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发明阿司匹林 11 天后,他又发明了海洛因:史上最矛盾的科学家

在发明阿司匹林 11 天后,他又发明了海洛因:史上最矛盾的科学家
2021年07月15日 17:31 新浪网 作者 医学顾事

  对化学家而言,自己合成的物质只要有一种能为人类广泛应用,就是巨大的成功,注定将青史留名。

  造物主有时会显得尤为慷慨,连续将闪耀的时刻安放在同一人的头顶,仿佛一项荣誉不能显示出自己的造物功底。

  但在时光波涛的洗涤下,光环褪去,经受住考验的成果为世人敬仰,某些反转的结局让发明者背上一世骂名,郁郁而终。

  水杨酸的改良道路

  1894 年,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加入了尚未驰名全球的拜耳公司,在药学部主管亚瑟・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在水杨酸的基础上合成出了乙酰水杨酸,并确定了相关的制备路径。

  

  阿司匹林的结构式,图源:百度百科

  历史并不总是奖赏最先吃螃蟹的人。水杨酸的天然来源 —— 柳树皮的镇痛退热作用古已有知,水杨酸的合成在 1763 年就已经完成。

  就连水杨酸的改良版 —— 乙酰水杨酸也并非霍夫曼首次合成,1859 年和 1869 年均有化学家制备出该物质的纯净产物,却没能意识到这一产物的药理作用。

  这一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在后续的临床验证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且大大减轻了水杨酸带来的胃部损伤等不良反应。

  人类社会在近三十年的等待后,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乙酰水杨酸自此开始,一步步走向神坛。

  拜耳公司对乙酰水杨酸进行评估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药物的重要性和背后的商机,并参考乙酰基、绣线菊的德文名称将这一物质命名为 Aspirin(中文名音译为阿司匹林)。在数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后,阿司匹林以粉装瓶剂的剂型上市,后续则改为方便易用的片剂。

  

  图源:网络

  阿司匹林相对于传统解热镇痛药物的优势可谓降维打击。拜耳公司选择直接赠药给医生,让医生分发给患者试用,并在口碑建立起来后采用广告营销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图源:网络

  良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使得阿司匹林受到了风湿病等慢性疼痛患者的追捧,大洋的彼岸也留下了这一圆形药片的身影。标志性的 BAYER 十字,由美丽的阮玲玉轻手撷起,「阿司匹灵药饼,专治风湿、疼痛」。

  

  图源:网络

  阿司匹林其实并非百益无害,它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路径,进而可能导致胃黏膜损害,甚至出血事件的发生。后续科学家也开发了疗效更好、更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似乎后浪总要超越前浪,在这一领域盖过昔日王者的辉煌。

  但天选之药,又岂会满足尽在一条赛道上奔跑?能者多劳,会跨界的药物,才是人类药箱里的常青树。

  1971 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文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降低血栓事件的风险,这一成果直接助力他荣膺 1982 年诺贝尔奖。

  阿司匹林也逐渐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开始扮演基石作用,并作为心肌梗死、脑梗死的急性期用药方案中阿不可或缺的一种。

  20 世纪末期,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逐渐走入科学家的视野,2020 年《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也证实了阿司匹林降低肠癌风险的巨大潜力,这个「神药」似乎还有无数效果等待着人类去发掘、去惊奇。

  

  图源:Lancet

  Pubmed 数据库中,接近七万条的检索结果(2021 年 6 月 25 日前已发表 1428 篇)也从侧面展示了这一药物的巨大潜力。

  

  图源:Pubmed

  霍夫曼也在拜耳的官网上,被作为功勋科学家而铭记,拜耳发明的革命性药物之首,就是阿司匹林。

  

  图源:拜耳中国

  值得玩味的是,阿司匹林的发现故事在彼时的德国被带上了一丝美好的滤镜,在广为流传的故事版本里,霍夫曼为父解决风湿病痛的决心是药物合成的直接动力,团队中犹太科学家的贡献被抹去。霍夫曼对阿司匹林的发明合成也再未发表任何声明。

  如果是励志故事,到这里就该作为结局。

  霍夫曼和艾兴格林等团队成员即使再没有发明或合成任何一种药物或成果,仅靠阿司匹林就足够彪炳史册,供后世敬仰。

  但霍夫曼的药物改良道路注定不会就此打住。科学家的类比思维,总能为他们提供新的思路。

  水杨酸改良为乙酰水杨酸的效果如此显著,那市面上其他的不够完美的重要药物,改良之后会不会发现新的大陆?

  这一次,他的目光望向了吗啡。

  恶之花的产物

  吗啡是鸦片提取所得的产物,是当时世界上镇痛效果最强的物质,也能为癌痛患者带来用药后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刻。但吗啡的成瘾性一直是药师头疼的问题。

  

  吗啡的宣传封面,图源:网络

  如果能在吗啡的基础上做出改良,保留其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甚至消除成瘾性,那将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

  经历了一番尝试后,在 1897 年 8 月 21 日,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合成出了吗啡的改良版本:二乙酰吗啡,这一物质仍然不是他的独有发明(11 天前,他刚成功将阿斯匹林制成药物)。有研究认为早在 1874 年,英国药剂师埃尔德・莱特就首度人工合成了这一物质,但并未引起关注。

  

  吗啡和二乙酰吗啡结构式,图源:网络

  二乙酰吗啡的镇痛效果比吗啡更为显著,且在动物实验中似乎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成瘾性。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当时的欧洲,药物的上市并不需要严格的人体试验,拜耳公司在没有研究清楚二乙酰吗啡在人体内代谢的途径的前提下,便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

  药片中的「英雄」

  似乎是怀着对自己产品的绝对自信,拜耳公司为这一产物赋予英雄的名称 ——Heroin,音译为海洛因,他们相信这个理想药物的诞生将改变世界,海洛因就这样以止咳药的身份在欧洲各大药房的货架上出现。

  它的诞生确实改变了世界,只不过是朝着悲惨的方向坠入深渊。

  在刚开始的应用中,拜耳对海洛因的定位是「不上瘾的吗啡」,适用于风湿、疼痛等各种疾病,宣称这是止咳药中最便宜的一种。错误的口号和理想化的宣传误导了大量民众。商业推广下医学界的背书也进一步普及了民众中海洛因的使用。

  

  图源:网络

  「神药」出炉,举世震惊。人们逐渐发现海洛因不仅可以用来止咳,还能缓解各种疾病的各种症状。焦虑抑郁在它面前土崩瓦解,发烧咳嗽服用后迅速缓解,甚至能让人身心愉悦。海洛因也被加入了儿童止咳糖浆,广告甚至声称「身体不适来点海洛因立刻见效」。荒诞的群体服用就这样在全球一次次上演。

  

  海洛因的宣传广告,图源:网络

  1898 年,拜耳公司海洛因的销量为 45 公斤,10 年后竟为 784 公斤。到 1902 年,「拜耳牌」海洛因销售利润就已经占到整个欧洲制药行业的一成,部分医疗机构甚至鼓吹海洛因可以用来治疗吗啡成瘾,这一饮鸩止渴的行径带来了更严重的海洛因成瘾的问题。

  瘾君子们也不再满足口服,开始使用鼻子吸食、静脉注射来加速药效,进而进入成瘾的恶性循环。吸毒者在败光家产后妻离子散,家庭破裂,为了得到毒品无所不用其极,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风险。长期吸食毒品带来的全身脏器损害,让瘾君子形销骨立,过量的海洛因等毒品更是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注射毒品的瘾君子身上的针眼,图源:网络

  随着问题的累积,海洛因的成瘾性逐渐得到了全球的关注,美国也先后出台《纯净食品与药物法案》、《哈里森麻醉品法》等限制毒麻药品的使用。20 世纪上半叶,拜耳终于停止生产海洛因,但距离发明这种物质已过去数十年,促成的瘾君子、破坏的社会生产力等恶劣影响早已难以估计。

  

  美国《哈里森麻醉品法》的街边宣传,图源:网络

  海洛因也陆续被各国认定为毒品,但潘多拉的盒子早已打开,人类社会抗击毒品的斗争,至今仍阴云密布。

  

  图源:江苏禁毒网

  直至今日,阿司匹林的星光依然照耀着拜耳公司前行,贡献着利润和正版的名声,小药片依然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常客,指南也围绕着它不断更新完善。

  

  图源:NEJM

  而同样曾贡献了巨大利润的海洛因,因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这一成果并不再被公司提起。

  

  

  图源:拜耳中国

  但宣传广告中曾经同台的两兄弟,向人们展示着那段历史的荒诞不经。

  

  阿司匹林、海洛因的广告,图源:网络

  不光彩的历史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为了追求药物效果和销量,跳过必要的临床试验、无视潜在的不良反应、工业和医学界利益共同体等因素带来的灾难结局,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对药企而言,利润也好,名声也罢,永远不能以损害人体健康和生命权益为前提。

  天使之手 + 魔鬼之手 =?

  1946 年,霍夫曼的生命孤独地走向了尽头,阿司匹林带给他巨大的声名,却又被海洛因抹去,造物者冷眼旁观着自己安排的「戏剧性的冲突」。

  这一好的初衷却带来巨大灾难的合成产物,是否给他带来良心的困惑和不安,世人恐怕难以知晓,但在彼时,拜耳公司没有为他发布讣告。

  发明者出于善意的初衷,却起了反作用。

  类似的被用错了途径的药物、发明如沙利度胺、镭、原子弹等数不胜数,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伤痛也无法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发明者该不该给自己内心背上道义的指责?是否存在连带的过错?奥本海默也曾经为发明原子弹而感到内心挣扎,这些问题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自己的看法,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的回答。

  若干年后,发明了一代枪王 AK47 的卡拉什尼科夫回答了记者类似的问题:作为至今仍在给全球带来巨大伤亡的枪械发明人,他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

  卡拉什尼科夫的回应很简单:杀人的不是枪,是扣动扳机的人。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ced913fd24cbe616c93805ce&lemmaId=118238&fromLemmaModule=pcBottom2.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5%8F%B8%E5%8C%B9%E6%9E%97/15777

  2.https://digital.sciencehistory.org/works/r494vk612

  3.https://zhuanlan.zhihu.com/p/45623024

  4.https://www.51wendang.com/doc/0a4add84b0a925cd71f743b1/4

  5.https://qlwb.com.cn/detail/10179569

  6.《八卦医学史》,烧伤超人阿宝,鹭江出版社

  7.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fe1324090ec5968bfb97fb8&lemmaId=118238&fromLemmaModule=pcBottom

  8.《极简新药发现史》,彭雷,清华大学出版社

  9.http://lxcdn.dl.files.xiaomi.net/mfsv2/download/s008/v01Sgi0deTdQ/bBNPHCoMW6VZxh.jpg

  10.《态度》,吴军,中信出版集团

  11.Jones WS, Mulder H, Wruck LM,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Aspirin Dosing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1;384(21):1981-1990. doi:10.1056/NEJMoa2102137

  12.https://zhuanlan.zhihu.com/p/31862658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阿司匹林霍夫曼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