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2024年8月28日至29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复排了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由梅花奖获得者张艳秋担任复排导演。
《日出》写成于1936年,是继《雷雨》之后曹禺的第二部重要剧作。那时曹禺已经完成了清华大学的学业,于1934年回到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风起云涌的抗日背景之下,“灼热我的情绪,增强我的不平之感”,正是刺激曹禺写《日出》的根本原因。曹禺曾说《日出》一剧的创作,灵感和蓝本完全在天津,“地点也可以说基本是在天津惠中饭店,另外是南市‘三不管’一带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妓院。翠喜、小东西是确有其人的。”
曹禺写《日出》起因之一,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惠中饭店一名交际花的自杀和著名影星阮玲玉之死给予他相当大的触动。1935年10月,中国旅行剧团于天津英租界新新电影院首演《雷雨》,团长唐槐秋邀请曹禺下榻惠中饭店,让他有机会在这所传奇大饭店里近距离地观察“陈白露们”。就在当月,一个常年客居惠中饭店的交际花因靠山破产自杀了,周旋在她身边的各色人等瞬间便作鸟兽散。这让曹禺联想到前一年女演员艾霞因不愿“随俗浮沉,同流合污”服毒自尽。联华影片公司在一年后便拍出了以艾霞个人经历为素材的左翼影片《新女性》,然而正当此片引发轰动之时,其主演阮玲玉却因“人言可畏”而服毒玉殒……红颜薄命的悲剧和围绕于她们身边醉生梦死、蝇营狗苟的众生相,让曹禺恨透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于是,《日出》应运而生,以抗战前的天津为背景,以善良与虚荣并存、集光明与黑暗于一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勾勒了形形色色人的平庸、堕落、痛苦与挣扎。
复排导演张艳秋正是天津人艺经典版《日出》女主人公陈白露的扮演者。陈白露曾受过新思潮的洗礼,当她变成了交际花陈白露的时候,她的内心是复杂的,甚至是异常痛苦的。她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看似快乐而自主,实则她才是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人——她的命运早已被无形的枷锁捆绑在那旅馆中了,她越想逃离便越陷越深。
在这版复排版的《日出》中,女性角色群像更加出彩。除了陈白露,传统女性李石清太太、底层女性翠喜和小东西等人都在用不同形式试图反抗命运的枷锁,但命运的巨掌却活生生地将她们压入无边的黑暗中。这一版对翠喜的刻画更加细致,这也呼应了曹禺先生对翠喜的无比珍视,认为她是在一堆“人类的渣滓”里仍有一颗“金子似的心”,翠喜虽然生活在地狱里,也沾染了地狱中的各种坏习惯,但她对那些比自己更加悲惨无告的人怀有最强烈的善意和同情之心。翠喜的善良更凸显了她悲惨的命运并非自甘堕落所致,而是社会的不公与压迫使然。然而,即便日出就要来了,而习惯了黑暗的她们却注定要被埋葬在日出之前的黑暗中……
在演出的最后,当陈白露缓缓倒在黑暗中时,远处响起来码头工人们高亢的“夯歌”——这正是曹禺对未来“日出”的理解和向往,一个用劳动换取尊严的新世界。1936年,曹禺与郑秀的订婚仪式上,田汉送来亲笔祝词,写道:“譬如《雷雨》后,登山看《日出》!”道出了彼时所有人寄托于《日出》之上的向往新世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