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坪县龙头村:芒果里的民族团结情

华坪县龙头村:芒果里的民族团结情
2021年09月27日 21:07 新浪网 作者 民族时报

  龙头村是丽江市华坪县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居住有汉、彝、傈僳、傣、藏、白、壮等民族,芒果产业是全村的支柱产业。走进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以果子山为中心的万亩芒果种植示范基地,芒果飘香挂满枝,昔日的荒山成了村里各民族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龙头村织出了美丽画卷。

  芒果产业的“领头雁”

  龙头村果子山是华坪县最大的集中连片芒果种植区。李德福是村里最先种植芒果的13户果农之一,现在已成为村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谈到村里的发展情况,这位中年汉子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在种芒果之前,我挖过煤,做过生意,在党的政策指引和技术的支持下,便尝试种植芒果,刚开始只种了两千多棵,一年能卖到两三万块钱,后来种得越来越多,还成立了合作社。”李德福说。

  村里的果农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附近很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合作社里有彝、藏、白、壮等民族工人,都是来自附近的村里,一起学习,一起干活。”

  “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李德福还会把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大家,每年从芒果的施肥、浇水、修枝、控花、套袋等技术都会有集中的指导和分享,慢慢地,我们也开始种芒果。所以,果子山的芒果普遍种得好,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果子山。”

  共同致富的“民族团结之果”

  一家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发展芒果产业,实现共同富裕,是龙头村各民族群众的心愿,也是龙头村村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芒果是热带水果,华坪的气候并不是最适宜种植芒果的,所以在品种选择和技术支撑上都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据介绍,自从华坪发展芒果产业以来,政府为村民请来专家研究防治病虫害,低价出售嫁接枝条,组织村民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的带领下,村里曾经的4户傈僳族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因为发展芒果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此外,龙头村还结合芒果产业发展优势,探索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到“产业入社全覆盖”,为产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增强果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村申报注册农业合作社5家,参社农户1015户4365人,202户少数民族果农全部入社,入社率100%。

  为了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龙头村还创建了“华坪县农民田间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为各民族群众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各民族群众也在相互学习中增进了解,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的果实甜蜜蜜

  在50多年前,如今的果子山还是荒山。

  “华坪原来是没有芒果的,上世纪60年代科技人员从临沧和西双版纳引进了几十棵芒果树苗,那时候算是种植芒果的一个尝试,那批树苗现在还在存活。芒果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是1993年,结合国家“四荒”拍卖政策,越来越多的果农开始种植芒果,总产量也从1990年的80吨发展到现在的40000余吨。”龙头村党总支书记李兴禧介绍说。

  2019年,龙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打造了果子山万亩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30000亩芒果获得无公害认证,3865.05亩芒果获得绿色认证,4399.8亩芒果获得有机认证,3999.3亩芒果获得欧盟认证,居全县前列。龙头村还获得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称号。2019年,实现了户均芒果年收入超过8万元。龙头村也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典范。

  “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如今,生活在龙头村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族同胞正在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民族团结情更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合作社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