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味奇妙的中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对证用药有奇效

一味奇妙的中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对证用药有奇效
2024年07月28日 12:05 新浪网 作者 神希园

  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将近三百多种中药材,而且每一味中药材都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运用,能针对某些疾病症候的缓解,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其中,还有很多药材不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备受诸多医家喜爱,而且其疗效也非常突出,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一味清热燥湿药的代表——黄芩

  在中医里有着“三黄”的说法,分别是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中药,而且这三种中药材均是清热燥湿的“高手”,医者经常会根据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搭配使用,在很多清热燥湿的经典医方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黄芩最开始的药用记载,是体现在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药性苦寒,归于肺、胆、脾、胃、大肠以及小肠经,通过它的归经范围,我们就可以看出,黄芩是一味有着诸多功效的药材,在临床上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在《神农本草经》的原文中就曾提到,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阻疽蚀火疡”,有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效果,在传统中医里,黄芩也常用于这5大症候的治疗或缓解。

  1.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之效,善于清肺胃胆以及缓解大肠的湿热病症,能够清泻中上焦的湿热病邪,是医家用于治疗中上焦湿热的要药。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很多与黄芩这一特性有关的经典名方,比如半夏泻心汤,将黄芩配伍黄连、干姜、半夏、甘草、人参、大枣这七味中药,共同起着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中阻,痞满呕吐等症状。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经典药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将黄芩配以葛根、黄连等中药,用以缓解大肠的湿热泄泻、痢疾等病症。当然,若是将黄芩和退黄的茵陈、栀子同用,那么在针对湿热黄疸病症上,也会具有“奇效”。

  

  2.肺热咳嗽

  黄芩主入肺经,善于清泻肺火以及上焦实热,可以用于治疗因肺热壅遏所导致的咳嗽痰稠,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比如将黄芩配以苦杏仁、苏子等,共同组成清肺汤,就可以用于缓解肺热咳嗽气喘;另外,搭配法半夏配伍而成的黄芩半夏丸,也常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症候的缓解。

  3.血热吐衄

  黄芩能够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火毒炽盛迫血旺行的吐血、衄血等病证。黄芩经过配伍,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出血证,比如与地榆、槐花搭配,可用于治疗便血,配合当归,可治疗女性的血崩。

  4.痈肿疮毒

  黄芩具有极强的清热、泻火、解毒功效,因此,也常常被用来治疗因火毒炽盛所导致的痈肿疮毒,其中,最经典的药方便是黄连解毒汤了,将黄芩和黄连、黄柏、栀子同用,泻火解毒能力非常强,且用途也非常广泛。

  

  5.胎动不安

  对于孕妇而言,常常会因为体内热邪太重而导致胎动不安等症状发生,而黄芩所具有的清热安胎之效,便能很好地缓解这一难题,可以配以生地黄、黄柏等药材,比如《景岳全书》中的保阴煎,便是最好的应用,此外,同样出自本书的泰山磐石散,就是将黄芩配以熟地黄、续断、人参等中药,用以治疗因肾虚所导致的胎动不安。

  不过,黄芩的功效可远不止于此,据医学不断研究发现,黄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炎抗菌抗病毒的效果。临床中在使用黄芩时,清热时大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邪时则可以采用酒炙后的黄芩,将黄芩烧制成炭后,还具有止血的功效。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湖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