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探析

大型商业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探析
2020年01月20日 00:17 新浪网 作者 云南经济日报

      王 煜  钱 峰  葛以阳

      近年来,为破解小微融资困境,推动实体经济有效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要部署,出台了多项政策,着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等普惠客户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既是大型银行必须担当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业务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

      随着各项政策制度的推动落实,我国的小微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小微企业数达9000多万户,实现总产值占全国企业实现总产值的60%。其在增加社会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城镇90%的就业机会和全国60%的出口总额由小微企业提供。但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因受自身规模、实力限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是困扰小微企业的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只有4%的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到资,超过62.1%的小微企业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贷款,完全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经营发展。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围绕小微金融服务从制度、机制、产品、系统等层面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制度层面。现行的信贷制度流程较长,不适应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点。小微企业资信评估制度办法相对滞后,贷款风险度测算偏高,影响小微企业获贷成功率。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未能有效落地实施,对信贷人员愿贷、敢贷有较大影响。二是产品设计,服务手段和品种创新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贷款担保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三是人员观念素质不到位。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贷款数额不高,但操作流程、经营管理与大中型企业贷款一样,其单位管理成本较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大家更乐意做大中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银行信贷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操作技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与小微企业面广量大、用款频率高的特点产生了矛盾。

      要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急需大型商业银行提高站位,深化改革,加强创新,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充分发挥大型银行“头雁”效应,落实减费让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一是实施差异化利率优惠政策。将央行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产生的优惠、财政部门小微企业利息收入增值税减免的优惠传导给小微企业客户。实施差异化的定价措施。根据贷款额度和担保方式,确定每笔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利率优惠幅度。二是落实收费减免政策。停止收取与小微企业贷款相关的服务费用,免收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费,免收投融资顾问、信息咨询顾问、企业经营管理顾问等顾问类收费;加强内部评估机制建设,推行内部资产评估,减少客户的评估费用,多措并举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二、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差异化政策制度体系。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完善与小微企业客户需求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小微业务年度信贷政策,明确贷款重点投放领域和差异化管理要求。鼓励各分支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本区域客户特点的差异化的小微企业贷款政策,实施差异化审查审批,优化小额贷款客户分类和行业限额管理要求,提高政策运用效果。二是推动尽职免责的落地实施。将小额贷款尽职免责工作嵌入责任认定流程,对无确切证据证明未勤勉尽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从业者实施免责,消除信贷人员的“惧贷”心理。同时,加强对小额贷款从业人员的内控合规管理,严防道德风险,对于存在利益输送和“骗贷、骗补”等行为的,要给予重罚。

      三、丰富特色产品,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一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按照专业化、特色化要求,细分小微客户群体,针对客户特点和需求,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微信贷产品体系。如,对单户授信1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客户,可推出纯信用全线上“微捷贷”类产品,实现客户自助申请贷款、系统自动审批、用户自助用信。对单户授信额度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推出“小抵贷”类产品,为客户提供全线上化操作的用款、还款、授信循环使用等功能。对无贷小微结算客户,利用大数据测算客户资金实力、粘性、忠诚度,推出小额信用类贷款产品“账户贷”等。二是发挥各分支机构产品创新能动性。适度下放产品创新权限,建立小微特色产品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分支机构根据当地小微企业金融资源禀赋、风险状况和信用环境、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特点,围绕新兴产业、科创小微、政府增信、核心企业供应链等领域开展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小微信贷产品创新。

      四、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业务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建立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经营的信贷制度体系,创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互联网化新模式,降低内部运营管理成本,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获得性。夯实数据基础。紧跟电商平台、社交生活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政府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科技公司等外部机构合作,广泛采集客户行内金融数据、行外行为数据和各类征信数据。二是打造“政府增信”服务模式。紧盯各级政府出台的小微信贷支持政策,结合各级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府增信方式,研发推广本地化的政府增信类小微信贷产品,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基础上不断做大政府增信信贷业务规模。三是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以核心客户为重点,自上而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客户的批量营销,通过优化产业链管理,融通产业链资金,深化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快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五、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加大财务资源投入力度。在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拓展、业务发展、专营机构建设等方面配置战略专项激励费用,对普惠金融专营机构以及线上、线下服务普惠客户的其他渠道合理固定资产需求,配备单独的战略计划予以满足。二是加大人力资源支持力度。充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队伍,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三是制定专项评价方案。降低从业人员利润指标考核权重,增加贷款户数考核权重,专项考评结果与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挂钩。四是推进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注重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服务环境、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着力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满意度。

      六、加强风险防控,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客户信息核查。加强对客户信息真实性的核查,强调第一还款来源。强化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客户经营和现金流情况,合理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全面分析、管控额度,避免多头授信。二是防控创新风险。完善产品创新管理,在新产品和新模式的设计、技术运用、数据核查、业务运作、贷后管理等方面实施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开展新产品和新模式的后评价工作。定期监测产品业务额度、不良率等指标,对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的客户准入、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评估,查找制度漏洞,完善产品办法和操作规程,及时退出高风险产品。三是提升贷后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研发客户风险预警模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司法、海关、舆情等外部行为数据、内部信贷数据和财务数据,创新监控手段,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将企业主个人账户与企业账户的资金合并监测,建立预警监控系统,提高预警监控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四是根据客户不同等级和风险特点实施差别化的贷后管理,合理确定管理频度和强度,提高贷后风险预警精准度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昆明分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