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2020年07月31日 06:36 新浪网 作者 史通天

  刘裕击败桓玄,掌控东晋朝政后,队内减轻赋税,休养民力以待时机,而北方则是一直处于动乱之战,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并没有一个强大且国祚绵长的政权出现,这也给了刘裕北伐的时机。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东晋义熙五年(409),刘裕率军北伐南燕,并于次年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俘获南燕末代帝王慕容超,也是慕容氏在位的最后一位帝王,而在此次战争中,慕容超虽然决策并非最佳,但也是合理的,刘裕则是冒险突入险地,一举击溃南燕军主力,进而围困广固,围城数月最终灭了南燕。

  简单来说一下南燕的建立,公元395年,参合陂之战中北魏大败后燕,北魏夺取了后燕大部分领土,残存的后燕势力被封为南北两个部分,南燕就是有慕容德所建,慕容德称帝之初,饱受北魏的军事威胁,一度东迁,攻下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南燕也在此扎下根基。

  南燕的疆域基本上就是原青州,统治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河南、江苏各一部分,因慕容德无子,在其死后,慕容超继位,我对慕容超这个地位的评价是既不是绝对的昏君,也不是贤明之君。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慕容超之所以被慕容德看重,并立为太子,就是因为慕容德活着的时候,慕容超一直是礼贤下士,忠心侍奉慕容德的,在南燕是有美名的,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是亲儿子胜似亲儿子啊。

  但是在继位后,喜好打猎,有些沉迷也享乐,也是逐渐导致本来就不强大的南燕日渐衰落,话说这也是慕容氏所建立政权的一个通病,那就是一代雄主之后,必然是无大才之君。

  对于南燕来说,打击最大的就是慕容超的用人策略,不过个人认为,慕容超的决策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当好一个维持两方实力平衡的砝码。

  南燕的衰落源自内部动乱,而这源自慕容超将宗亲外放,重用公孙五楼的结果。

  当时慕容超将慕容钟、慕容法、慕容镇等人外放到各地,领兵征战,而让以公孙五楼为首的官员留在都城,负责南燕国政。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其实慕容超的这种做法没有什么问题,他毕竟不是慕容德的亲儿子,所以慕容族人对于其帝位多少是有觊觎之心的,慕容超为了维持自己的帝位,自然是将他们外放到各地,远离权力中枢,又可以实现各方的互相牵制,同时扶植公孙五楼,公孙五楼的势力再大也是要依靠于慕容超的,这是慕容超绝对放心的。

  显然慕容超是想以这种局面保证自己帝位的稳固,慕容宗室和公孙五楼集团之间是难以联手的,只要维持双方对峙的局面,慕容超坐稳帝位的想法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只是唯一不足的是,此法若是在一个统一王朝的治世时期,完全没问题,可是在乱世当中,慕容超并不是一个灵活的维持双方平衡的砝码。

  《晋书.慕容超载记》五楼宗亲皆夹辅左右,王公内外无不惮之。

  公孙五楼这个人还是有些才能的,刘裕北伐之初,他就建议过如何御敌,只是被慕容超拒绝了,公孙五楼被慕容超扶植时期大肆提拔亲友,并且只要顺从自己的人都会得到高官重赏,可以说慕容宗室已经深受排挤了,逐渐远离权力中枢了。

  同时因为慕容超对于其他宗室的忌惮,引起了宗室主导的内部叛乱,《晋书.慕容超载记》凝奔姚兴,慕容法出奔于魏。慕容镇克青州,钟杀其妻子,为地道而出,单马奔姚兴。

  慕容凝、慕容法、慕容钟等人先后因为忌惮慕容超而逃离,有的也是想举兵反叛,但都没有成功,南燕一度陷入了内乱当中。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可以看出来,慕容超想要建立的平衡局面并未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相对来说公孙五楼实力过于膨胀,而宗室被打压过重,南燕也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欲得侯,事五楼”,可见如果南燕没有因为外部因素败亡的话,公孙五楼势力集团也最终会挑战慕容超皇权的。

  在这个过程中,慕容超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及时调节宗室和公孙五楼势力集团的平衡局面,导致一方被打压,而一方过于膨胀,南燕内部的问题,以及多次对东晋的军事行动,促使了刘裕的北伐行动。

  东晋义熙五年(409)三月,刘裕就上表请求征讨南燕,四月组织军队正式北伐,得知东晋大军来袭,慕容超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当时公孙五楼就提出了三策。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上策:固守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县北,是广固南部最险要的屏障),分兵袭扰晋军后路,断绝粮道,则晋军必退。

  中策:各地城池留存足够粮食,摧毁田地里的粟苗,各地自行守备,坚壁清野,则晋军乏粮,也会自退。

  下策:既不固守险地,也不坚壁清野,和晋军正面决战。

  慕容超果断选择了下策,也就是放刘裕大军通过大岘山,利用燕军优势骑兵,击溃刘裕所部,慕容超自信满满,声称越过大岘山的晋军基本上就是燕军的俘虏。

  当时慕容镇提议,既然要正面决战,那么不如主动出击,在大岘山以南迎击刘裕,就算打败了还可以退守大岘山,这样不至于一败涂地,但是依然被慕容超拒绝了,慕容镇还因为事后埋怨了几句而被慕容超下狱。

  而东晋这一方,其实很多人是不支持刘裕北伐的,主要就是因为担心大军通过大岘山后,南燕实行坚壁清野战略,那样的话,晋军缺乏后勤补给,基本上必败无疑,而刘裕坚信慕容超不会采取此策略的。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那么慕容超为何会选择下策,他不知其他良策赢得战争的可能性更大吗?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慕容超脑袋抽风,过于轻视刘裕,而是放刘裕过大岘山,可以为南燕换取更大的战果。

  首先来说说,慕容超为何不愿意选择上策,主要是他害怕发生意外,显然固守大岘山,这条策略不是速战法,而是缓战,迫使晋军知难而退,但慕容超若选择此法,必然要在大岘山附近集结重兵,否则无法阻挡刘裕大军。

  那么问题是,谁来统领这支燕军的,显然固守大岘山的燕军必然是南燕大半兵力,这么大的军权,慕容超是不想给他人的,若是他自己亲自统军呢?那么他必须要离开都城,还是长时间离开,那么都城反对慕容超之人必然有所行动。

  所以固守大岘山的确比较稳妥,但实际实施中,慕容超顾虑太多,他是不会选择的。那么中策呢?慕容超更不会选择。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摧毁地中的粟苗,的确可以阻挡晋军这次进攻,那么之后呢?不重创刘裕的话,刘裕就算因为南燕的坚壁清野战术而退军,那也就是消耗些粮草,这对东晋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而对南燕则是重创。

  南燕夹在东晋、北魏、后秦之间,实力最为弱小,你逼退了晋军一次,那么下一次呢?就算你摆平了东晋,那么北魏呢?北魏对于南燕的威胁还要大于东晋,所以慕容超也是不想用这种自损的方式击退刘裕的。

  而放刘裕越过大岘山,虽说有风险,但是背后也是高价值,只要在正面击败晋军,就有全歼晋军的机会,而且只要这一仗打赢了,就可以稳固南疆,为南燕扩张生存空间打下基础,慕容超需要这样的战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同时他保持着高傲的自信,毕竟东晋在刘裕之前的北伐,虽然都取得过一些战果,但最终都没能守住成果,而且刘裕北伐前,是桓温主导的北伐,桓温最后一次率军北上,打的就是前燕,结果被慕容垂击败,靠的就是,燕军骑兵的机动能力以及晋军缺粮的困境,或许慕容超相信自己也能实现类似的成功吧。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慕容超的战略抉择给了刘裕机会,而刘裕的进军方式也是迷惑到了燕军的。

  《宋书.武帝本纪》四月,舟师发京都,溯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军进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守。

  刘裕率军由建康(南京)出发,一路北上经由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琅琊,东莞(今山东沂水县,大岘山就在附近),沿途晋军行军是相对缓慢的,因为刘裕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道,是沿途留有兵力驻防的。

  或许是晋军推进的缓慢令慕容超有些轻敌,所以当刘裕越过大岘山时,显得惊慌。

  《晋书.慕容超载记》王师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辅国贺赖卢等六将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王师度岘,超惧,率卒四万就晖等于临朐。

  当刘裕率部抵达东莞的时候,南燕军已经到临朐(今山东临朐县)布防了,只是记载中称,刘裕率部突进,越过大岘山,用“超惧”来形容南燕的反应,慕容超不就是愿意主动放刘裕越过大岘山吗?怎么还惧怕了?

  可能的解释就是,刘裕之前为了稳固后方,行军缓慢,但是在临近大岘山时,快速突进,出乎南燕意料,刘裕此举为的就是强占有利之地。比如刘裕占据川源击退了来犯的南燕军,保证了晋军的水源。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更令慕容超想不到的是,虽然晋军缺乏骑兵,但是刘裕通过各个兵种的配合,建造了一座移动的城池,令拥有骑兵优势的燕军无处发力。

  《宋书.武帝本纪》众军步进,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

  慕容超原本的计划是在晋军越过大岘山后,以临朐为根基反击晋军,在平野上,燕军的骑兵拥有机动优势,可以肆意进攻晋军,而晋军没有足以和南燕对攻的骑兵部队,只能被动挨打。

  只是刘裕利用阵型化解了这一劣势,他令战车分为两队,放在阵型的两侧,并配上执槊将士,一旦遇袭,东晋士卒可以依靠这些战车防御,避免直面燕军骑兵的冲击,同时晋军的骑兵部队可以机动支援防御薄弱之处,所以慕容超一战击溃晋军,踏平晋军军阵的计划难以实行。

  刘裕灭南燕,慕容超弃用良策并非蠢笨,刘裕建移动城池化解劣势

  而正当晋燕双方激战之时,刘裕派遣偏师偷袭了空虚的临朐城,燕军因此大败,慕容超仓皇逃回广固(山东青州市西北八里尧山之阳)。

  《十六国春秋别传·南燕录》徙郭内民入保小城,晋攻陷大城,长围列守。

  刘裕率军进取,攻克了广固大城,慕容超收拢溃兵百姓据守小城,以待时变,但这成为了他的死路。

  慕容超向后秦求援,只是适逢赫连勃勃大败秦军,后秦也无力救援南燕,所以这对刘裕来说是件好事,广固已是死城,没有外援了,晋军开始了长期的围城战,要知道刘裕围困广固,是在义熙五年七月,但是直到义熙六年二月,才攻克广固小城,俘获慕容超灭了南燕,围城战持续了半年之久。

  这也看出来慕容超这位亡国之君还是保留了最后体面的,他没有投降,而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哪怕是知道后秦的援军无望了。

  回顾这场战争,双方激战的焦点就是在刘裕率军越过大岘山后,所爆发的野战,以及围绕着临朐城攻防战,慕容超困守广固时,南燕就没什么希望了,可以说慕容超选择放刘裕越过大岘山,并不是彻头彻尾的战略失误,只是在和晋军正面交战时,没有破解晋军的战阵,而空虚的临朐城内晋军一举取胜的关键,临朐城下燕军的溃败也是让慕容超一切计划破灭,只能困守广固做无望的抵抗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