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海郊区200㎡小洋楼,掀翻屋顶重建后竟然这么宜居!

上海郊区200㎡小洋楼,掀翻屋顶重建后竟然这么宜居!
2024年04月15日 14:01 新浪网 作者 在家ZAIJIA

  2000年起,国内乡村兴起了一种“小洋房”形式的独立自建民宅,许多在外漂泊的年轻人都梦想着回家盖一栋欧式乡村小别墅,到现在网上一搜还都是看起来千篇一律的效果图——

图源:网络

  那时候自建房过于形式化内部空间大多没有合理个性的考量。特别是经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二十年,这些外在华丽的“小洋房”已经跟不上现代生活的需求。

  几言设计的设计师颜小剑,将这种现象总结为:“形式立面”和“内部低品质空间”的矛盾

  过时的“小洋房”怎么改才能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兼具舒适性呢?设计师颜小剑用一个三层通高的楼梯,为屋主创造出一条串联全屋的“光井巷子”,和宅sir一起看看这座位于上海城郊的新生老宅吧~

  使用面积:200㎡

  户型:三室两厅

  装修花费:220W

  房屋坐标:上海浦东

  设计师:颜小剑

  上海几言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在设计中,我们注重空间,关注人在空间中的互动逻辑,力求每一次都能打破经验与流行审美的束缚,融入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与趋势的观察与研究,而做出有温度的设计。

  房屋信息

  这座房子位于上海城郊,是一座单层面积不足70平的三层自建形制小楼。房子离城市地铁沿线不远,周边自带自然风貌,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多得的城郊居住环境。

  然而屋主在这里居住时间却并不多。一方面原始房屋内在居住舒适度较差,另一方面周边不少建筑被屋主出租群居,弱化了本应有的邻里氛围,设计团队认为这是一类被忽视的“宝藏住宅”。

  设计团队希望用尽可能少的手段,让老宅重新变得舒适、宜居在满足基本功能和舒适的前提下,设计团队植入了一个足够承载家庭交流互动,可以感受时间、自然的空间连接器

  这是这个小家的精神内核,设计师称它为“光井巷子”。

  01

  重新规划空间动线

  动静分层,新增精神性场所

  房屋原始的内部空间功能混合、动线干扰、没有逻辑,楼层之间没有交互设计师对空间功能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

  #一楼

  一楼是公共区域,设计师调整了入户大门和楼梯起步的位置,塑造出一个具有光影景观的入户玄关主动线。

▲具有光影景观的入户玄关

  同时,切分出一个独立于空间主动线的的生活区

▲从玄关望向生活空间

  借助楼梯空间和卫生间、储物间进行功能复合,让生活空间得到最大的自由度。

楼梯&卫生间功能复合

  从而获得了一个尺度舒适的横向客厅、两层挑高体验的餐厅和超大操作空间的中西厨,让各个功能区得到了更好的空间体验。

▲横向大客厅
▲两层挑高的餐厅

  空间里利用半高的墙体和墙体开窗,让空间产生拓展性,不同功能分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产生一些趣味的小情景

  比如,借助半墙的空隙,让自然光渗透进内部;上下楼的时候可以和生活区进行视觉互动;透光墙体条窗,女主下厨的时候可以和客厅男主交互。

▲超大操作空间的中西厨

  #二楼

  二楼是起居空间,主卧保留了屋主祖辈传下的红木家具,搭配深色的炭黑地板,加强空间的底蕴感,达成传统家具和现代生活的平衡。

▲保留红木家具的主卧
榻榻米次卧

  次卧用榻榻米代替床,温柔的浅木色可以带来静谧的睡眠氛围,平时作为客卧使用。

  在楼梯和主卧之间,利用空间余量创造了一个方便屋主用来日常起居的过渡空间,屋主在这里可以阅读、休闲互动。

  同时,在楼梯平台上方,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小阳台,将楼梯的自然层次提升,也是男主人的小天地。

  #三楼

  三楼是空间里最纯粹,并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的场所。

  去除了多余的装饰性元素,屋檐的高度被降低,加上自然光的加入,它足够安静内敛,让屋主离景更近、离天更近

  习地而坐的时候,眼前只有天空、树梢、光影,一切就感觉安静了。

  02

  三层空间的连接器——光井巷子

  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三层通高楼道

  原始房间的三个楼层是完全独立的,缺少层与层之间的交流,单层面积比较有限

▲轴测图

  设计师反其道而行,在房子内部创造了一个超乎寻常尺度的公共空间——小房子里切开了一个口子,通过空间动线调整,加上各楼层自然光线的引入,打造了一个三层通高的超常规尺度的空间

  楼梯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属性,还是一个如同街巷的场所。“巷子”将多个楼层进行串联,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承载着人的关联,实现公共性、交流性、自然性的最大化。

  动线重新规划之后,一方面竖向维度利用新生的楼梯结合自然光,塑造街巷般交流体验空间作为空间的主轴,将多个层次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有效串联。

  另一方面,水平维度思考各个功能场所最舒适的感受,利用片墙玻璃将多个空间的关联性和私密性进行模糊界定,保证空间的通透性与拓展性,使之产生既独立又互动的丰富生活场景。

  03

  老宅穿新衣

  重建围墙、一窗一景

  设计师试图找到人与房子的双向互动。他在设计上放弃装饰、符号与形式,用简单的方法让空间变得通透和自由,也让生活回归真实。

  屋主希望建筑外部是安静内敛的。原外墙的铁艺围栏塑造了边界却没有场所感,开门见山直对大门,视觉上很突兀。

  设计师重建了围墙,墙体高度正好隔绝掉了外面的不佳视野。建筑内部也形成一个有空间、有层次的独立小院。

  其次,设计师对围墙进行瘦身,去除不必要的装饰性元素。为了应对原始院墙保温、防水老化等问题,设计师选用了具有耐久性、自洁性的新型挂板材料给老宅穿上了“新衣”。

  新型挂板材料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拆旧造成的资源消耗。同时,干挂做法让墙面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空隙,从而产生空气自循环,可以有效提升老宅的保温隔热性

▲屋顶下方拥有了更多空间

  此外,原始的屋顶内部空间尺度无法正常使用,形式大于功能。设计师拆除后,调整为双向坡顶就产生了一个可以真实使用的空间

  最后,为了让内部的使用功能场景和外部景观产生关联,设计师重新梳理了门窗关系,每一个开窗都如同画框

  一步一景,屋主在空间里可以感受到更丰富细腻的居住环境。

  改造后的老宅,不再是时代大潮推出的“洋楼”,而是为屋主量身定制的家,一个舒适自在,能独处、能交流、能和自然亲近的乡居。

  你家有自建房吗?

  现在居住体验如何

  如果翻新有哪些想法呢

  欢迎在留言区一起分享呀~

  📖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