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谢霆锋甄子丹《怒火·重案》,真的能成为港片新火种吗?

谢霆锋甄子丹《怒火·重案》,真的能成为港片新火种吗?
2021年08月24日 15:22 新浪网 作者 文化咖

  最近,《怒火·重案》的热映,让不少的观众们仿佛看到了昔日港片的辉煌时刻。

  编辑

   

   

  虽说剧情上稍有欠缺,但无论是谢霆锋与甄子丹的打斗场景,还是警匪的紧张对峙,整部电影还是可圈可点。

  说起港片,大概是四五年前开始,语气里不再是辉煌和骄傲,而是越来越多的惋惜。

  当时,这种落寞大多只是媒体最喜欢的末日哀歌,因为每每唱过一两次之后,总有那么一两部港片/剧,会卷土重来,叫人大呼惊喜。

  比如《无双》。

  编辑

   

   

  比如《叹息桥》。

  编辑

   

   

  但今年不同。今年一切唱衰都从迹象转为了真实:吴孟达几次病危入院,最终去世。廖启智被爆患胃癌,将无限期停工,之后也离开了。

  接着,就是UA院线,这家拥有36年历史的香港主要戏院院线破产。

  黄昏末路,似乎势不可挡。

  说这些,并不是咖爷要跟风唱衰,而是想要借一个机会重新回顾一下“尽是过火,尽皆癫狂”的港片时代——那个早已封神,深深印刻在童年生活中,却被新的神话更新换代的时代。

1

  港片也有正经的时候

  1957年,邵逸夫买下香港浅水湾地皮,从此香港邵氏电影公司成立。

  编辑

   

   

  已经有了许多年电影制作经验的邵氏,这次可谓下了血本,采用好莱坞式的制片厂制度,布景,影棚,员工,全部由邵氏亲自打造,明星也采用签约制。

  人工的合理分配,勤奋高效的运作,使得邵氏在最初成立的12年里,就产出了300多部电影,更是捧红了像是乐蒂,李丽华,林黛,夏梦这样的亚洲红星。

  邵氏自身的努力,加上大环境下,各家对手(比如“电懋”)的激烈竞争,在1960年到1967年间,港片总体产量竟然超过了龙头好莱坞。

  人人都羡慕香港。其中,有一个人最为关键,那就是李小龙。

  李小龙,1940年生于美国旧金山市,从小就跟着父亲的巡回戏班演出,可谓从小就经验丰富。童年时代,他曾随家回港,后来回美国上大学时,曾拳脚功夫了得,又开功夫馆,也小有名气。

  后来,因为和电影界人士有交往,李小龙初涉影场,在电视剧《青蜂侠》作配,在各种电视中客串。

  编辑

   

   

  李小龙在《青蜂侠》里的演男二

  李小龙是个梦想远大的人,给人作配,总是透着一股憋屈感。

  于是,当香港的嘉禾电影公司,伸出橄榄枝时,他毫不犹豫就回到了香港。

  就是这个嘉禾电影,一手挖掘并栽培了李小龙,成龙,张曼玉等巨星。这家公司有多猛,是不是一目了然?

  当时,有一段小插曲。

  邵氏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这几年,内部分歧也越来越大,最终,当年和邵逸夫一起创业的邹文怀干脆来个“众叛亲离”,一口气挖走邵氏两员老将,顺手成立了嘉禾电影公司,明着和邵氏对着干。

  李小龙先去和邵氏谈,一部电影要价一万美金。林黛,狄龙,姜大卫,这些当红明星片酬也就一万港元啊。邵逸夫听了,气不打一出来,只想把这个自不量力的年轻人轰出办公室。

  嘉禾呢,当时正愁没人,和李小龙商量了一下,说一部片子7500美金,行不行?

  右:李小龙;左:邹文怀

  这一签,邵氏的肠子都悔青了。

  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之后他还自导自演《猛龙过江》。

  香港影迷,哪见过那种片,排队买票的人从街头排到街尾,李小龙自己更是声名远播,成为全球首位知名的香港影星,至今影响依旧不减。

  编辑

   

   

  没想到吧!《精武门》也出现代梗。

  也正因如此,1973年,意外去世后,各种“龙”都倾巢而出。梁小龙、邹兆龙、释小龙、陈龙、狄龙,成龙等等。

  这就像上个世纪,大家都觉得名字有个“华”字,能够成名有望,才有了欧阳震华,吴镇宇跑去改名。

  其中,狄龙和成龙最有名。

  狄龙,最火的时候他和姜大卫组CP,老一代影迷心中最磕的CP就是他们。不红的时候,他在《英雄本色》里和小马哥大玩兄弟情,一句“我不做大哥很久了”,赚尽影迷的眼泪。

  而成龙的出现,更是将港片风格推向了极致。

2

  就说疯不疯?

  说起成名,成龙也走过一段弯路,因为他那时没有自己的风格,总是在模仿李小龙。

  不过,李小龙是大师,个人风格过于强烈,别人再怎么模仿,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也是嘉禾给了他机会。邹文怀虽然是老板,但他在创作上总是给予演员最大的自由。

  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有想法。

  1978年,成龙功夫片《醉拳》里一反常态的喜剧版黄飞鸿一角引起关注。

  1979年,成龙自导自演了《笑拳怪招》。

  一反李小龙的严肃正经,成龙自创的搞怪,活泼,机灵的演法,让人耳目一新,当年就坐上了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上获得冠军。

  趁热打铁,成龙又自导自演了《师弟出马》,这部片子里,他想要给搞笑来个系统化的提升,就借鉴了卓别林和基顿的表演。

  这一次,更是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

  成龙个人风格最终定型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85年,香港电影最为人所知“黄金时代”正式来临。

  作为黄金时代的带头人之一,成龙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功夫片的僵硬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变得更娱乐化。

  他的《A计划》《龙兄虎弟》《警察故事》系列,部部卖座,一次一次刷新最高票房。

  那真是个巨星辈出的时代,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张曼玉,梁朝伟,张学友,梅艳芳,林青霞,周星驰,王祖贤等等,一个接一个仿佛踏云而来,自带高度原创的表演风格,一旦成名,即开天辟地,将港片这片天,开拓得比以前更自由,更复杂,更有深度。

  说到深度,最有迷惑性的,当属周星驰。

3

  尽是过火,尽皆癫狂

  上个世纪的香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要命的话,这辈子都不要踏入九龙城寨一步。”

  九龙城寨很久之前就属于三不管地带,某百科上甚至直截了当介绍说:“许多在香港犯了法的人就逃到这里,然后落地生根,又因这里无法可管,自然贩毒、走私、杀人、抢劫的乱事不断。”

  一句话,谁去谁倒霉。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躲开九龙城寨,有些人很幸运,从小就生活在“罗马”,有些人很倒霉,出生就生在九龙城寨。

  比如周星驰。

  编辑

   

   

  他小时候睡的地方,是架子床。吃的天下第一美味是酱油拌饭。最好的消遣是趴在窗户上看对面的楼。

  1971年,李小龙的电影《唐山大兄》上映,他才猛然顿悟,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

  他幻想的可能,是成为功夫大师,命运却给他安排了另一条路,做演员。

  1970年,邵逸夫之所以会放走李小龙,原因是他要价太高,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其真正的考量,是邵逸夫彼时对电影兴趣平平,一心想进军电视界。TVB就是这时候成立了。

  类似邵氏电影一样,TVB的演员也是自产自销,所以才有了著名的无线训练班。

  周星驰第一次考,没过。后来经戚美珍引荐,才顺利进入了训练班。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同学,梁朝伟,欧阳震华,吴镇宇们都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一直在跑龙套,跑了许多年。

  九龙城寨的“非主流”童年,龙套岁月的无限心酸,一点一滴,凿进了周星驰的心里。

  按理说,人生如此多的不如意,义正言辞的片子,更能引发周星驰的共鸣。

  毕竟,面对苦难和缺憾,应该严肃。

  然而,周星驰选择了喜剧。

  编辑

   

   

  很多人对喜剧都态度暧昧,总觉得它不上档次,或许它是一种掩盖的技巧,因为它总想掩盖那个悲伤的内核。

  其实,喜剧从内心而言是一门愤怒的反社会艺术。

  周星驰之所以能让港片喜剧走上巅峰,吴孟达为什么在辉煌之后还能忍受这么多年的配角生涯,就是因为他那些正经说出口,可能会无人问津的愤怒。

  不是每个人都体尝过九龙城寨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为名所困,迷失到疯癫。

  这些愤怒,让他们热血沸腾,而喜剧是最好的进攻办法。

4

  落日黄昏,一路走好

  2003年,张国荣,梅艳芳去世。

  2008年,新一代里,张柏芝成为众矢之的,陈冠希宣布无限期退出香港娱乐圈。

  2016年,人人都说欠星爷一张电影票。

  2019年,《喜剧之王2》上映时,口风转向,电影票的钱也还得差不多了。

  2020年,吴孟达,廖启智去世。

  散场的时候,似乎已经到了。但咖爷不愿放弃,至少现在还不想。

  关于港片,其实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许多人没有提,徐克和施南生的新艺城,杜琪峰的银河映像,还有李翰祥和王晶新旧交替的风月片等等。

  关于港片,还有许多许多,从来不止港风美人,从来不是哪一个时代的墓志铭。

  它是影史上最成功的故事之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文化咖·原创文章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