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就业遇上AI……

当就业遇上AI……
2025年03月27日 17:09 新浪网 作者 热点聚焦

  转自:千龙网

  据央视网报道,这个春天,AI成为当之无愧的“风口”,各相关岗位的机会和薪资也“乘风而起”。2025年春招中,人工智能领域招聘需求大幅增长,算法、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人才成为企业高薪争抢的“香饽饽”,人工智能讲师岗位招聘量也在激增。

3月26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体育馆内,学生向企业代表咨询就业岗位信息。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当前,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浪潮下,众多传统行业催生新需求,开辟了就业新空间,“用”好人工智能成为行业发展新机遇。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企业智能化发展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1.3%的受访企业面临AI人才缺乏的问题。据智联招聘最新数据,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4%位居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师以69.6%的求职增速位居职业榜首。

  当就业遇上AI,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AI对传统岗位产生了巨大冲击。当前,会计、翻译、法务等公认“不需要创造性”的岗位正被AI占据。春节期间,杭州新闻联播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其零失误率的抢眼表现让专业的播音主持自叹不如。另一方面,AI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文旅领域,具备AI技术商业化转化能力的AIGC应用开发工程师等技术人才成新需求;在影视创作、文化传媒、艺术教育等传统行业,AI编导、AI剧本审核等新设岗成行业热门……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46.8%、40.1%、5.1%,平均招聘月薪均突破2万元。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就业未来报告》预计,AI在取代900万个工作的同时会创造1100万个职位。我们应正视这一变革,抓住AI带来的新机遇,积极适应,实现劳动者与AI的协同发展。

  我们应该看到,技术进步与充分就业可以相得益彰。从AI替代制造业、客服这些重复性高的岗位;到低技能工作减少、高技能需求增加,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再到职业转型压力增大,终身学习成为必然……AI的发展也对劳动者的技能需求和就业市场带来挑战。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受影响的就业群体提供再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推动实现技术红利与人类福祉的平衡。另一方面,企业则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和就业岗位。劳动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拥抱跨领域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及人际交往等难以被AI取代的能力,不断提升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在AI时代的就业浪潮中站稳脚跟。

  抢占AI赛道,关键在抓住AI人才。算法工程师、大模型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等市场紧缺;高性能计算工程师、芯片架构师等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多家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AI人才持续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600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面向未来,要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学科教育体系,扩大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强化高校与政府、园区、企业各方面的互动合作,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广泛吸引全球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知名学者,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我们也应该看到,AI的本质是工具,如何驾驭这一工具取决于人类的选择与智慧。面对AI发展对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坚持开放而审慎、包容而敬畏、科学而自信的心态,顺势而为,主动应对AI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推动AI与充分就业共同繁荣。(宣讲家网 黄宗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