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管理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管理
2021年04月12日 07:50 新浪网 作者 医学顾事

  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AHA/ASA)在《卒中》(STROKE)杂志发表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此次是对2000年指南的更新,并提供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患者临床管理的最新证据和推荐,内容涉及危险因素、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多个方面。

  概述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局限性的变薄和膨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Willis环附近。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患病率约3-8%,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年发生率约为9/10万人口,绝大多数未破裂动脉瘤在一生中都不会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动脉瘤导致的最严重后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可一直处于无症状的状态,特别是那些动脉瘤直径小于10mm的患者,当然,也可能表现为头痛、痫性发作、颅神经麻痹、或与占位效应有关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动脉瘤远端可由于来自动脉瘤囊产生的栓子而导致缺血事件的发生。

  动脉瘤发生、进展和破裂的危险因素

  吸烟是 UIA 形成的危险因素,需要向 UIA 患者宣教戒烟的重要性(I 类推荐,B 级证据);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IA)进展和破裂的危险因素,UIA 患者需要监测血压并积极治疗高血压(I 类推荐,B 级证据);动脉瘤生长可增加UIA破裂的风险,对于保守观察的 UIA 患者应定期随访血管影像学检查(I 类推荐,B 级证据)。

  未破裂动脉瘤的筛查

  风险因素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因素:

  ❖ 女性患者

  ❖ 年龄较大

  ❖ 颅内动静脉畸形

  ❖ 主动脉缩窄

  ❖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增加的可干预风险因素:

  ❖ 吸烟

  ❖ 饮酒

  ❖ 高血压

  此外,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家族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为女性性别、患有高血压、有吸烟史,则会进一步增加该风险。根据既往的研究,总体来看,直径较大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更大,但其他因素,包括动脉瘤位置以及患者的个人因素,同样会影响动脉瘤破裂风险。

  筛查

  动脉瘤破裂所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可以通过筛查检出,并予以预防与干预。因此人们会认为未破裂动脉瘤是一个最佳的筛查目标,然而大多数动脉瘤并无症状,并且破裂发生率较低。此外,筛选过程也会带来重要影响,检出动脉瘤可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焦虑。虽然目前可用的信息有限,但对低风险群体进行普遍筛查,可能并不会带来有意义的好处。

  因此应当仅考虑对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风险患者进行筛查。基于目前的资料,考虑对以下人群进行筛查:

  ➤ 家庭一级亲属中有2个或更多的未破裂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 可以选择对一级亲属中只有1名患者的人群进行筛查(有时患者的一级亲属会请求接受筛查);

  ➤ 具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族史的人群,特别是有未破裂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时;

  ➤ 主动脉缩窄患者。

  如果最初的动脉瘤筛查结果是阴性的,高风险的患者可能此后仍需重复筛查,建议的频率是每5年一次。MRA和CTA均可用于动脉瘤的筛查,这两种技术手段对于检测直径为3mm或更大的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动脉瘤的管理

  一旦检测出患者有未破裂动脉瘤,则应当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因素,仔细评估干预风险。未破裂动脉瘤有三种管理方式: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治疗、保守管理。

  哪些患者应当接受治疗?

  决定是否进行介入干预的过程是复杂的。数据表明,如果患者的动脉瘤没有症状,则可能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无症状状态。对动脉瘤进行干预的成功率很高,但是仍然存在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很低。因此,应当仔细权衡干预治疗的利弊。基于风险收益比,做出如下建议:

  ➤ 多数有症状的动脉瘤和大于12mm的动脉瘤应当予以干预,除非患者的健康状况本身有极高的手术风险,或患者已时日无多。

  ➤ 小于7mm的动脉瘤应当通过复查影像学予以观察,除非患者很年轻,特别是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位置在后循环或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存在子囊。

  ➤ 7mm至12mm的动脉瘤优化管理方案尚不明确,应当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年龄情况等逐案予以考虑。

  ➤ 除非患者有症状,由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位于硬膜外,不太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此无需干预。

  关于干预方式,虽然手术和血管内治疗都是有效的,不过目前认为血管内治疗更可取,这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低。

  如果采取保守管理,建议在患者确诊之后6个月复查影像学,此后每隔3年复查一次。在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动脉瘤有增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取决于动脉瘤初始直径。鉴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可能增加,如果患者的动脉瘤尺寸有所增长,则考虑进行干预治疗。

  此外,对于所有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而言,风险因素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控制血压、戒烟限酒。

  需要注意,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属于常用药物,而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中,这类药物的使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关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数据目前较少,这里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抗凝药物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有关,但与动脉瘤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抗凝治疗,但应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并与患者进行深入讨论。

  小结

  由于无创成像技术应用的增加,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遇到未破裂动脉瘤的情况难以避免。许多未破裂动脉瘤的病程可为良性,但一旦破裂便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对于动脉瘤筛查的管理和建议,具体可参考下表。

  参考文献:

  Williams L N, Brown R D. Manage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J]. 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 2013, 3(2): 99-108.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高血压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