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十变"看玉屏脱贫攻坚新答卷——之二·扶贫资金变资产

从"十变"看玉屏脱贫攻坚新答卷——之二·扶贫资金变资产
2020年10月21日 14:14 新浪网 作者 摄尖上的贵州

  "闲置的土地都能算股份。流转费、分红、务工费三重'保险',一年到头光靠村里的产业发展就有近万元的收入,以前哪里想到过这样的好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前不久,领到2019年扶贫产业项目分红的玉屏朱家场镇大兴村建档立卡户穆启群,高兴地诉说着生活的变化。

  穆启群家的变化源于村里的变化。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31.6%的大兴村,坐落在朱家场镇西南方向,群山环绕,人均耕地面积0.8亩。几年前,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水稻玉米种植和劳务输出,2014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仅为2635元,是玉屏深度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依托全县产业扶贫政策,大兴村积极推进黄桃、生猪等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村里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推村民脱贫致富。截至2020年,大兴村有村集体产业黄桃、李子、猕猴桃等精品水果种植基地900余亩,有水产养殖120亩,建成生猪养殖小区8个。经过分红和产业带动,2020年,大兴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人居纯收入近万元。

  大兴黄桃林

  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穆启群拥有了两个新身份,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村里精品水果产业的"工人"和"股东",同时将告别"旧角色"——贫困户。

  想要村民们富起来,就要发展产业。但长久以来,大兴村和很多农村地区一样,缺少发展产业的资金。村民们有地,但收成不甚理想,不少土地撂荒。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玉屏围绕"精准"做活产业扶贫文章,以四大产业为主导,探索推行"三变"改革,创新"10113""小水电"等产业(项目)扶贫模式,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之路——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成功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为0,实现6801户24140名贫困群众成功脱贫。

  "三变"出新招 盘活一片地

  "每人分红100元,请大家排队领取分红资金。"2019年底,朱家场镇桐木村"2019年贵州省农村'三变'改革示范村项目"入股分红大会举办地热火朝天。这是2019年桐木村的第一批分红,全村200余户800余人,人均分红100元,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围着发放分红金的人等着领取自家的分红。

  回顾玉屏产业发展史,2017年是一个重要年份——

  这一年,玉屏探索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农村地区"沉睡的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依托该模式创新重构了玉屏的农业经营体系。

  曾经,农民种地"独自为营",投入多、效率低、产出少,农民意愿低,地撂荒多。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困扰。

  破解困扰,就必须对农业进行根本性变革——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这就需要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等问题。而"三变"改革切中痛点,提供了解题思路——

  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盘活闲置资源,融合生产要素,将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股权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农民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收入三重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在这一理念带动下,玉屏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种"三变"+产业发展模式。

  可喜的变化正在玉屏各地悄然发生。"三变"+乡村旅游、"三变"+农业园区、"三变"+村集体经济等模式不断创新,"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实践不断生动丰富。在此过程中,玉屏围绕"开放办社、联合建社、合作兴社、发展强社"改革目标,融合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惠民股金服务部"三位一体"打造新型基层供销社,充分发挥民心党建和春晖社作用,为农村"三变"改革注入强劲活力。

  此外,玉屏还依托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新型农民培训。通过远程教育传授农民致富技术,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教学,推广农业技术,统一安排农村合作社、惠民股金服务部负责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赴安顺秀水等地学习"三变"改革经验,开拓思路眼界,借"他山之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如今,一批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正竞相涌现,实现从"被动"到"我要"的转变。

  "10113"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和穆启群同一天领到"10113"扶贫产业项目分红的还有田坪镇岩屋口村的建档立卡户潘志平,"感谢党的好政策!每年有这3040元,日子过得宽裕多了。"

  今年53岁的潘志平,膝下无儿女,患有高血压,一边照顾80岁的老父亲一边务农,收入微薄,之前是村里的贫困户。

  提高贫困人口的产业发展收入,增强产业脱贫是长效保障能力。为此,玉屏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服务筑牢根基"的工作理念,2017年以来,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市级脱贫攻坚专项基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以及涉农资金等各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按每户4万元配股到贫困户,纳入配股资产,由乡(镇、街道)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贫困户获得"10头生猪、一千棒食用菌棒、一亩油茶"的股份,连续三年,每年该股份7.6%的3040元的分红收益。

  "这是我第三次领到分红款,加上平时务工收入,每年在产业发展上的收益能达到5440元。"潘志平高兴地说,村里发展了310亩油茶扶贫项目,贫困户享受产业分红,此外,他还参加油茶除草、施肥,还有额外的务工收入。

  同时,为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玉屏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差异化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贫困户义务"七要"、差异化管理"十条"。坚持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必须参与产业发展才能享受集体经济产业收益奖补,对不履行贫困义务、不遵守村规民约,有劳动力贫困家庭无故不参加县乡村组织的劳务用工等,扣减或取消集体经济产业收益分红。

  "产业发展不仅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还为村集体注入活力。"玉屏扶贫办副主任田维宽介绍,贫困户享有产业分红的期限从2017年至2022年,前3年按配股资金的7.6%保底收益即3040元,分给建档立卡户,后2年按4万元配股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产生纯收益的70%进行统筹分配。分红结束后,主要靠各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让人人享有收益。

  据了解,玉屏2019年共投放产业发展资金1164万元、涉及贫困户3752户,分红资金达1096万元,实现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效果由"分散式个体增收"向"区域性整体脱贫"转变,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小水电"趟出扶贫新路子

  生态扶贫,水利先行。龙江河上,一艘小船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船上,已过花甲之年的建档立卡户刘显伯在清理河道垃圾,认真而仔细,用自己的行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门前的清流、维护年度分红资金的"功臣"——滑石水电站。

  刘显伯在签自愿脱贫申请书

  军人出身的刘显伯是个不甘贫困的人。去年,刘显伯通过自己的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同年,水电站修好了,刘显伯当上了龙江河的"保卫兵",也成为了水电站的维护者、受益者。"看着河道干净,我心里也舒服,每天有120块的钱赚,去年还分到了3076块钱,高兴都来不及嘞!"刘显伯刘显伯对于这份工作很满意。

  农村水电犹如一颗"夜明珠",正在点亮玉屏乡村。

  既要"美起来",也要"富起来"。近年来,玉屏全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经济一手抓,利用水利优势,做活"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走生态扶贫之路,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新店镇沙水坪村滑石组的滑石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玉屏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第一个竣工项目,意味着玉屏小水电开始正式"试水"资产收益扶贫。

  滑石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63.4m,总装机4800KW,年发电量1530万度,依托玉屏渝玉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投入中央农村小水电扶贫资金2142万元(其中中央拨付1902万元,省级匹配24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15万元、市级脱贫攻坚基金312.7万元三笔扶贫资金作为入股股金,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对新店镇内617户2084人,进行项目资金分红,帮助新店镇实现每户平均增收2600余元。

  "实施小水电扶贫工程,建立贫困户直接受益机制是关键。"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玉屏积极开展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探索"国家引导、市场运作、贫困户持续受益"的扶贫模式,建立贫困户直接受益机制,实现产业扶贫与生态发展"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