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新的合作风险、发展风险,但最不容易改变的全球合作基础就是汽车供应链。”3月28日,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相对于整车来讲,汽车供应链不会成为全球贸易冲突的主要方面,因为汽车供应链天生属性就是网络化、全球化,构造全球合作重点之一就是以供应链为基础,构造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
张永伟说,过去一些专家和企业讨论,汽车行业在全球会不会出现两条供应链,一条是以中国为主的在中国自身循环的供应链,另一条是中国之外的汽车产业供应链。“这个题目至少讨论了3年,但是3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全球供应链合作共生的趋势反而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认为两条供应链的命题存在自身的矛盾,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生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相悖的。”张永伟称。
“当前供应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大家提出‘供应链的区块化’,围绕着一个区域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或者集群。这是汽车产业降成本、提效率的重要发展模式,但并没有改变全球汽车供应链共融共生的发展态势。”张永伟解释,“‘供应链的区块化’不是对供应链共融共生的全球合作的替代,而是一种新的模式、一种新的创新。”
如何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发展?张永伟建议,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平台。“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率先驱动,目前全球很多国家也都在发力,围绕新能源汽车搭建一个全球汽车合作平台就变得非常迫切。”在他看来,平台不仅要解决政府、产业、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的协同。
“在全球进行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布局、资源共享,利用合作来提高汽车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变得是众多国家共同的期盼。”张永伟坦言。
“从早期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到如今车企及零部件企业选择到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甚至是中国汽车企业赋能海外经销商或者生产合作商,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更加多元化,而且更具创新性。”他表示,推动全球汽车的合作,不仅要看汽车的生产制造,也需要关注汽车服务体系的互认互通,通过服务体系与消费环节的拉动,带动前端生产制造的合作,推动汽车生产购买向服务和使用转变。
此外,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动、互信共治的汽车数据跨境合作机制也迫在眉睫。“如何减少数据的壁垒,跨境汽车数据鸿沟,已成为我们全球汽车合作更新的课题,也是更迫切的任务。”他补充道。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