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5年03月28日 05:23 新浪网 作者 媒体速报

   □ 李奇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方式与教育生态正经历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肩负着培育学生思想道德与价值观的重任,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我们应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教育发展上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评估、课余自修等环节,高质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课前导学

   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资源生成、海量存储功能、智能推荐和智慧问答系统,为思政教育的课前导学提供有力支持。根据教师输入的具体指令和教学需求,快速检索出关联内容,自动生成与思政教学相适配的教案资料和教学资源;提供自动生成PPT课件、润色修改、格式转化、智能批阅等多种服务,丰富师生教学体验。

   高校可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语义加工、语音分析、语言处理、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开发高校思政教学专属的“智能思政体”,实现基础课程知识点的自动生成、精准问答和高效检索,以弥补传统思政教学在资源搜索、案例搜集、课程设计等环节上的不足。同时,推动教学案例智能体建设,打造“智能教学AI助手”,提供智慧选题、素材查找、案例搜集、课件设计、教学模拟等多种精准服务,提升教学效率和精准供给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可为教师进行课前内容定制和内容供给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动态监测和数据收集功能,精准描绘学生“数字画像”,为开展精准思政教学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赋能课中教学

   结合教师的教学需求,人工智能技术能自动生成多模态教学场景、数字分身、体验性情境等,为课堂教学营造特定的氛围。例如,高校可以校内优秀思政教师名师、教学骨干等为原型,打造“数字AI思政教师”,围绕道德法治、哲学观念、时事热点、创新创业、心理健康、党史知识等进行专题授课。这些多模态思政内容更具体验性和直观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育人实效。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问答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也为师生解答课堂学习问题提供便利,借助慕课、雨课堂、超星、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教师可开展在线教学、实时互动、多媒体教学、在线考核、作业发布等活动,推动思政教学与时俱进。例如,北京邮电大学通过“5G+4K&全息”教学模式讲授《时代的呼唤——五四运动与道路选择》专题思政课,让学生仿佛亲历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赋能课后评估

   课后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优化教学供给的重要环节。依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分析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科学反馈。例如,高校思政教师可引入慕课、网易云课堂、翻转课堂等内嵌的学习分析系统,精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作业完成度,找准学生在思政教学中的难点、卡点、堵点。

   重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赋能,打造“AI思政一点通”小程序,可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智能问答、智能生成等学习服务和作业指导,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赋能课余自修

   课余自修是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学习视野的重要途径。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赋能,高校可打造数字云展馆、智能校史展厅、人工智能展览馆、数字阅览室等学习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育人潜力,借助新兴科技之力和人工智能的赋能,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学习参观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

   同时,依托人工智能赋能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育人实效。打造智慧电子屏、数字文化墙、在线橱窗等宣传阵地,在公共图书馆、党团活动中心等增设人工智能装备,引导学生以“虚拟在场”的方式置身鲜活真实的历史场景之中,沉浸式地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革命而进行的矢志不渝的艰辛奋斗历程,以达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求实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