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V”则是我职业生涯前半段的“搭档”。那一年,20岁的我刚刚参加工作,正好碰到了刚到单位“报到”的它——DKZ4“VVVF”调频调压车。那时的它,是北京地铁最漂亮、性能最先进的电客车。它有着简洁明快的外形,洁白的车体配上流动的红色条纹,犹如白裙配上红色的飘带,宽前脸的设计赋予了它灵动、爽朗、欢快的神情,我亲切地称呼它为小“V”。
我与小“V”相识于1997年。经过两年精心的安装调试,它用安全、高效的运营品质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而我则在它的背后全力做好维护维修支持工作,保障它的精彩亮相。2000年,我参与对它的信号系统软件升级,在全国范围内最先实现了90秒发车间隔的奇迹;2008年,我参与对它进行的排线改造工作,助它圆满完成了奥运保障任务;还有之后的多项重大服务保障,也是我们一起度过。总之,小“V”与我一同经历了最美好的青春年代。
经历了20万、40万、80万、160万运营总里程定修,我们逐渐褪去了青涩的面容。那时的我30岁,而那时的小“V”,是北京地铁故障率最低的电客车。
为了给广大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2010至2012年,所有“V”型列车增装客室空调,小“V”也不例外。从入厂拆解到设备安装,从布线走线到静调动调,直至上线运行,小“V”控制室内的每一根线、每一颗螺丝无不是我们融汇共通。2012年,小“V”终以空调车的身份再一次开创先河,得到了广大乘客的高度称赞。
2015年,地铁列车进入了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时代。虽然那时SFM04车已经悄然被引进,但我仍坚定地相信小“V”不会落伍。那一年,我陪它再一次回到车辆厂,改装车载信号系统设备。我们顺利完成了改造工程,推动1号线跨入了基于无线通信的自动驾驶时代。
然而,近10年来的不断改造,小“V”的运行状态逐渐下滑,设备老化、车厢漏风、车体裂痕……小“V”逐渐慢了下来,不再那么行动伶俐、精准无误。我知道,它真的老了。
2024年1月1日,小“V”逐步开始退出运营。而我,已经47岁,小“V”足足陪伴我27个年头。在静调库里,在我俩曾经无数次调试的场地,我依依不舍地拆下了它的车载信号控制系统设备,陪它走完了最后一程。
虽然小“V”离开了北京地铁路网,但我们的情谊将永远留在心间。我会继续带着对它的深厚情谊,努力奋斗在我们曾经共同拼搏的地铁线路上。
□李晨鑫(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工会)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