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丹书战史
在二战前期,英国马丁-贝克公司(Martin-Baker)提出了一种先进的低单翼单发战斗机,随后发展成了MB-3战斗机,它在1942年首飞,该机有可能接替飓风战机,遗憾的是原型机因故损毁,公司随后改进设计,将其发展成了性能更好的MB-5战斗机。

MB-3采用钢管搭建框架,机翼内有钢材作为支撑,机身和机翼采用铝蒙皮覆盖,不过预留了很多大尺寸的面板,方便快速检修,控制舵面则采用织物蒙皮,襟翼、副翼、起落架采用气动控制。公司原本想给它安装一台劳斯莱斯格里芬发动机,它可以输出2340马力,由于战事紧张导致发动机供应困难,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2000马力的军刀发动机,它的武器配置很强,每侧机翼上各安装3门20毫米航炮,每门炮备弹200发。

MB-3战斗机总重约5200千克,它在20000英尺(约6100米)上可以达到673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海平面最大飞行速度将近600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0668米。原型机测试中发现有冷却方面的缺陷,在1942年9月的一次飞行中发生故障坠毁,导致飞行员死亡,这件事几乎断绝了MB-3的前途,同时也让公司致力于发展安全座椅,点亮了新的科技线,目前仍在研发和制造弹射座椅。

公司想将一架未完成的MB-3原型机发展成新的战机,称为MB-4,但它也没有建成,随后对设计进行了大改动,发展成了MB-5战斗机。

MB-5与MB-3已经有了很大差异,马丁-贝克公司终于获得了心心念念的劳斯莱斯格里芬V12液冷发动机,驱动一副共轴对转恒速螺旋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安装在机腹位置。飞行员座舱向前移动到翼根上方,并且获得了低阻力的气泡式舱盖。战机的火力被削弱,每侧机翼的机炮削减到2门。大航程是战机必须的,在驾驶舱前后各有一个油箱,可以携带230加仑燃油,战机最大航程1800千米。

MB-5的原型机在1944年5月进行了飞行测试,当时这架飞机在一天之内完成了拆解-运输-组装,给测试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该机的后勤保障、维护等工作将更容易,不过初次测试并不美好,试飞员评价它“是头猪”,它的尾翼稳定性差。

公司花了约半年的时间改进飞机,安装了更大的垂尾和舵面,同时增加了螺旋桨半径,后续的测试表明MB-5是一架性能优异的战斗机,并且它作为武器平台非常的稳定,被认为是最好的螺旋桨战斗机之一,它在测试中达到了740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最大升限12000米。

与同时期大多数螺旋桨战斗机项目一样,MB-5注定是要陨落的,性能再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也不可能在速度上超越喷气式战斗机,当时英国已经有了“流星”喷气式战机,MB-5虽然在二战结束后仍坚持测试了一段时间,终究没有任何成果,原型机后来被用作地面靶机摧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