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特色病种研究、特色诊疗技法…古籍助推民族医药产业多元发展

特色病种研究、特色诊疗技法…古籍助推民族医药产业多元发展
2021年10月08日 20:20 新浪网 作者 民族时报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探寻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中的 “古为今用”

  破损彝文古籍

  云南

  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动缩影

  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其中

  15个特有民族

  8个人口较少民族

  16个跨境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古籍。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是其中不可或缺、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蕴藏丰富的各民族疾病认知、疾病观念、应疾诊疗措施等,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知识载体,是一宗有待在推陈出新中实现“古为今用”的重要文化遗产。

  2018年8月,在丽江市博物院开展东巴古籍数字化调研

  今年,由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研究员和六花与项目组成员起国庆、艾芳、杨筱奕共同研究的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保护与传承研究》,获得了“2020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2020年度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日前,和六花、起国庆两位专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为大家解读我省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实现“古为今用”的价值内涵。

  2019年在云南民族博物馆调研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在传承发掘和转化利用上,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019年5月,在和志武学术展览馆开展东巴古籍普查采录

  和六花: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是各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医医学向纵深发展,其中蕴含的特色诊疗技法得到了传承、挖掘和弘扬,特色病种研究得到推进。如傣医的传统诊断法有问诊、闻诊、望诊和摸诊,在历史上形成了专门的诊断著作《刚比迪沙嫡巴妮》,为更好地传承、挖掘、弘扬傣医的特色诊疗技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州傣医医院把“傣医外治法的技术规范研究”列为科研课题,以傣族医药古籍中的“四塔五蕴”理论为基础,运用傣医特色治疗手段,在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等方面疗效显著。彝族医药古籍《双柏彝医书》《启谷署》《医病好药书》《医病书》等中记载了一些疑难杂症和多发病、地方病,如风湿痹症、伤筋接骨、妇科病等,为研究彝医特色病种治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推动了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院(云南彝医医院)就此设有专门的特色病专科。

  民族医药古籍中记载的文献信息,历经千百年的临床验证,其中的大量方子、治病经验、技能、方法等是民族医学创新发展的基源,积极推进民族医药古籍的发掘整理和开发研究,可助推民族医药产业多元化发展。

  项目调研团队介绍

  负责人

  和六花,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历史学博士,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研究员,主要研习西南环境史、云南民族古籍。

  成员

  起国庆,男,彝族,云南楚雄人,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云南民族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学等领域研究。

  艾芳,女,彝族,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习民俗学、云南民族古籍。

  杨筱奕,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研究员,主要研习中国民族史、云南民族古籍。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高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云南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