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聊聊便利店、超市、网店和传统生意

聊聊便利店、超市、网店和传统生意
2025年03月24日 12:03 新浪网 作者 牧马榴莲

  便利店、食杂店、超市生意好做不?赚钱不?如果是在以前,那肯定好做呀,随便进点什么产品往那一摆放就有人买,有人买就赚钱呀,但现在这些商户都感觉生意不好做了,没那么多顾客了。

  有很多老板说,是网店抢了他们许多生意,如果没有网店,那他们的生意估计还是一样好。

  这话说的是! 但我们不要忘了,总不能老翻老黄历,现在什么时代了,任何人都不能阻挡时代的洪流和趋势吧,互联网是时代的趋势,它的便利性有目共睹,那么互联网人家肯定会比传统超市、便利店赚钱,人家不是抢了谁的生意,只是顺应时代而已。

  传统店铺,无论大超市、大卖场、还有迷你的便利店、食杂店、小商店等,首先你的费用就大得不得了,比如那么大的场地、水、电、维修、管控、货架、人工、管理等等,还有就是各种税多,这么算下来你得多出多少成本啊。

  网上就是省了这些成本,所以相同的商品,人家的东西就便宜,老百姓就喜欢去买,这不是谁抢了谁的,就是傻子也会自我选择的哦。

  再说超市和便利店。超市因为有规模效应,一次性都能从供应商那里拿很多货,所以进价就便宜,所以人家的东西肯定比便利店便宜,这就是超市东西为啥比便利店、食杂店便宜,老百姓喜欢去超市的原因。

  便利店货物种类少,拿货少,进货价格自然就高,便利店也没有规模效应,分摊下来的成本高,所以价格当然拼不过超市,而且还是前面说的,各种税多啊,你说是不?

  超市现在也难搞,它不是单纯和便利店竞争,而是许多顾客都被网络吸引走了,但超市除了能够从厂商那里拿到更便宜价格外,它还收什么进场费呀、上架费呀、还有什么促销费呀、活动费呀、过节费呀、广告费呀。

  比如超市搞大型促销,你如果是厂家想让人家拼命帮你卖,把你的货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那么好了,你总得给我两个吧,你不给那谁帮你搞呢?

  还有过年过节,你不给人家超市点表示吗?好了,你不表示也无所谓,那我就是不好好帮你卖,反正我这里东西多,谁给我过节费,给我压岁钱,谁给我拜年,我就可劲帮谁卖嘿嘿。

  没办法,就这么个行情,据许多经济观察家说,搞不懂我们这片土地上为啥还有这么多各种名头的收费方式,什么上架费、进场费,还啥过节费的,不就是变着花样找厂商要两个吗?

  其实厂商也很可怜,他们辛苦把商品生产出来,一般也就3到5%个点的利润,而且生产周期长,回款还特他M慢,等到一批商品生产后拿到钱,还有许多地方早就踮着脚跟等着这些钱花。

  比如什么水费、电费、网费、通信费、租金、原材料、机器磨损、还有一大帮辛苦的嗷嗷待哺的工人们在等待拿工资,人家一家老小都等着钱花呢?

  做生意,哪个环节都不容易,以上说的层层费用,看似是厂商、老板们承担,但最后都落到消费者头上,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也就是各方面的各项费用加总到一起,推高了商品的价格。

  按道理来说,便利店越多,那么老百姓就越方便,但我们这里的便利店却并不多,大卖场、大超市却特别多。

  据说香港、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实大型卖场超市并不多,而是遍地的便利店,为啥呢?这里面原因有更多,主要是人家那边便利店费用少,开起来方便而且也赚钱,所以便利店就多,比如7-11,差不多走几步就有一个,老百姓买东西太方便了。

  还有就是他们会限制超市的数量,大树底下,寸草不生,一个超市的兴起,就意味着无数家便利店、小食杂店的没落,而且小商家少,自然又推高了超市的价格,而这最终还是要顾客买单。

  据说欧美、香港还会限制超市的面积,比如2000平米,1500,800平的等等,只要稍大、稍微上点规模的估计就很难拿下来,还有就是限制超市的营业时间,也就是让它早点打烊,好让便利店有生意可做。

  这点我想起了胖东来,人家生意那么好,没人限制他,但他会主动减少营业时间,过节那么黄金段的时间,他竟然专门留几天不开门,就是为了给别人活路,让别人也有生意做。

  说穿了,任何生意的最高阶段,肯定是人文、伦理、道德及价值观的体现,就是大家都和和美美的,你有钱赚,我也有钱赚,大家并不是拼命竞争,并不是你要搞死我, 我要搞死你,那样的商业业态太残酷啊,老百姓也得不到便利和实惠。

  看来我们距离这样的营商环境还很遥远,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的生意,包括传统生意,其实还有许多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关于超市、便利店、迷你小食杂店等传统生意,其实我了解得并不多,就只说这些吧,不针对谁,只是客观表达一下我这个学经济人的简单观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内部专栏里推荐大家尽量都去做网络生意,做虚拟生意的原因。

  想学习更多赚钱方法和商业技巧的老板,直接拍我们的专栏就好了,这部专栏以赚钱方法,互联网赚钱方法,自媒体赚钱方法为主,另外还有少部分老板心法及老板执行力的内容。

  应该来说是一部综合性的可读性极强及非常实用的商业读本,如果用来讲解和培训,估计就需要好几万了,各位想学习的直接拍吧,你会相见恨晚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