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带着"兄弟"情谊 深耕"侗乡"扶贫——记贵州玉屏·江苏太仓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姜超

带着"兄弟"情谊 深耕"侗乡"扶贫——记贵州玉屏·江苏太仓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姜超
2020年10月22日 09:50 新浪网 作者 摄尖上的贵州

  今年侗乡玉屏5月的阳光,比往年炽热几分。屏山㵲水间,深耕扶贫一线的江苏省太仓市扶贫干部姜超步履匆匆。

  位于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2018年率先脱贫摘"帽",实现全县44个贫困村6801户24140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7%下降到0。荣誉背后,不为人知的是: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山多田少、地形复杂,早些年,玉屏特色农业产业帮扶难以集约发展;群众缺少一技之长,"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响应中央号召,2017年10月,江苏太仓携手贵州玉屏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选派了时任太仓市璜泾镇党委书记的姜超作为扶贫干部,远赴千里之外。

  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干部,姜超跨越1600多公里,从江苏省太仓市到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带来了先进的思维、开放的眼光和丰富的招商资源。在2年多的时间里,他走遍了玉屏各个乡(镇、街道),种黄桃的田间地头、养牛的圈舍.......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身体力行、走村串户,俯下身来认真倾听贫困户的需求,用实际行动把扶贫政策落实、落细,推动了玉屏和太仓在项目建设、农产品供销协作、劳务输出协作、教育医疗帮扶协作等各个方面的深入交流合作,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西南最大玉屏创新利用山地油茶育苗基地 胡攀学 摄

  付出必定有所收获,2019年,姜超分别被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日月升升落落,季节青青黄黄。数百个默默扶贫的日子里,在姜超的倾心书写下,玉屏的脱贫攻坚事业,发生着细细碎碎却又轰轰烈烈的变化……

  千方百计 创新扶贫新路子

  "一个月光管护,我们两口子就有5000元工资;除了工资,肉牛出栏后,我们还能得到分红,这是个'增值卡'嘞!"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邓溪组肉牛养殖基地里,村民杨政家高兴地与前来查看产业发展情况的姜超算了一笔账。

  "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当初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望着群众脸上满足的笑容,姜超也笑了。犹记得,刚来玉屏之初,姜超挂任玉屏侗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任江苏省对口帮扶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工作组组长,除了负责对接玉屏太仓两地帮扶相关工作之外,他还被安排负责联系枹木垅村脱贫攻坚工作。面对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姜超没有一丝犹豫和懈怠,凭着对脱贫事业的一腔热血,开启了自己在玉屏的"新征程"。

江苏省太仓市赴玉屏侗族自治县挂职干部姜超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胡攀学 摄

  为迅速摸清帮扶贫困村情况,研究制定贫困村脱贫举措,姜超克服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把自己当作枹木垅村的一员,挤出时间,与村两委班子、帮扶工作队一道,深入村组、农户展开"解剖麻雀"式调研。"我就是枹木垅村的一员。我们一定要用好党的好政策,帮助大家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面对枹木垅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面对疑惑的村民,姜超许下这样的诺言。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包村工作中,他用情扶贫,问民生、解民忧,心里始终装着民生脱贫账。他任劳任怨、风雨无阻,用脚步丈量着枹木垅村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换取民心。

  帮扶怎么帮才能帮到位、帮出成效?必须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为解决产业发展薄弱的问题,姜超和工作队一道,先后争取到苏州帮扶资金180万元,建成了枹木垅村邓溪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实现枹木垅村81户贫困户288人脱贫致富,户均年可增收6049元以上;同时,姜超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乡村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寻找突破口,积极促成了枹木垅村全面转型升级。在姜超及工作队的努力下,2018年6月,枹木垅村被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同年该村实现整村出列。

  除此之外,姜超还着眼于解决玉屏全县产业发展难题,助推玉屏产业发展。玉屏是"中国黄桃之乡",黄桃种植面积达2.6万亩,但产业处于初创时期,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散、见效慢的"痛点",困扰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发挥太仓优势,着力解决玉屏在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姜超开始深思。

江苏省太仓市赴玉屏侗族自治县挂职干部姜超(中)深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企业调研。胡攀学 摄

  通过多方沟通、充分调研后,加强玉屏项目建设、培育技术人才的想法在姜超的脑海中慢慢成熟。按照这张蓝图,姜超组建人马,分别争取帮扶资金1100万元、2223万元和5211.6万元,先后建成朱家场油茶抚育、田坪食用菌基地等项目,利益联结建档立卡户上千人;并引进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企业的4个项目落户玉屏,在立足太仓优势的基础上,弥补玉屏发展短板,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

  在调研中,姜超发现,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缺少了就业载体,搬迁群众心里很"慌"。面对困境,由他牵头,大胆探索创新开办了"微工厂""扶贫车间"模式,将工厂开到搬迁群众的楼下。目前,玉屏田坪移民安置区"必登高"、双桥移民安置区"伟建家庭用品"等微工厂相继建成,直接解决不少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微工厂""扶贫车间"被《人民日报》点赞,成为精准扶贫的典范。

  兢兢业业 一心为民解难题

  "暂时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村民缺少致富的动力。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我的扶贫计划从解决教育问题开始,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做起。"姜超深知,扶贫先扶智。于是,他将如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作为此次挂职力求破解的课题。

  早些年,玉屏优质教师及学生流出较为严重,教育水平一直上不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调研,姜超发现,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本地人才培养起来,没有在本地建立起较为完善、较为先进的教育体系,这是玉屏教育发展的"难点"。

太仓•玉屏教育“组团式”帮扶学校玉屏第一中学学生在学习。胡攀学 摄

  立足"难点",姜超创新思路,从引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师资队伍着手。2018年,在姜超的推动下,玉屏对教育整体布局作出了重大调整:整合4所中学新成立玉屏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并引进太仓优质师资团队管理,学习太仓优质教育管理理念,着力培养一支内生动力强、扎根玉屏本土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玉屏县域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由此,"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师资队伍"全面破题,玉屏·太仓教育"组团式"帮扶应运而生,并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还将其作为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玉屏教育,迎来了新变革。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玉屏第一中学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成果,在2018—2019学年的期末检测中,玉屏一中三个年级的平均分超全县第二名的学校50分以上。

  展望未来 倾力为侗乡乡村振兴作贡献

  如今,站在侗乡玉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点上,姜超再一次出发,谋划一场助力乡村振兴的变革。

  2020年5月19日,太仓·玉屏2020年党政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议定将在精准帮扶上再给力,全力助推玉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项目合作上再加强,稳步推动太仓·玉屏两地产业互补提质;在帮扶模式上再丰富,推动玉屏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姜超(左一)出席太仓•玉屏2020年党政联席会议召开。胡攀学 摄

  姜超作为"兄弟"之间的联络人出席会议,他准备进一步在项目上下功夫,用项目助力玉屏乡村振兴。"未来,我会继续加固太仓·玉屏两地扶贫协作的桥梁,进一步加深两地人文交流情感,继续为玉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姜超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