,即每个用户都有找工作、找房子、买卖汽车的需求。例如,作为赶集核心业务之一的招聘一度给赶集网其它业务品类带来不少流量,并相互转化、提升。

  瓜子二手车很像当年赶集网的招聘业务,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杨浩涌投入重兵和重金,把它做成了汽车产业互联网里的原始流量池,成为引导后续新车、金融、保险、车后等服务的“大门”。

  而大幅强化的业务协同效应,也为车好多的发展带来了更强的内生驱动力:毛豆新车成立的第一年里,其50%的用户来自瓜子二手车;而车好多的车后业务,早期更是完全对接二手车与新车的车后服务。

  杨浩涌两次创业的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说,好的交易平台一定要能产生供给两端的双边效应。

  所谓双边效应,就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加,满足这种需求的供给也会随之增加,双方互相增强,协同提升。

  车好多所在的汽车消费大市场,不是单纯的消费互联网,尽管很多单项需求相对低频,但单一用户可以同时拥有车主、买家、卖家、金融用户等多种身份,所以车好多通过在产业链上挖掘并满足同一用户的多种需求,其实是把大量用户的低频需求聚集并高频化、长期化,从而建立起覆盖用户用车全生命周期的消费服务体系。

  过去4年多,车好多的进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竞争导向、规模优先,是非常态化、消费互联网化的。在这个阶段,必须把竞争对手不计成本、快速打下去,成为行业老大,结束非理性竞争,并建立起品牌、技术与渠道等行业基础设施;第二阶段,是回归回归商业本质,兼顾效率与成本、要盈利。

  在第一阶段中,车好多可谓付出了不小的成本,无论是巨额广告投入、高成本的评估师免费上门、各业务模式大量铺开,都无疑是围绕激烈的竞争导向展开,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但很多也的确都是非常态化的商业行为。

  比如瓜子二手车在发展初期,行业内各家为了争抢优质车源,纷纷推出评估师免费上门的服务。虽然都知道有经验的评估师上门的人力与往返成本都不低,但仍然都免费。而不少消费者实际上只是为了看看自己车还值多少钱而已,并没有卖车的打算。

  尽管竞争激烈,但这些对车好多争抢更大的市场份额功不可没,也为杨浩涌的产业互联网“升级”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这也是车好多能够在此后的行业冲击中逆市实现盈利,结束非常态竞争的原因。

  在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车好多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幅降低业务的高企成本,回归商业本质。这也就是为什么瓜子从去年开始进行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精简、去冗余化,并对业务运营成本进行严控。现在回过头来看,从去年底车好多实现季度盈利来看,这一生态化、集团化的战略调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效果不错。

  同时从长期看,车好多所处的汽车消费服务领域,与沃尔玛等零售企业类似,成本控制不仅是当下战略调整所必须,从长远来看,持续成本优化动作(包括店面优化调整、人员组织优化)也必将是常态化的。

  从瓜子二手车到车好多的进化,不单是业务布局的多元化,其实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进化,背后的驱动力是杨浩涌更加深入商业本质:对用户多维度需求边界的持续探索与满足。

  分类信息网站整合的跨行业的供给,满足的是用户的横向需求;而二手车、新车、金融、汽车后市场等都属于汽车消费的整个链条,是一个产业的不同层面。融资能力、低频变高频的背后,是用户纵向需求的满足。这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区别。

  很多人只看到了消费互联网的杨浩涌,即善于、敢于打硬仗,但从赶集网到车好多,另一个杨浩涌更加本质:把传统市场变成产业互联网,把低频业务变成高频需求,把单一业务变成生态体系,满足更加立体的用户需求。

  杨浩涌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杨浩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杨浩涌优信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