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商报

3月28日下午,在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主办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正式举办。本届论坛共邀请了来自IPCC、英国皇家工程院、中国科学院、行业领军企业的8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AI技术在推动能源系统与流程工业技术变革中的关键科技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生产、消费及管理全链条的应用,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面向未来能源结构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之一,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表示,中国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前瞻布局,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智库作用,2022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展望未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共同书写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新篇章。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是新征程上能源行业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各领域融合创新,将在新能源消纳、能源生产、智慧用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能。未来,国家能源局将推进构建开放、共建、共享、共治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打造创新驱动、前瞻突破、活力迸发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华为、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企业及机构在此次会议上基于人工智能+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分享了自身在能源低碳层面的布局情况。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油气矿山军团独立顾问陈为民分享了华为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绿电转化等层面对于低碳节能的发展。如华为自身的机房以及能量空调系统的改变,采用新型绿色方式降低市场上能源消耗和环境二氧化碳排放。光储能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和ICP技术基础建设方面都在进行减碳、节能。“华为有一个专门从事数字能源领域的团队,并且拥有自己的产品。同时,除华为的ST之外,数字能源也是华为很重要的业务,这些数字能源战略已经很明确表示,华为自身要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数字能源化,推动绿色能源共同建设美好的绿色的未来。”陈为民强调。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碳能优化产品管理总监田利军则通过案例分享呈现了中控技术在能源低碳方面作出的布局。
根据田利军介绍,在一家大型的生物发酵企业,根据中控技术的服务运营,整个循环水单位供能量的用电量下降了18%。另外在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不允许中控技术进行在线闭环控制之际,其经过修改调整建议,实现一年200多万的节能效果。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介绍了数据+AI技术助力退役电池的绿色高效利用。在曹宏斌看来,电池要循环利用,其核心仍然需要关键技术。“关键技术是电池在不断改变组成结构,从电池功能角度来看,需要添加一些元素,而这些元素在电池退役之后就成为一种新的杂质。为了满足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开发了基于数据+AI辅助分离药剂的设计。从基础数据库获取数据,利用化学物质的性质,结合第二步的热力学计算获取更多数据,最后辅助解决数据问题。例如对镍钴的分离,通过数据库筛选形成学习,筛选完成后,通过学习机开始筛选所需的物质,之后通过几次迭代找到所需的分离药剂的核心官能团在何处,这有利于进行少量实验并开发药剂。”曹宏斌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

