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2019年11月19日 22:44 新浪网 作者 涵妈宝贝育儿

  一位妈妈留言说:

  自从孩子林林会拿笔之后,就喜欢在地板上涂涂画画。给他买了一盒油画棒,林林喜欢得不得了,想画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摆弄一番。

  妈妈给了林林一些白纸,让他在上面画。开始时,林林还规规矩矩地在纸上画,谁知没几天,他就开始在地板上、墙上、沙发上随便地画。

  一天,妈妈忙着做家务,让林林自己玩。等妈妈把事情做完,就想到林林今天怎么这么听话,他在干什么呢?

  于是,妈妈走进卧室,一看,惊呆了——只见柜子上、门上、桌子上、甚至床单、衣服上,几乎所有可以画的地方都被林林抹了几把,尤其是雪白的墙壁上,全是红红绿绿的一片,还歪歪扭扭的。

  妈妈看到这些火气立马上来了:“你看看你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这些墙和门可怎么擦?天哪,这床单,你还想不想在床单上睡觉了?还有这衣服,这么脏都不能穿了……”经过妈妈这一通训斥,林林十分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妈妈也后悔自己不应该那么严厉地批评他。之后,妈妈要求林林必须在纸上画,还示范给他看。

  但是,林林始终喜欢到处涂涂画画,越不让他画吧,他越画,不然就哭闹。

  妈妈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林林不再到处乱画了?

  很多父母说,在辛辛苦苦装修好的房子,甚至新刷的墙漆,新帖的壁布…被孩子三两下画得歪七扭八着实心疼。

  但是父母要知道,涂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重要过程,喜欢到处涂,到处画,还没有形状,正处于艺术和审美发展的初级阶段。

  涂鸦其实是促进孩子思维和大脑发育,促进孩子表达逻辑,释放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01、孩子为什么就喜欢在墙上画呢?

  乱涂乱画是孩子2~3岁时的一个特点,即孩子的“涂鸦敏感期”,他们就是喜欢用笔随心所欲地到处涂涂画画,这是令许多父母很伤脑筋的一件事。

  很多父母看到他们在墙上乱涂乱画时,喜欢大声制止,引导他们在纸上画,往往收效甚微,索性让他们自由发挥吧。等孩子大一些,只能再刷一遍墙,或者重贴壁纸了……

  两个孩子妈的“娘娘”孙俪曾发微博感叹:

  “我们家的墙就是他们的画板。从前我试图想要阻止他们的时候,邓先生会阻止我,说别影响他们的创作,墙纸可以换,可是灵感被抹杀掉就没有了,想想也对,所以我们家现在多了很多限量款涂鸦家具。”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很多父母就疑惑了,孩子为什么就喜欢在墙上画呢?

  更奇怪的是,给他纸他不画,偏偏要画墙上,这让许多大人头疼不已,难道墙上有魔力?

  并不是,因为在墙上画方便,可以坐着,躺着都能画,随时随地地画,不限制个人的活动自由;而如果要在纸上画,要扶稳纸张,不能让它跑了,也不能画到纸外面去,幅面有限,发挥受限,这对小孩子来说太难了。

  加上墙壁几乎无边界,给小孩子的空间大,所以小孩子喜欢。

  这下知道小孩子为什么喜欢在墙上乱画了吧?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02、父母要运用“阿伦森效应”,引导孩子在合适的地方画

  涂涂画画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手段,认识世界的一种表现,这说明了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产生了创造力的萌芽。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阿伦森效应”。说的是在生活中,随着奖励的减少会导致态度逐渐消极,而随着奖励的增加会导致态度逐渐积极。

  孩子也同样如此,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父母的赞扬、奖励,这样也能够大大提升他们的满足感。

  对于孩子的涂涂画画而言,父母可以灵活运用此效应,引导孩子在合适的地方画。

  比如:

  当孩子乱涂乱画,但是拒绝在纸上画的时候,不要急着责骂孩子,这时可以利用“阿伦森效应”来进行引导,当他涂画时,对孩子进行奖励,过几天后减少奖励的分量,这样孩子对于画画这件事就会产生一丝抵触,认为它不能为自己得到足够的奖励。

  而当孩子在指定的纸上或者某个地方画画时,则把奖励力度逐渐增大,让孩子对于在指定的地方画画产生强力的积极性,这样目的就达成了,即引导了孩子在合适的地方来涂鸦。

  当然,父母一定不要过于限制孩子涂涂画画的行为,因为涂涂画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诸多好处。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对自己所画出的各种图形感兴趣,更对这种运动方式感到兴奋,因此,涂涂画画能够充分满足孩子动手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还可以精细孩子手部的动作,促进手、眼的协调发展。

  更重要的是,涂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综合能力。所以,父母要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充分展示他的才艺和杰作。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涂涂画画时,父母只要及时地为他提供笔和纸,鼓励他画就可以了,不必过于关心孩子画的是什么。

  因为这时孩子所画的奇形怪状的物体大都是父母看不懂的东西,然而,其中那些歪歪斜斜的线条兴许就是未来画家的灵感之源。

  孩子画画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但要以不左右、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另外,对于孩子的画,父母要以欣赏的眼光给予肯定,并经常表扬、赞美孩子的创作天分。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03、正确引导孩子的涂鸦兴趣,你需要这样的方法

  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涂鸦开始于18个月左右,到三四岁结束。

  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自发的乱涂乱画,他们拿所能接触到的任何工具,如铅笔、蜡笔、粉笔、钢笔,甚至树枝、木根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地方如纸、书、墙、地板、沙发上甚至床单上随意涂画,而且乐此不疲。

  他们往往把家里画得花花的、身上弄得脏脏的,而当看到自己涂画出的斑斑点点、条条块块时,孩子表现出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和语言一样,涂鸦其实也在传递着孩子的想法和情绪,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父母可借此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等到孩子自我意识更强时,就会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到时候就越画越精彩了。

  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涂鸦的兴趣呢?

  ●方法1:创设条件,满足孩子涂涂画画的愿望

  在孩子开始喜欢涂涂画画时,不要制止他,否则会扼杀他的绘画艺术细胞。

  正确的做法:是创设条件,给他提供涂涂画画的场地以及相应的材料,满足孩子涂涂画画的愿望。这样,孩子就不会随意地到处乱画了。

  在女儿两岁半时开始喜欢画画,但是,她不在纸上画,而是喜欢在墙上画,不让她画吧,她就会闹,让她画吧,她又瞎画,留下一大片没有美感、歪歪扭扭的线条,弄得墙壁上乱七八糟的。

  后来她将画画的范围扩大到了地板上、沙发上、门上等各个能够画画的地方。这可怎么办呢?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她喜欢画画的墙面、沙发、冰箱以及门上都贴上了白色的大纸,大纸贴在她刚好够得着的地方,这张大纸画满了,就揭下来换另外一张。

  后来我发现,家里浴室的墙壁是用瓷砖贴成的,于是,买了一些水彩笔,让女儿在上面随便画。画完之后只要用水一冲就能变得干干净净了。

  并且,水彩笔的颜色多种多样,以至于后来女儿能分辨出墨绿色、浅绿色、粉红色、玫红色等细微的颜色了。自从我实行了上述方法,跟孩子之间再也没有因为乱涂乱画的问题而发生“大战”了。

  给孩子规定好涂涂画画的区域,让他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画,如此一来,不仅满足了孩子喜欢涂涂画画的愿望,而且保持了房间的干净整洁。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方法2:和孩子交流,鼓励他充分地表达涂画的内容

  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其实是他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涂画,孩子可以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自己心中的所想。

  因此,当孩子将画作好后,父母可以和他交流一下所涂画的内容,鼓励孩子充分地表达,创造性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

  只要一拿起笔,欢欢就不肯放下,总是画好多奇形怪状、莫名其妙的图画。

  稍有空闲,妈妈就会时不时地看看欢欢画了些什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妈妈指着墙上一团黄黄的圆圈问。

  “苹果。”

  “那这个呢?”妈妈指着一个长的、不规则的图形又问。

  欢欢回答:“那是大汽车。”

  “这些呢?这些都是什么?”妈妈看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看起来那些就是胡乱堆砌在一起的。

  欢欢想了想,说:“那是奶奶家的草地。”

  “哦。”妈妈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带欢欢去奶奶家时,她特别喜欢在奶奶家门前的一片草地上玩,可能是印象很深刻,才把草地画成画的吧。

  由于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描绘美丽的草地,欢欢笔下的草地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了。

  只要欢欢画了画,妈妈都会关心地问问她画的是什么。时间长了,欢欢有时还会主动地让妈妈看她画的一些东西,并且告诉妈妈“这是爸爸在开车”,“那是小朋友在写作业”,等等。

  在孩子将画画好后,父母应该主动和他交流画的内容,并且鼓励他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

  与此同时,父母要肯定和表扬孩子的涂画,让他得到快乐和成就感。

  ●方法3:与孩子成为涂鸦同伴

  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画画。不必计较画得好与坏,父母的陪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尤其是当孩子画完自己的作品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画的东西加入剧情,变成小游戏,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热情。

  另外孩子画的还不成形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和添加。

  比如:

  有一次,我看见着女儿的画,仔细地看来看去,然后指着一个大大的、丑陋的、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圆圈的图形,问:“宝贝,这个是不是太阳?我们再给它加上几笔光线,就更像太阳了。”说着,我拿起笔在周围画了一些直线作为阳光。

  “嗯,太阳。”女儿看着图画开心地笑了。

  父母的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指定,要让主动权掌握在孩子的画笔上。

  孩子不听话总在墙上“涂鸦”?睿智父母巧用“阿伦森效应”来引导

  结语:

  如果把涂鸦比作是孩子在绘画方面兴趣的萌芽的话,那么这棵嫩芽要茁壮成长,需要父母的共同守护。

  孩子的涂鸦作品,尽管幼稚笨拙,但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值得珍藏的一个记录。

  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把孩子的“作品”保留起来,并写上日期,当作一种纪念。

  若作品实在无法保留原样,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进行保存。相信这些作品照片将成为孩子长大以后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