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手”为什么是上厕所的意思,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

“解手”为什么是上厕所的意思,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
2021年04月12日 21:28 新浪网 作者 历史大学堂

  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有一些词汇很难从字面上直接得知其含义,这些词汇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来历,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举例来说,“吃醋”,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词形容的是亲密关系中因嫉妒而产生的心酸之感,其来源则是房玄龄的正妻卢氏宁愿饮下太宗赐下的毒酒也不愿意太宗给房玄龄纳妾这一典故。当然,毒酒是假,房氏吃醋却是真,留下了一段佳话。

  类似的还有“敲竹竿”,据说是清末鸦片泛滥,毒贩将鸦片藏于船篙之中,知晓内情但又打算高抬贵手的官员就会轻敲竹竿来示意毒贩送上“封口费”。

  上图_ 古代厕所(文化)

  这样的词语还有解手。

  这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少的词汇,仅在某些地方的方言中仍然有大量的使用。

  至于其含义,大部分人都很清楚,是“上厕所”之意。

  但仅从字面上来看,“解手”就是“把手解开”,与上厕所可谓是完全没有关系,很难从字面上得知其含义。

  那么,“解手”一词,为什么是上厕所的意思呢?其背后的典故又是什么呢?

  在网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搜索,就会搜到大量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也就是“解手一词来源于明初大移民”这种说法。

  但目前网络上最为盛行的“移民说”其实并不是唯一的说法,而且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上图_ 唐代的陶厕模型

  一、 音讹说

  早在1997年,骆伟里就写过一篇论文叫做《解手来源之我见》,这位骆先生,可是现任《汉语大词典》编委、苏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可谓是中文学界的泰山北斗。

  在骆教授的这篇论文中,他提出的观点与明初移民毫无关系,而是指向了一个“解溲”的生僻词语。

  骆教授认为,“解”本身就有“排泄”的意思,人体排出汗液、大小便都可以与“解”相关,譬如说《论衡·寒温》中就有“人中于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的记载,人受寒凉之后上吐下泻,这个时候吃些药,排泄之后,情况就会有所好转,也就是说,东汉时期,“解”就可以直接指代“上厕所”了。

  而“溲”这个词,同样也有上厕所的意思,《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记载齐王太后的病症“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难于大小溲就是“大小便困难”,可见溲确实有上厕所的意思。

  因此古人将解和溲这两个都有上厕所的词语连起来用,而在演化的过程中,就渐渐成为了“解手”。手和溲在发音上有所相似,但手的笔画更加简单,而且上厕所无论大解还是小解,都需要手的帮助,因此就演化成了“解手”。

  这是骆教授的观点。

  上图_ 古代关于厕所的记载

  二、 双音说

  这一说法来自杨琳教授,这位是现任国家语委秘书长、民俗语言学会副会长。

  所谓的双音,是指现代汉语的一种发展趋势。汉语学认为在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词有着强烈的双音要求,简单的举个例子,当你生气要骂人的时候,一个“滚”字足以,但为什么更多的时候会说“滚蛋”呢?。

  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加习惯双音字,甚至会觉得单字别扭,这就是“双音化”。

  杨琳教授认为,解本身完全有上厕所的含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单字使用并不方便,因此在演化过程中缀入手字,形成双音。

  至于为什么缀上的是一个手字,原因在于上厕所和手离不开关系,因此上厕所也叫“净手”,受这一习惯影响,缀上了手字。在本质上,这个手仅仅是双音化的手段,并没有实际的含义。

  上图_ 厕筹又称厕简、厕辙,是指方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

  三、 移民说

  第三种说法即为“移民说”,这种说法也是目前网络上最为盛行的说法。

  细细探究网络上的说法进行归纳,这一说法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但网上的说法也并不统一,虽然都是移民说,细节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是明初移民说。

  有这么一个传说,1911年,北洋协统卢永祥率部进入山西洪洞城时,士兵们看到洪洞城外枝叶繁密的参天古槐,竟然纷纷放下武器,参拜槐树,并且拒绝进攻洪洞城。

  卢永祥手下的这些士兵大多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这些士兵们都坚信祖上来自洪洞大槐树,如今回到祖地,心中复杂,故而参拜槐树。

  这些士兵的祖先什么时候从洪洞大槐树向外迁移呢?

  答案是明朝初年。

  上图_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手下大将因年幼时被河南人所轻视侮辱,因此在功成名就之后对当地痛下杀手,一时间河南及周边十不存一,血流漂杵。

  这个传说当然是假的,但明初河南等地人丁不兴确是现实,这是由于连年战争导致的人丁稀少。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明朝政府决定迁山西之民往河南河北,山西因为在当时战乱较少,因此人口较为兴旺。

  在具体的迁徙过程中,山西人故土难离,拒绝迁移,于是明政府只能强制迁徙。将人们绑着双手迁离。

  在漫长的迁移过程中,解决内急是人之常情,于是这些人只能向押运的差爷求个情,拜托“解个手”。

  时间一久,解手就成了上厕所。

  上图_ 张献忠

  第二种说法则是清初迁移说。

  这一说法认为,明朝末年,由于张献忠在四川大肆屠杀,因此四川十室九空,清朝建立后,就采取了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政策。

  在移民的时候,都绑着他们的手,被迁移的人内急时,就“辄请于解差曰“解手!”

  据说顾颉刚先生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

  上图_ 古代厕所

  上图_ 近代的如厕用具

  四、 辨析错漏

  其实细细考究起来,以上的三种说法都有所不足。即使他们的提出者大都是名声响亮的大学者。

  先说“移民说”的错漏之处,按照移民说的说法,解手一词的形成最初应当是在明朝初年。

  但实际上,查询古汉语库可知,最晚在南宋时期,解手就有上厕所的意思了。

  在话本《错斩崔宁》中就有“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的记载,显然远远早于明初。

  至于骆教授的音讹说,其错漏之处在于“解溲一词的出现要晚于解手”。

  实际上最有可能的猜测是。在南宋时期,解手就已经有了上厕所的含义,但随着明朝和清朝的移民迁徙,将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这就是有关“解手”的故事。

  作者:未定君校正/编辑:莉莉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